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憎蔽智慧
■臺語詩偈
◎愛憎蔽智慧
⊕潘文良
愛憎蔽智慧,
執見失是非;
雙標量人事,
偏私論正偽。
ㄞˋ ㄐㄧㄥ ㄅㆤˋ ㄉㄧˋ ㄏㄨㄧ├ ,
ㄐㄧ'ㆴ ㄍㄧㄢ└ ㄒㄧ'ㆵ ㄒㄧ└ ㄏㄨㄧ ;
ㄒㄧㄤ├ ㄅㄧㄠ ㄌㄧㄤ├ ㆢㄧㄣ├ ㄙㄨ├ ,
ㄆㄧㄢ├ ㄙㄨ ㄌㄨㄣ└ ㄐㄧㄥˋ ㄨㄧ├ 。{漳}∥
ㄞˋ ㄐㄧㄥ ㄅㆤˋ ㄉㄧˋ ㄏㄨㄧ├ ,
ㄐㄧ'ㆴ ㄍㄧㄢ└ ㄒㄧ'ㆵ ㄒㄧ└ ㄏㄨㄧ ;
ㄒㄧㄤ├ ㄅㄧㄠ ㄌㄧㆲ└ ㄌㄧㄣ└ ㄙㄨ├ ,
ㄆㄧㄢ├ ㄙㄨ ㄌㄨㄣ└ ㄐㄧㄥˋ ㄨㄧ├ 。{泉}
ai3~2 tsing1 pe3~2 ti3~2 hui7,
tsip4~8 kian3 sit4~8 si7~3 hui1;
siang1~7 piau1 liang5~7 jin5~7 su7,
phian1~7 su1 lun7~3 tsing3~2 ui7.{漳}∥
ai3~2 tsing1 pe3~2 ti3~2 hui7,
tsip4~8 kian3 sit4~8 si7~3 hui1;
siang1~7 piau1 liong5~3 lin5~3 su7,
phian1~7 su1 lun7~3 tsing3~2 ui7.{泉}
⊕一個人,有鮮明的喜愛與厭憎,也就時常會蒙蔽清明的智慧——
難以客觀思考,而容易被感情,牽著鼻子走。
往往因為胸有成見,不捨執著,而失去辨別、判斷是非的能力——
不願多方聽聞、不肯多方求證,也就不明真象。
每每用雙重標準、兩套標準,去裁量人事——
正如《論語.顏淵》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帶著偏頗的私心,去評論道德的正邪,與事實的真偽——
善惡、正邪、錯對、真偽,都可能扭曲,只挑對自己有利的說法。
============================================================
※本文首舖於「新聞台。潘文良著作集」。
◎潘文良詩偈《愛憎蔽智慧》。2025.07.06.日 08:00:00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2004457
※佈告於臉書社團「臺語學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78821105480673/posts/24743130628623054/
※佈告於臉書社團「觀照思惟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244542125363/posts/1543920703091067/
※佈告於臉書社團「世界俚諺俗語格言名句鑑賞」。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06568471059316/posts/1262482275467929/
※佈告於臉書社團「台灣的俗語和俚語」。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7589825674425/posts/9623117651121555/
※佈告於臉書社團「臺灣話資料交流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34167333333483/posts/23906351769021709/
※佈告於臉書社團「台語生活社」。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24327644503170/posts/4179173749018533/
※佈告於臉書社團「母語教學網」。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17918739507276/posts/1396739781625161/
※內存於:我的網站/01/TG/JD/IX-03.htm
■標籤:#愛憎 #智慧 #執見 #是非 #雙標 #人事 #偏私 #正偽 #鮮明 #清明 #客觀 #思考 #成見 #扭曲 #有利
上一篇:◎戰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