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2 11:47:27牛頭犬

《愛上羅馬》To Rome With Love

《愛上羅馬》To Rome With Love



在伍迪艾倫一系列以大師經典為範本的創作中,向費里尼取經的作品,通常比師法柏格曼的作品來得討喜許多:《星塵往事》Stardust Memories是伍迪的《八又二分之一》8 1/2、《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是他的《卡比利亞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那個時代》Radio Days是他的《阿瑪珂德》Amarcord、《艾莉絲》Alice是他的《鬼迷茱麗葉》Giulietta degli spiriti、《名人錄》Celebrity是他的《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甜蜜與卑微》Sweet and Lowdown是他的《大路》La Strada,就連他與史柯西斯、柯波拉合拍的《大都會傳奇》New York Stories中的那段《伊底帕斯災難》Oedipus Wrecks,也都還帶一些費里尼與狄西嘉、維斯康堤合拍的《三豔嬉春》Boccacio '70中那段《安東尼博士的誘惑》Le tentazioni del dottor Antonio的影子。

之所以會視之為最佳的靈感來源,或許正是因為費里尼對於馬戲團的狂熱,與伍迪對於魔術的著迷,有著相似的、來自於孩童時期無法抹滅的生命痕跡吧!不過,相較於費里尼那從不老化的純真、永不退化的好奇(與性慾),伍迪似乎是更犬儒、世故又憤怒一些,然而隨著年歲增長,年過七十的他,顯然對於那馬戲團般的人生觀,又有了些不同的體悟,而這,也反映在他最新的作品《愛上羅馬》中。

《愛上羅馬》原本有個挺有學問的片名:《咆勃十日談》(呼應《三豔嬉春》的原名「70年代的薄伽丘→『十日談』作者」),簡單來說就是帶著爵士即興情調的義大利短篇集錦,而這電影中四個發生在義大利的短篇奇幻故事,講的都是同樣的主題:生命中的出軌。

而或許對伍迪艾倫來說,生命中最精彩的出軌,莫過於外遇與一夜成名,於是他在電影中,分別針對這兩個主題,各設計了美國與義大利式的兩種對照。

由傑西艾森堡帶著亞歷鮑德溫重返青春時期的段落,是最傳統的伍迪艾倫式愛情故事,伍迪再度使用他諧仿柏格曼電影時,非常愛用的心理劇敘事技巧:旁觀式的回顧與內省,讓已是閱歷豐富的鮑德溫,像是個評論員也像是個希臘悲劇裡的先知(或歌隊)般,一邊見證戀情的起落,一邊從旁指出愛情中的盲目與謬誤。伍迪仍是這類題材的老手,簡短的篇幅便犀利地點出了那看似轟轟烈烈、不顧一切的真愛,其實裡面充滿了算計、謊言,以及不切實際的妄想與自我安慰,而且脆弱不堪一擊得近乎可笑。

不過相較之下,這個段落也可說是這部片中比較可以預期的部份,並沒有太多的驚喜。而與之相對比的義大利式外遇,描述一對從鄉下進城的新婚夫妻,各自意外掉進一段怪異但奇妙的短暫肉體出軌,雖然沒有幻想的情節,卻充滿了義大利喜劇式的離奇荒謬情境,歇斯底里般的喋喋不休、爆點不斷的故事轉折、瘋狂誇張的肢體語言,在短短半天的時間裡,就有著繞了一大圈的心情變化,反而更有變魔術般的期待、驚訝與逗樂,既有在地氣味也更渾然天成。



有什麼比危險刺激的外遇性愛更迷人呢?答案是名氣。亞歷鮑德溫段落中的艾倫佩姬,為了一個成名的機會,將原本滿口文藝夢幻、存在痛苦的愛,一下子就全拋諸腦後;而那個從鄉下來的新婚妻子,為了又禿又胖的「性感」偶像明星而意亂神迷,甚至不惜大膽獻身,狂熱的也或許只是那虛幻的名氣(以後可以向孫子炫耀)。

名氣是世間的強力春藥,可以讓平凡無奇的人變得性感無比,也可以讓暮氣沉沉的生命享受到如朝日閃耀的光芒。在以此為主題的兩個段落中,伍迪艾倫再度親自下海,演出一個退休後仍不甘寂寞的歌劇導演,怪招出盡,只為了硬逼有著男高音歌喉的親家公上舞台表演,享受一夜成名的快感;另一段哩,羅勃多貝里尼飾演一個莫名其妙成為媒體寵兒的凡夫俗子,成天被腦殘的記者粉絲追得到處跑,一方面不勝其擾,一方面卻也不自覺地享受著被注目被簇擁的樂趣。

藉著歌劇『丑角』Pagliacci的情節,以及成名後豔遇不斷的貝里尼,伍迪艾倫將這兩個段落同樣牽上了出軌情事的主題,然而其中更有趣味的,卻是創作、名氣與媒體、評論之間的詭妙關連,這也讓本片連繫到了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與《甜蜜的生活》。



創作可以是苦心經營的成果,也可以是靈光乍現的奇想,更可能是生活裡看似不值一提的瑣碎細節,但是否稱得上藝術,是否值得關注,有時關鍵不見得在創作者的身上,欣賞者的態度與角度,或許更重要,也更值得玩味。伍迪已不像當年《星塵往事》或《名人錄》般的尖銳,但對於媒體與評論者一窩蜂的愚蠢盲從與人云亦云,他的調侃與戲弄卻仍十分精準有力,而且還能回過頭來,嘲弄那些被名氣沖昏了頭的人物(想喚回人們關注而當街脫褲的貝里尼,把「低能」當讚美的伍迪自己),或許算是對他前作《午夜巴黎》所獲得的巨大成功,所產生的內省與自我提醒。

而他也透過了貝里尼段落中,那個睿智的司機之口,說出了:「不管是名人或是無名小卒,生活都可能是殘酷而且讓人不滿足的,所以相較之下,還是當名人比較好。」而這似乎也正是他對馬戲團般人生觀的見解。

做為觀眾,我們或許不是每個晚上,都能夠在馬戲團的表演中,享受混亂的瘋狂;而做為表演者,他們也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活在驚險與掌聲之中,漫長的旅程與練習,或許才是生活的主體。但,就因為有著那些魔幻般的短暫時刻,有著高空中的飛來盪去、命懸一線的火光劍影、又摔又跌的爆笑雜耍,人們才能在這偶然的出軌、驚險的快感中,去找尋到片刻的忘我,以及尊嚴的慰藉。而也許,還能讓這長夜漫漫路迢迢的生命之旅,能夠看起來不那麼苦悶,也不那麼暗淡。

(全文完)

RO 2014-02-20 22:47:27

以前我很不喜歡伍迪艾倫的電影
我開始喜歡他是從 match point 開始
我才發現原來他是個說故事高手

這部片裡面演得最好的就是他!

Sheena 2012-11-08 03:17:56

這片錯過首輪,得要等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