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10:11:06文風

人理性嗎?原來人的決定都受到了認知偏誤的影響

很多時我們都會歌頌理性分析的重要,認為人要理性一點,不要被情緒和不必要的資訊所影響。如果理性是指能夠客觀地分析所有資料並作出最合適的決定,大多數的人類都會被歸類為不理性的,原因正是多個不知不覺影響了我們的認知偏誤。

認知偏誤與理性

要說明認知偏誤和人類的不理性,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例子。

如果你要買一罐咖啡,你樓下的超市買要20元,在街尾遠處的雜貨店買則只需要3元,你會願意花15分鐘到遠處的雜房店嗎?很可能會。如果你要買一部手提電話,樓下的電器店賣5888,街尾的百貨公司則賣5871,你又會願意花15分鐘到百貨公司嗎?可能你會猶豫一下,最後決定在樓下電器店購買你需要的電話。同樣是節省17元,同樣是花15分鐘,為甚麼人會有不同的決定和行為?

經濟學家發現同樣的價值(Value)—17元—在人的心目中會有不同的主觀功效(Subjective Utility)。主觀功效的上升會隨住客觀價值上升而遞減。

由於主觀功效的升幅會隨客觀價值遞減,同樣17元的差距會因為物品的價值而出現差異。17元對於五千多元的電話來說是微不足道,但對於罐裝咖啡而言,則是85%的差距!可能你會堅持,你的決定是基於百分比而作出的。然而,17元是任何情況都是17元,完全理性的決策者理論上應該在兩個情況都作出同樣的選擇。

當然,人類的認知偏誤並不只一個,而且不限於在經濟決定上。廣泛被運用在市場學的包括誘餌效應(https://treehole.hk/psychology/decoy-effect/)、稟賦效應(https://treehole.hk/psychology/cognitive-bias-endowment-effect/),礙於篇幅所限不在此詳談。人類亦同樣會作出評價時過分依賴部分(甚至不相關的)資訊,例如因字體優美而更傾向同意句子的內容、因為某些既有的標籤而作出錯誤的假設。當他人的行為出現問題時,人會傾向認為他人的錯誤是源於其個人問題;當自己犯錯時,人卻會傾向指責外在環境因素,心理學家將這種不對稱稱為歸因偏誤(Attribution Bias)。

認知偏誤大多只說明了人高估了自己的理性,但我們的生活其實不乏不理性的例子。被情緒控制、衝動……這些都不是罕見的現象。作為一個深受其影響的人,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它們?

如何看待自己的不理性?

絕對的理性是否值得追求,我不敢妄下判斷。但認知偏誤並非只是人性的弱點。根據演化心理學的理論,人的心理現象都是經演化而成的,有利生物的生存。認知偏誤的出現很多時因為人依賴了某些啟發式(Heuristics),或被稱為思維捷徑(Mental Shortcut)。人會運用這些思維捷徑,只基於少量的資訊來作出決定。由於人每天都要作出無數個決定,每次都仔細計算的話將需要大量的心理資源和時間。在大多數的情況,思維捷徑即使是以偏概全,它們都能令人作出正確的決定,雖然未必是最正確的。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下,或許節省資源和時間比起作出最正確的理性選擇更加重要。

情緒在決策的角色同樣不應被忽視。神經學家Antonio Damasio曾經接收到一個個案,患者Elliot的認知能力表面上沒有問題,能夠理性地分析不同選擇的後果,但他失去了感受情緒的能力。Elliot在作出決策時,雖然進行理性思考,但他無法進行決定,Damasio將原因歸咎於其情感的缺乏。這個案例使Damasio在往後提出了身體標記假說(Somatic Marker Hypothesis),指出人在進行決定時須要想像在進行決定後的情感和參考因情感而引發的身體反應,從而判斷不同選擇的價值,自己應該如何決定生活大小事。由此可見,情感在人類決策中是不可或缺的。

雖然人類的行為並不如理性的電腦程式一樣,但這亦是心理學有趣之處。樹洞香港現推出心理學101線上課程,期望能令你用心理學了解自己,了解關係,以更全面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

美好生活 2021-02-25 11:18:01

汗馬糖專賣店:http://www.hamert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