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1 11:51:53草籽
相處之道【轉載】
『談戀愛是一面鏡子﹐除了認識對方﹐亦讓我們更認識自己。』--佚名
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日常說話的應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情侶之間的不乏甜蜜地談情說愛的時候﹐但很多時因為彼此的大意﹐說了些傷害對方的話﹐令感情磨損﹐日積月累下來﹐甚至會成為分手的原因﹐本文描述幾個情侶間的經典大忌﹐繼而討論研究其背後的心態﹐亦提出一些可助根治這些心態和表面行為的方法。
回顧種種最好能避免的情形
前文提及的六種要盡量避免的行為如下﹕
第一﹑女孩子不要去批評男朋友∕丈夫的收入
第二﹑男孩子不要對女朋友∕太太的外表或廚藝作沒建設性的批評
第三﹑不要去批評對方的家人或親戚
第四﹑不要有意無意地表達對方不夠好﹐和他∕她交往是屈就
第五﹑對已成事實的事﹐不要作無謂的負面批評
第六﹑對模棱兩可的事﹐不要作不必要的負面批評
我們之所以會犯上述的毛病﹐以下是我觀察和體會到的多種原因。
我們常常聽到基督徒要愛人如己﹐一個人能有如此無私的心態﹐應該是不會如上述般負面地去對待別人﹐因為人我平等﹐愛人愛己﹐顧及自己的感受﹐也顧及別人的感受﹐『愛人如己』或『不愛人如己』都是很壟統或宏觀式的觀念﹐這裡提出其下面更細微的心態(愛人如己適用於一般的情形﹐但對一些存心利用和依賴別人﹐而要推卸己任的人﹐恐怕無條件地縱容他們﹐祗是溺愛﹐讓他們更不用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了﹐這不在本文的範圍以內)。
原因一﹕沒想到及文化差異
有時我們在別人的眼中有負面的表現﹐是因為在我們的固有文化和習慣中﹐並未認為這是不能接受的。當我較為年輕時﹐每逢遇到不友善的對待後﹐第一個反應是覺得對方是存心的﹐很不能接受﹐但久而久之﹐有機會和不同國籍和背景的人相處後﹐便體會到對方可能是未想到這樣做不大好﹐例如我的友人提議一同到某餐館用饍,如果我的一份吃不完﹐在美國的文化中﹐把食物打包回家是正確的做法﹐這是對廚師及友人的尊重﹐意思是廚師的手藝很好﹐我暫時太飽吃不下﹐但要帶回家繼續吃﹐這樣我的友人也覺很有面子﹐因為她∕他所提議要去的餐館的確不錯﹐皆大歡喜﹔但在香港的文化中﹐把食物包回家便可能會給人寒酸的感覺。
如果兩個人的認識已有一定的程度﹐知道彼此都是誠懇的﹐偶然講錯話﹑或者因文化上的差異而產生誤會﹐解釋過後﹐這些情形當然可以理解﹐因為彼此間還有善意存在﹔但如果兩個人還未清楚互相了解時﹐其中一方常有前文所述之表現的話別人便會開始連她∕他的動機也懷疑起來﹐會想想她∕他是不是存心要令自己難堪﹐甚至跟她∕他相處要先架起防衛網﹐這樣恐怕兩個人之間的信任是很難建立的。
有讀者回應安寶(二零零四年b)時﹐分享我們成長的環境是個很大的因素﹐做成我們對較正面的行為有心無力﹐我同意他的講法﹐我們的家庭背景(尤其是父母或監護人)對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好像有很多虐兒的父母﹐本身小時正是家庭暴行的受害者﹐要解決這種惡性的循環﹐恐怕並不是件自然產生的事﹐我在這裡祗想提出一個補充性的情形﹐和大家互相鼓勵﹐一個人自童年至長大成人﹐除了父母﹑家人的影響之外﹐我們也接觸到很多其他的人﹐包括其他親戚﹑師長﹑朋友﹑同學﹑同事﹑弟兄姊妹﹑大眾媒體等﹐當中他們的處事方式一定會有不同的﹐這些也成為我們的輸入訊息﹐當我們細想他們怎樣待人接物時﹐好的我們便學習﹐不好的便避免﹐藉此沖淡來自家庭背景的負面影響﹐所謂處處都是珠璣。
原因二﹕自我形象低落和錯誤的自我鞏固之法
很多時候﹐我們要去攻擊別人﹐是因為自尊或自信心受到威脅﹐或唯恐對方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們沒有耐力去用正確的方法來增強自信﹐反而用攻擊別人的捷徑來撫平自己的不安﹐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自曝其醜﹐告訴人家自己是個失敗者(a loser)﹐別人碰到如此一個負面的人﹐多多少少都能看出﹐其實這個人沒有自信﹐要是碰到對別人寬容的人﹐他們了解後會包容之﹔但要是碰到心腸不好的人﹐他們看到這個弱點後﹐還不看準機會去落井加石﹐令我們更沒自信﹖
有些人並沒有自我形象低落的問題﹐問題是把自我形象建立在錯誤的標準上﹐最普遍是建立在要處處比別人強的形勢上﹐做成終日和別人比較﹐比較的內容包括財產﹑學識﹑甚至靈命等﹐因為要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便要貶低別人﹐方法就是對別人諸多挑剔﹐這些人講難聽的話時﹐心裡大概不是要傷害對方﹐他們根本不去考慮對方的感受﹐目的祗是要自己好過一點。
其實用勝過別人方法來建立自我形象﹐同樣地是會反害自己的﹐因為這樣會樹立太多的敵人﹐別人為甚麼要去容納一個容不下別人的人﹖而且當事人終日也會患得患失﹐誰能保證自己永遠所向無敵﹖記得很多年前讀到一期《壹周刊》﹐其中林振強先生有一句話﹐使我永誌難忘﹐他說『相信可隻手遮天的人﹐他的天空大概祗有一隻手這般大。
原因三﹕總是要企圖控制對方
一個人的時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自己愛在甚麼時候做甚麼便做甚麼﹔而兩個人相處時﹐多多少少也有需要互相遷就﹐這種情形做成一個人對她∕他周遭的控制權減低﹐故有時候﹐我們會想藉著控制對方﹐來令自己的控制權回升﹐表面上這是個乾淨俐落的捷徑﹐而控制對方的辦法就是抓緊每個機會﹐提出批評﹐令他∕她自覺不如﹐其訊息是『我比你行﹐你不夠好﹐還不聽我的﹐我便不喜歡你了』﹐然後要對方放棄他∕她的意願﹐去跟從自己的想法或做法﹐通常我們挑剔對方時﹐還美其名是為對方著想﹐其實可能是要對方更好管而已。遇到不好欺負的對手時﹐少不免會吵架或冷戰﹐總之到了最後大都變成看誰比較強硬﹐便能令對方屈服﹐這樣去結個婚﹐到頭來要活得這麼累﹐我禁不住要問是為了甚麼﹖
在兩性之間﹐這種行為在男生方面比較嚴重﹐記得聽林三綱傳道講過﹐根據他的輔導經驗﹐很多丈夫們的問題是出自要控制太太(我想其實太太也會要控制先生的﹐祗是方法比較間接和不明顯罷了)。
至於被挑剔的一方﹐在面對這樣的挑戰時﹐有個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很重要的﹐而且要知道被挑剔的內容﹐是否屬實和準確﹐自我的形象健康﹐便自然能謙虛地接受合理的意見﹔對不合理的批評﹐我們自然不會讓它傷害到自尊﹐因為我們曉得把自尊和自己一時的做事﹑思考方法分開。
要嘗試避免控制對方的企圖和行為﹐我想是和下面第五點有關﹐要明白和接受婚姻生活是一種群體的生活。我個人所採取的方法﹐是盡量往這方面走﹐遇到對方有我不能接受的價值觀和處事方法﹐而要跟他結婚的話﹐便要付上不願付的代價時﹐這時我寧願放棄這段感情﹐而不選擇去歪曲或改變對方。
原因四﹕未明群體生活之秘訣
如果我們常常要對方照自己的方法做事﹐恐怕其中一個原因是未明白情人交往﹐和婚姻都是一種群體的生活﹐在這個『群體』中﹐每個人的喜惡都是同樣重要﹐聖經也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新約聖經﹕腓立比書二章第四節)﹐要和睦相處就要擴大自己能接受的事物範圍﹐這點我已提及了﹐能容納更多的事情後﹐更多事情便成為模棱兩可﹐自然不用提出負面批評。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中﹐全球化和文化兼容已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現代人﹐是否該與社會同步合拍﹐打開胸襟去容納一些跟罪惡無關﹑但和自己的意見不一樣的觀點及做法﹖寫到這裡﹐又想起我認識的一位老伯伯和他的太太﹐他們原籍廣東﹐在香港生活了四十年以上﹐祗接受廣東菜﹐別說東南亞的地方菜﹐連中國北方的菜式也不要吃﹐所以吃的來來去去總是白斬雞﹑叉燒﹑燒肉﹑蒜頭豆豉蒸排骨等﹐別人講砂鍋獅子頭﹑越南牛肉河粉等﹐他們都不知為何物﹐雖然我們都知道『吃在廣州』﹐但如果極端到如此的地步﹐這樣的人生是不是狹窄了些﹖吃虧的不是自己嗎﹖如果我們對一切自己未見過的事物﹐都不願多知﹑盲目抗拒﹐在今天日新月異的社會中﹐這樣的人生便會如一潭死水﹐沒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