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9 18:28:25becco
鰻食 (下)
回到阪東太郎身上。我們都同意「炙一徹」的鰻魚飯真是非常美味,而價錢更是相對廉宜,只是相較於前幾次,卻不約而同地感覺少了點什麼,一時之間說不清辨不明,但存在性就像東京鐵塔完全比不上艾菲艾鐵塔漂亮那樣無法否認---這次旅館房間正對著那尊被日劇拍得過於浪漫的塔,所以我很確定。
我想了想,好的肉質立刻曝露出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鰻魚飯三要素裡的醬汁,太單薄了!與魚肉相較,少了一股深遂與富含內蘊的飽滿感覺,這說起來很玄,但其實就像拿統一土司來配我做的果醬一樣(更玄了),這可是每次送人之前,BECCO都得再三告誡,務必要受者手按棍子麵包宣誓避免的行為。
背後原因我其實只能夠胡猜亂想,走在入夜的有樂町待上,頭上是JR不知道什麼線飛快地通過,感覺「船中八策」開始發揮作用,暈陶陶思緒載浮載沉地晃盪。
當然手藝不(夠)精,調味功力不到位或許佔了一部份,但就算這個要求被滿足,也只給予我們”廣度”,卻沒有辦法回答”深度”上的疑問,何況鰻魚醬汁說穿了就那些東西,倒也不曾聽說哪家老鋪是特別標謗獨門祕方或特殊佐料的。
有個農曆年過後,我偕同事到中研院旁的”沙士”小吃店用餐,同事不信我話在市場仍休市的日子點葷菜,結果炒飯裡的豬肉絲果然是酸的,我們質問老闆娘,她面不改色地說:「臭酸?哦沒有啦,你一定是吃到我們的特殊調味料才不習慣!」那這神祕調味料是什麼?老闆娘一股腦推說是祕密,不能說。
「我知道啦,那神祕佐料就是"時間"對嗎?」然後我再也不去那兒用餐了。
真的就是「時間」嗎?至少,「炙一徹」之前我們在日本吃的幾家鰻魚飯,都是動輒一兩百年歷史的老店,魚身上的醬汁可能是跑過防空警報甚至是原爆落塵下的倖存者,足以入祠靖國神社,早該成”精”的---融薈著不止是各種食材的精華,還有無數添加攪拌他那一雙接著一雙的手注入醬缸的三魂七魄-精-氣-神?
當然我們可以給予鰻重的醬汁更多分析比較,更物理化學的解釋,更多食譜或典籍上的考據,告訴我們一種韻味無窮的醬汁究竟從何而來,但其實早已太夠了,至少對我來說,其他儘屬多餘。
言情小說愛講「時間」是最好的解藥,生命線張老師不斷地說「時間」將沖淡一切,輔導長或媽媽桑苦勸著你「時間」一久就不再有感覺…但在食物的場域,「時間」或許才是最大的烹調祕訣,不僅不”沖淡”,還造就出最好的酒,醋,高湯與果醬,或者是烤鰻魚的醬汁。
隆冬的東京有樂町,剛應酬完的”莎啦哩盲”們攙扶彼此的醉意搖晃地走在街上,在這星球上最無與倫比擁擠、繁忙又變化多端的城市,「鰻食」卻教會我「慢食」的另一層意義。
謝忠道的「慢食」一書無疑是2005年,乃至於迄今為止台灣飲食文化領域最重要的著作,在其影響、刺激乃至於爭議仍不斷向外擴張的同時,我們看到過去一整年中,有愈來愈多的(所謂)文化、媒休界名人開始把「慢食」掛在嘴邊,甚至筆下也日漸美味起來了(寫的怎麼樣則是另一回事,嘿);以飲食為討論主体的新進刊物仍不斷增加,好像大夥猛然醒悟到,原來飲食生活/文化這一塊園地果真流著”牛奶與蜜”,急急忙忙地挽起袖子跳將進去狂汲狠撈。
但「慢食」,倘若只是把用餐時間拉長,變成無止盡的飲宴酬酢,並花一樣多的時間狀似陶醉地在媒体上說長道短,那對於「慢食」的深度掌握,恐怕還不及「炙一徹」那年齡尚輕的醬汁吧。
有限的字面意義告訴我們「慢食」與否指的或許是一餐三十分鐘與三小時的差別,但「鰻食」卻演示了在時間軸上的”縱深”,真正的「慢食」或許更屬於遠在上桌之前那”三年串魚,八年剖魚,烤魚一生”的修業,長達十數個寒暑在利根川畔培殖夢幻食材「阪東太郎」的艱辛,以及一甲子、一世紀所蘊積的醬汁滋味。
但這樣一來,要得到美食或真正的慢食,豈不更”慢”了?
沒錯,唯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陶然享樂,不正來自於這份純粹、坦然與從容嗎?
炙一徹:
千代田区有楽町1-2-8,銀座線有樂町站
電話:03-3501-2550
FAX:03-3501-2520
阪東太郎官網:
http://www.chuhei.co.jp/index.html
(我竟然把他寫完了,不可思議,so who ’s next?)
我想了想,好的肉質立刻曝露出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鰻魚飯三要素裡的醬汁,太單薄了!與魚肉相較,少了一股深遂與富含內蘊的飽滿感覺,這說起來很玄,但其實就像拿統一土司來配我做的果醬一樣(更玄了),這可是每次送人之前,BECCO都得再三告誡,務必要受者手按棍子麵包宣誓避免的行為。
背後原因我其實只能夠胡猜亂想,走在入夜的有樂町待上,頭上是JR不知道什麼線飛快地通過,感覺「船中八策」開始發揮作用,暈陶陶思緒載浮載沉地晃盪。
當然手藝不(夠)精,調味功力不到位或許佔了一部份,但就算這個要求被滿足,也只給予我們”廣度”,卻沒有辦法回答”深度”上的疑問,何況鰻魚醬汁說穿了就那些東西,倒也不曾聽說哪家老鋪是特別標謗獨門祕方或特殊佐料的。
有個農曆年過後,我偕同事到中研院旁的”沙士”小吃店用餐,同事不信我話在市場仍休市的日子點葷菜,結果炒飯裡的豬肉絲果然是酸的,我們質問老闆娘,她面不改色地說:「臭酸?哦沒有啦,你一定是吃到我們的特殊調味料才不習慣!」那這神祕調味料是什麼?老闆娘一股腦推說是祕密,不能說。
「我知道啦,那神祕佐料就是"時間"對嗎?」然後我再也不去那兒用餐了。
真的就是「時間」嗎?至少,「炙一徹」之前我們在日本吃的幾家鰻魚飯,都是動輒一兩百年歷史的老店,魚身上的醬汁可能是跑過防空警報甚至是原爆落塵下的倖存者,足以入祠靖國神社,早該成”精”的---融薈著不止是各種食材的精華,還有無數添加攪拌他那一雙接著一雙的手注入醬缸的三魂七魄-精-氣-神?
當然我們可以給予鰻重的醬汁更多分析比較,更物理化學的解釋,更多食譜或典籍上的考據,告訴我們一種韻味無窮的醬汁究竟從何而來,但其實早已太夠了,至少對我來說,其他儘屬多餘。
言情小說愛講「時間」是最好的解藥,生命線張老師不斷地說「時間」將沖淡一切,輔導長或媽媽桑苦勸著你「時間」一久就不再有感覺…但在食物的場域,「時間」或許才是最大的烹調祕訣,不僅不”沖淡”,還造就出最好的酒,醋,高湯與果醬,或者是烤鰻魚的醬汁。
隆冬的東京有樂町,剛應酬完的”莎啦哩盲”們攙扶彼此的醉意搖晃地走在街上,在這星球上最無與倫比擁擠、繁忙又變化多端的城市,「鰻食」卻教會我「慢食」的另一層意義。
謝忠道的「慢食」一書無疑是2005年,乃至於迄今為止台灣飲食文化領域最重要的著作,在其影響、刺激乃至於爭議仍不斷向外擴張的同時,我們看到過去一整年中,有愈來愈多的(所謂)文化、媒休界名人開始把「慢食」掛在嘴邊,甚至筆下也日漸美味起來了(寫的怎麼樣則是另一回事,嘿);以飲食為討論主体的新進刊物仍不斷增加,好像大夥猛然醒悟到,原來飲食生活/文化這一塊園地果真流著”牛奶與蜜”,急急忙忙地挽起袖子跳將進去狂汲狠撈。
但「慢食」,倘若只是把用餐時間拉長,變成無止盡的飲宴酬酢,並花一樣多的時間狀似陶醉地在媒体上說長道短,那對於「慢食」的深度掌握,恐怕還不及「炙一徹」那年齡尚輕的醬汁吧。
有限的字面意義告訴我們「慢食」與否指的或許是一餐三十分鐘與三小時的差別,但「鰻食」卻演示了在時間軸上的”縱深”,真正的「慢食」或許更屬於遠在上桌之前那”三年串魚,八年剖魚,烤魚一生”的修業,長達十數個寒暑在利根川畔培殖夢幻食材「阪東太郎」的艱辛,以及一甲子、一世紀所蘊積的醬汁滋味。
但這樣一來,要得到美食或真正的慢食,豈不更”慢”了?
沒錯,唯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陶然享樂,不正來自於這份純粹、坦然與從容嗎?
炙一徹:
千代田区有楽町1-2-8,銀座線有樂町站
電話:03-3501-2550
FAX:03-3501-2520
阪東太郎官網:
http://www.chuhei.co.jp/index.html
(我竟然把他寫完了,不可思議,so who ’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