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00:00:00三樓

伍肆零▎語言的病理,感受的遺體



有些感受,在語言裡慢慢腐敗,
直到一首詩,像病理學一樣,把它完整挖出。

我不知道那算不算理解,
只知道那夜的我,好像重新感覺到了什麼。


那夜,當我讀到第90與91頁時,
我停下,也放下手中的雞腿,
拿起手機,打開備忘錄,
寫下些許感受,或許是怕遺忘。

有些詩,不屬於語言的裝飾,
而是對精神的解剖。

有些詩,並非僅僅流入腦海,
而是刺入靈魂,滲透心靈。

我想,對我來說,
它屬於後者。

最初,我未能完全理解,
每一句仿佛帶刺的繩索,
纏繞現實,勒住自尊,
順勢抽走我對語言與秩序的信任。

然而,我沒有放下。
第二次翻開這本書時,我沒有再尋找邏輯。
而是,讓它無聲地穿過我疲憊的心靈,
像一陣風吹過,掀起不經意的波瀾。


你以一種幾乎冷靜的理性寫下這些詞,
「世道恭敬」
「硬是往受虐成習去苦心孤詣」……
這並非單純的批判,
而是一場手術式的提問,
一針一針縫合我們麻木的日常。


最讓我動容的,
並非那些句子的尖銳,
而是你在詩中隱藏的核心提問,
「我們還剩下什麼能叫做自己?」

或許我們,
不過是力圖活下去的軀殼,
漸漸變得不再好看。

我沒有要討好的讚美,
因為這首詩,
本來就不是為了讓人讚美而寫的。

它像是在夜裡翻出一面泛舊的鏡子,
讓我看見自己身上那些早已冰封,
卻從未被命名的部分。

也許,你並非在寫詩,
你是在還原這個時代語言的病理。

這樣的語言,
不是為了取悅,而是為了喚醒。

而我,
感受著震撼。

在那些模糊、割裂的段落中,
我看見了存在的真實,
一個被遺忘的自我,
不再依賴語言的圓滑與修飾。

我不夠格評論詩,只能盡情感受,
在這夜,我把自己當作容器,
接納詩裡所提出的尖銳與困惑,
而這些感受,並非為了完全理解,
而是讓我成為空洞,
接納那無法言說的真實。



沒有結論,只有回望,
再翻開它,
只為再次感受語言背後的力量。

                —那夜,
                  我聽著坂本龍一的曲,
                  二讀 貧道之書。




坂本龍一  -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