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 17:24:29讀書齋

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



 

★內文試閱:

存股永不嫌晚,穩穩邁向財務自由

當你翻閱這本書時,應該算是一段各種巧合湊在一起的結果吧!
對於工業教育本科出身的我,寫一本關於個人投資理財方面的書,應該是完全不在規劃中的事。既然這本書已經在被讀者翻閱時,當然深切地希望讀者也能夠順利地讀完整本書。


書中敘述的內容是個人將近二十年的理財回顧,盡量地將塵封已久的回憶如實地變成文字。提到的數字、時間和事情或多或少會有些誤差,會盡量保持精確。但想要傳達的觀念和方法仍應該能對各位有啟發和引導的作用,進而讓大家有動機早日開始打理自己的財物,並獲得財務自由,提升未來的生活品質。


我45歲時,才開始認真地打理自己的財務,前後也閱讀許多書報雜誌和上課,並實際落實所謂的傻瓜投資法,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巴菲特投資原則。
逐年增加的被動收入也漸漸吸引到一些媒體的報導與訪問,多因為時間和篇幅有限,其傳達的內容不夠完整或多有重複。苦於得到一些人的關注,卻沒機會將完整過程與心得與大家分享。


自己在學校所開的課堂上,和偶爾被邀約的演講中,也只能蜻蜓點水或提綱挈領地用兩、三個小時與極少數的學生和聽眾交換心得。由於自己不是一步登天或中樂透,而是慢慢學習、嘗試錯誤和漸漸累積經驗。尤其在經過2009年金融風暴的衝擊後,才逐漸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概念。


利用幾個學期在課堂上試著與學生分享,產生了教學相長的效果。自己將巴菲特的投資原則簡化到只要會加減乘除都應該很快能了解和上手。於是將這得之不易的心得寫一本書來面對讀者,就好像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最近,在各家媒體曝光的機會增多。絕對可以確定的是,百分之百與個人的顏質無關。與友人討論的結果是,存股這個話題是現在投資理財裡漸漸受到眾人關愛的眼神。


尤其在前一陣子轟轟烈烈的軍公教年金改革過程,不論改革的是非或有無受到年改直接的影響,在媒體大量地討論之下,是否有足夠的財務準備來迎接以後不算短的退休生活,變成了許多人開始注意的話題了。


存股,可以每年穩定的替自己製造多一筆被動收入,又比銀行的定存利息高,順理成章地成為話題中的焦點。


再加上我45歲才開始學投資,每月領取固定收入的教書匠,目前的績效讓許多人燃起了追求財富自由的興趣。


因此,這本書最主要的訴求對象就是已經邁入中年,希望能有穩定的額外收入,又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積極地投資理財的讀者。


其實,理財永不嫌晚,任何時間都是很好的起始點。


趕快開始養成儲蓄的習慣,參考書中分享的方法。從第一張股票開始存起,穩穩地邁向財務自由的快樂生活!


偉大的複利效果是要靠時間來顯現的,所以理財最好要趁早。越早起步就越能更輕鬆地開始,也能提早獲得財富自由,不用再三不五時地為錢煩惱。可以將注意力放在生活上、工作中其他重要的部分,快樂的享受人生。


年輕的讀者也是這本書的潛在對象,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製造被動收入的行列,早日達到不再為錢工作的理想狀況,每天都能快樂地從事自己想做的事。那是何等的幸福!


我自己個人的經驗顯示,投資理財也可以是很簡單的,不是刻板印象中的那般深奧且難學。其實以前就有人說過,個人理財這領域是極少數不需要懂得很深的道理,就可以表現得與專家不相上下。


不過現在資訊氾濫,很容易無所適從。更有一些投資人不但未能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反而陷入困境,精神上和物質上都受到重大挫傷,在股海中壯烈犧牲的不在少數。這本書裡介紹的簡單操作方法讓我獲得了財務自由,希望也能替讀者帶來同樣的效果。


將近四十年的教書生涯,誤人子弟的應該也不在少數。在職涯的尾聲能夠出一本對普羅大眾有所幫助的書,也應該算是留下一點什麼走過的痕跡,對大家做出小小的貢獻吧。


這本書不會以一般理財書或是教科書那樣專業的姿態呈現給讀者,我希望能用輕鬆說故事的方式,再配上圖表與數據,讓讀者能更輕鬆地吸收到我想傳遞的概念。大家可以運用書中的概念和方法,加上自己的興趣和背景,選出符合自己的存股組合。


台股有上千家公司,書中提到的公司都是個人比較熟悉的,所以會用這少數幾家公司的狀況或是股價來舉例子,讓讀者更容易得到我想要分享的觀念和技巧。請不要只將這幾家公司視為明牌,因而限制了你自己個人投資未來的績效。


除了自己的故事向大家分享,也有一些對於個人理財的心得向諸位讀者報告。年長之後才知道要做好任何事,幾乎都不能沒有基本認知或是基本觀念。就像是打籃球,個人至今還在球場上奔波,因為沒有基本動作,要進步很難,只能流汗而已。


投資理財也是一樣,一些基本的概念一定要有。否則你的財務狀況一定會越理越亂,甚至是與當初設想的目標背道而馳。所以不厭其煩地再次提醒,這些基本觀念真的非常重要,即使你的理財工具不是股票,應該都能有所幫助。


在書中也將自己的做法整理得像是操作手冊,讀者可以參考並實際演練,打造屬於自己的理財莊園。給自己三到五年的時間,應該會看到一些成果的。
閒話不多說,讓我開始分享我的咖啡莊園故事吧!

三年半就滾出千萬資產

當年,在辦公室許下宏願,在50歲前擁有股票資產1,000萬元。其實那時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如期達成願望。能做的是,不亂花錢,保持儲蓄的紀律,謹守巴菲特的投資原則,盡量用合理的價錢買進好公司的股票。


等每年暑假配息忘記領到股利後,再將這些被動收入換成股票,讓時間來產生複利效果。不過,在那當下還真的不知複利的效果有多大,只是用自己來驗證理論到底是否能反映到現實上。


初步驗證的結果令人激動,五年的目標,約三年半就提前達標。2001年暑假,投入220萬元,到2004年12月已經讓我升格為千萬人士,股票市值是1,004萬元。


多年後,在金融風暴時悟出的感想是,股票的市值其實是一直在上上下下變動。以投資公司為前提的存股人不要太在意市值,而是要關注公司的營運以及未來的景氣。


公司未來獲利會成長,我們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話說回來,能夠提前達標仍是一種激勵,代表使用的方法和策略是對的。繼續運用巴菲特的方法,雖然那時還沒有融會貫通,但數字在在顯示著自己是往對的方向前進。也因此說話就比較大聲,身邊持同樣看法的人卻仍屈指可數。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20年了。在以存股為主的投資人裡,也應該算是較資深的幾位。對於有興趣長期投資的讀者來說,應該很想要知道這麼多年來的投資績效如何,以做為是否加入存股這個行列的主要參考。


以前為了要向別人說明,我也試著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過去的績效,現在一一敘述如下,讓大家能有更清楚的印象。


首先,先看股票帳面資產,也就是淨值的增加。我最早從60萬元請我父親代操開始,到2019底為止是4,000萬元。這段時間是23年,如果以我個人稅後年收入約百萬元來算,應該總收入是2,300萬元。即使是完全不吃不喝,也存不到3,000萬元。更何況還要養活一家三口,再加上房貸和保養兩輛國產車。從這個數字的成長,應該可以感受到複利的威力吧!


另外一種粗略的估算是,我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資金進股市?


早期投入的資金總數,約700萬元。最近一筆存款是來自100萬元退休金,立刻轉買股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近幾年來,由於股利收入還不錯,每年收成後,都會先將未來一年的生活開支的戶頭。等五月繳完所得稅後,再將用不到的餘款多買幾張股票增加庫存。


近幾年來,存到戶頭的是以每年的股利為主,不再是其他存款。因此,若是以總共投入不到1,000萬元,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累積的股票資產約4,000萬元。


也常有人會問,我的年獲利率是多少?如果用去年的數據來估算,現金和股票股利總和約200萬元,除以資產4,000萬元,獲利率約5%。若用200萬元除以我真正投入的成本,獲利率暴漲超過20%。


我真正喜歡與他人分享的說法是,假設我在股市工作,工作量不大,但報酬卻是很不錯。去年領了兩百多萬的「薪水」,相當於每個月18萬元的收入,我稱為「年中獎金」。更好的是,每年都能多買幾張股票,順便也做了一些調整,希望每年的收成還會增加一點,當然也期盼年年會更好!

 
  

閱讀更多,立刻購買:

PChome 書店: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