汪其楣捐贈戲服,台南大學師生感受歷史的體溫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國內資深戲劇家汪其楣教授,捐贈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舞者阿月─臺灣前輩舞蹈家蔡瑞月的生命傳奇」與「歌未央─千首詞人慎芝的故事」二部大型製作的兩百多套戲服及相關道具,南大特於1月9日下午2時在該校榮譽教學中心會議廳,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戲服捐贈「感溫儀式」。並由該系王婉容主任親自帶領師生穿著及展示,且演唱劇中古早卻又恆新經典流行歌曲,以對汪老師提攜後學的熱情及慷慨捐贈的胸懷,表達衷心的感恩之情。
汪其楣教授長期耕耘臺灣劇場,三十幾年前即創辦「臺北聾劇團」,推出以臺灣手語為主,輔以口語的手語動作劇,引發各界對特殊藝術的重視,推動社會手語學習的風氣。亦致力於各類傳統戲曲的推廣、欣賞與研習,曾為國光劇團導演京劇《胡雪巖》、編導豫劇《浪漫傳奇拜月亭》。並投身於臺灣當代劇場創作劇本的編輯出版工作,如:《戲劇交流道》、《現代戲劇集》、《國民文選──戲劇卷》等叢書,皆出自她的策劃主編。她所編導暨演出的「舞者阿月─臺灣前輩舞蹈家蔡瑞月的生命傳奇」與「歌未央─千首詞人慎芝的故事」,這兩個以臺灣真實女性典範角色為中心人物的作品,如同一段段近代臺灣史的溫暖記憶,因此這大批戲服與道具的獲得,將在南大戲劇系的演出中被分別組合、重複運用,不僅讓過去經典製作演出的相關文物得以珍藏,也是一種藝術環保觀念的具體實踐。
汪其楣曾在臺灣各大名校之表演藝術相關系所任教,不僅桃李滿天下,與臺南淵源亦甚深。她曾任教於成大中文系多年,並受臺南人劇團創辦人許瑞芳之邀,編導一齣描寫海安路興衰及人情變遷的臺語話劇『一年三季』。對當地製作環境及劇場資源之匱乏亦深為瞭解,並常不計一切、全力支援。
臺南大學應用戲劇系之創系系主任林玫君教授亦曾邀請汪教授所帶領之「拈花微笑聾劇團」在雅音樓演出,與系上師生多所互動。而現任系主任系王婉容、助理教授許瑞芳、厲復平這幾位中堅教師皆師承汪教授,都是汪老師在文大藝研所、北藝大戲劇所教過的學生,汪教授深受到這些青壯派的年輕學者參與社會的心志和熱忱,和帶領學生實踐理想的行動力所感,因此這一年來,陸續整理上述等劇之服裝道具,及她的父親、母親生前喜愛的西裝、旗袍,一併贈予南大,充實戲劇系教學及實習演出之需。
捐贈儀式之後,南大戲劇系邀請汪教授以《歸零與無限──駕著藝術的翅膀》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專業者如何將戲劇藝術運用於特殊藝術(Very special Arts)的表現,期能啟發熱愛藝術的年輕學子,有機緣、有力量跳出封閉的框架來思考和體悟。
汪其楣說:
透過藝術,人們更密切連接,人們更放心、自由。
我們期待,年輕一代可以回到最初的創作之心;不但發展人與藝術的無限可能,終有一天可以做到:在藝術世界中,沒有障礙,沒有界限,不分階級,不談條件。
所謂的弱能者發揮出來的潛力和能量,就是對所有人證明了:他們在看似不可能的困境中揮灑,把藝術的美慷慨送給曾經漠然對待他們的社會。
南大戲劇系雖仍在草創期間,雖然目前空間有限,沒有佈景工廠與服裝間,正如臺灣其他戲劇系幼小時所走過的路,但師生對於在地戲劇教育的深耕,以及應用戲劇參與社會改革的創作熱情,從不因現實環境的限制,而有絲毫遞減;近年來更經常與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市文化中心、楊逵博物館、臺灣文學館、南大附聰、及鄰近中小學及各社區活動中心密切合作,不僅提供在地劇場創作資源,更表現了關懷社群,與在地歷史、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製作演出,汪其楣老師的藝術觀與實踐精神實為該系師生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