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00:24:34阿文

◎死將何去

 

   ◎死將何去

                    ⊕潘文良 撰

  曉媚從幼稚園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叫問道‥「媽咪!我從哪裡來?我是怎麼來的?」
  媽媽聽了,好生尬尷,嗯嗯啊啊地,一時難以作答。
  曉媚竟接著說‥「美美說她是從花蓮,搭火車來的,那我呢?」

 
  相信許多人,在小孩時,也都會這麼天真地問道‥
「我從哪裡來?我是怎麼來的?」
  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
  當孩子長大、成人時,縱然不知道,自己「生從何處來」,但總也知道,自己是怎麼誕生的。
  大人們,即使「知生」了,卻還是「不知死」。
  既已生,儘管不知「生從何來」,總也還能接受或忽略,而安然度日。
但到底「死將何去」?
面對這未知的事物、境界,總也教人,生起困惑,乃至恐懼。
  朋友之昔時同事,近日因肝癌去世(從檢查出肝癌末期,到死亡,不到一年時間),而深切感受到「人生無常」,還有「身體健康」的重要,更而生起‥「死將何去」的疑慮與不安。
  這「生從何來、死將何去」,想必‥除了嬰幼兒,或是智障者之外,任何人,都會有(都將會有)的疑惑吧!
 
  過去,常會在路旁的電線桿上,看到一些基督教所貼的標語,像是‥
「死後有地獄、天國近了、信主得永生、基督是主、主耶和華是萬軍之神」等等。
  基督教對於「死從何去」,提供了兩個地方‥「天國」與「地獄」。
  天國(天堂)樂不可支,而地獄苦不堪言。
  大概只有‥頭殼歹去的人,才會選擇去地獄,受苦受折磨吧!
  然而‥想到天國的條件,是要「信主」,苟不信主,就不得上天國、不得永生。
  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只要死前悔改,信主,也就能上天國、得永生;然而‥一個人,要是在世行善積德,倘是「不信主」,也就甭想上天國、得永生——這教義,只要「信」就好,不容教徒懷疑。
  「信主得永生」(不信主,則下地獄),如此偏狹的教義,便容易造成信徒的迷執,以為只要「信」就好,什麼事都可以幹——領導者,若為善類,信徒則跟隨為善;領導者,若為惡類,信徒則盲從為惡——
也難怪‥與基督教,同出一轍的回教,教徒因為「信」故,以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正義、公理」,即使殺盡百萬人,也謂之為「聖戰」——那些回教恐佈組織的成員,身綁炸彈、開著裝滿炸藥的汽車、駕飛機撞大樓,犧牲無辜、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只因為其「信主」,死後必成英雄、必上天堂。
也難怪‥多數人信奉基督教的美國,星期日在教堂裡禮拜、祈禱、告解、悔改,高唱‥「要愛你的鄰居、要愛你的敵人……」星期一到星期五,卻運用先進、優良的各式武器,欺負小國,以維護其自以為是的「世界正義、公理」——蓋其「信主得永生」,即使殺光小國的「敵人」,一樣也能上天國、得永生,故不惜以「武力」解決也——難道‥除了「武力、戰爭」之外,真的無法解決了嗎?
  而一生行善的善人,卻因「不信主」,就得下地獄,如此不公正的教義,實在是很難令人「折服」也!
 
  阿文道‥
「倘若,善人一生行善,即使不信主,死後亦可往生天國、享受長生,
 那麼,『信主得永生』,這句話,也就要大打折扣啦!」
・天主教主張‥
 人的「成義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功。
 而基督教,除了聖公會外,其他各派,都主張‥
 人只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不需要行善功。
  阿文道‥
「天主教的意思是說‥
『你不只要信主,也要行善,死後才能上天國、得永生;
 倘若你只是信主,而不行善,也甭想在死後,能上天國、得永生。』
 但不知‥那行善,卻不信主的,死後能不能上天國、得永生?
 若不能,則此教義,有欠公正,難以服人也!
 若不能,那他們死後,又將何去何從呢?
 若能,那麼.死後能不能上天國、得永生,
 也就跟『信不信主』,沒啥關係,
 而是跟『行不行善』有闗係。」
 
  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說,相較之下,是合乎邏輯而周全的,言之‥
不管你,信不信教、有沒有信教、信的是什麼教,
人死後,依其在世,善惡業行的多寡輕重,而有六個去處‥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上善為天、中善為人、下善為阿修羅;小惡為畜生、中惡為鬼、大惡為地獄。
  諺云‥「善惡有報,唯人自造;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一切果報,皆有因緣,自作自受,怨不得誰。
・大凡,若常為「十善業‥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盜;
 不妄言、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
 不貪欲、不瞋恨、不痴迷」者,則死後,多生天道。
・若有「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善因」,
 則死後,多生人道。
・若常行善,卻多瞋、多慢、多疑;好爭、好鬥、好強,
 則死後,多生阿修羅道。
・若常行惡業,諸如‥犯戒私竊、背信忘義、負債不還、殺生為業、
 不喜聽受經法,行惡無慚無愧者,則死後,多生畜生道。
・若常行惡業,多奸詐、多慳貪者,則死後,多生餓鬼道。
・若常行十惡業,罪大惡極,則死後,墮地獄中,累劫受苦。
  然而,往生各道之果報,各有不同程度,之受享差別待遇,端視其在世,業行之福德、智能、習性而定,故人有生而富貧、智愚、美醜、健病等,千差萬別之相。譬如‥雖往生畜生道,為飛禽走獸,然而,籠雞野鶩、勞牛逸馬,各有因緣;有流浪的野貓野狗,卻也有受盡呵護的貓狗。
 
  死將何去?
  自古為人,皆會有此疑慮。
  《雜阿含九三〇經》(佛光版雜阿含九二二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此迦毘羅衛國,安穩豐樂,人民熾盛,我每出入時,眾多翼從,
 狂象、狂人、狂乘,常與是俱。
 我自恐與此諸狂,俱生俱死,忘於『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我自思惟‥命終之時,當生何處?」
  佛告摩訶男‥
「莫恐莫怖!命終之後,不生惡趣,終亦無惡。
 譬如大樹,順下、順注、順輸,若截根本,當墮何處?」
  摩訶男白佛‥「隨彼順下、順注、順輸。」
  佛告摩訶男‥
「汝亦如是!若命終時,不生惡趣,終亦無惡。
 所以者何?
 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
 若命終時,此身若火燒、若棄塚間,風飄日曝,久成塵末,
 而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
 戒、施、聞、慧所熏,神識上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
  時,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個人,若向來修習善法,必為正信所薰,因持戒、布施、多聞、智慧故,死後自能,向安樂處,往生善道,就像那大樹,若向東方生長,傾向東方,從根截斷時,必朝其一向傾斜的東方倒下。
  佛家有偈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為六道輪迴之樞紐,死後會往生何道,但憑在世之善惡業行。
  一個人,只要「誠實面對自己」,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只要「捫心自問」,而「問心無愧」,即當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死後,將何去何從也!
 (可嘆‥人多健忘、迷昧,自己做過的事,也會有意、無意地,把它給忘掉,還會「自欺欺人」、還會「死不承認」,儘管一切果報,自作自受,卻不知、不願「敢作敢當」,受苦受難,則時常怨天尤人哩!)
  再者,也無須「怕死」——
  阿文每謂‥
「死亡,代表今世之因緣果報的了結,業盡命終,
 譬如‥欠債還清,無債則一身輕,當是令人欣喜的——
 不過‥要是『自殺』的話,那就像是『賴債、逃債』,
 這輩子還不清、不還清,下輩子,可還得繼續償還呢!」

(只是,若欠了太多人的債,今生還了幾個人的債;
 來生,可還得再還另外幾個人的債哩!
 不過,能還清幾個人的債,總也是好事啦!)
 
  佛家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與其擔憂,自己死後,會往生惡道,不如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作為」;蓋因果報應者‥
「如是因,如是果‥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彼滅。」
多種善因,必得善果;不種惡因,必無惡果。
  只是‥六道輪迴,生生死死,永無休止;
有生,則有老病死患。善道雖樂,亦有所終;惡道長苦,累世經劫。
眾生各有所苦‥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蘊熾盛苦、天災人禍苦,乃至苦不堪言;沉淪六道,有如‥不見天日,長夜漫漫,難有出期——
倘若因此,感到勞累,心生厭倦,那麼‥
佛陀有教示「解脫之道」,當聞、當思、當修、當習。
  《雜阿含九三一經》(佛光版雜阿含九二三經)‥
「摩訶男!若比丘,住於學地,欲求上昇、安樂涅槃,
 如是多修習,疾得涅槃者,
 於正法律,速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有」就是「有生老病死患」;「不受後有」,就是‥不再受未來的「生老病死患」——未來,不再於六道之中,沉淪徘徊,長夜受苦。
  阿文故謂‥
「學佛,不是在學『長生、永生、再生(復活)』之道,
 而是在學『無生』之道也!」

  阿文且作一偈曰‥
「死後何處去?六道隨業行‥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
 善惡有因緣,果報受苦樂。眾善勤奉行,諸惡慎莫作。

                 2007.04.17.二 09:45:30 初稿
 
■註解
【六道】眾生由於過去世,所作的業,造成每個生命,不同的存在狀態。
 存在的狀態,可分成六類,即‥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稱為六道。眾生未解脫前,始終在其中,輾轉生死。
  《起世經.卷九》‥
「一切眾生,於人間生,悉皆成就,無覺無觀,快樂證知‥
 身壞即生,光音天處,一切六道,皆悉斷絕,此即名為‥世間轉盡。」
  《西遊記.第八回》‥「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
 六道,亦稱為「六趣」,為眾生死後之趣向。
【天道】(界名)六道之一。與天趣同。
 欲界有‥六重之天,並「色界、無色界」之諸天是也。
 其依處,在諸趣之頂,故謂之天;
 身有光明,故謂之天;果報最勝,故謂之天。
 為有情輪迴之道途,故謂之道,趣者所趣向也。
 (術語)自然之道,法爾之理,謂之天道,與儒言天道同。
 《無量壽經下》曰‥「天道自然,不得蹉跌。」
 又曰‥「天道施張,自然化舉。」
 《同淨影疏》曰‥「凡在世間,天下諸理,自然施立,是故名為‥天道施張。」
【天】(界名)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羅Sura。
 光明之義、自然之義、清淨之義、自在之義、最勝之義。
 受人間以上,勝妙果報之所,其一分在須彌山中,其一分遠在蒼空,
 總名之為天趣。
・六趣之一也!
 又,不拘其住處,指一切之鬼神,名為天,如鬼子母神,謂之鬼母天。
 又,一切好妙之物,名為天,如人中之好華,謂之天華。
 《大乘義章六末》曰‥
「天者,如雜心釋有光明,故名之為天,此隨相釋。
 又云‥天者,淨故名天,天報清淨故名為淨。若依持地,所受自然,
 故名為天。」
 《義林章六本》曰‥「神用光潔,自在名天。」
 《法華文句四》曰‥
「天者,天然自然勝、樂勝、身勝。
 故天為勝,眾事悉勝餘趣,常以光自照,故名為天。」
 《止觀四》曰‥「自然果報名為天。」
 《婆娑論百七十二》曰‥
「於諸趣中,彼趣最勝、最樂、最善、最妙、最高,故名為天。」
 《嘉祥金光明經疏》曰‥「外國呼神,亦名為天。」
 《智度論》曰‥「天竺國法,名諸好物,皆為天物。」
【人道】(界名)六道之一。人界也。
 人界者,以五戒善因,而趣之道途,曰人道。
《業報差別經》曰‥「由先造增上下品,身語妙行,故生人道。」
【人】(術語)欲界所屬之有情,思慮最多者,過去戒善之因,感人倫之果,
 現前之境界是也。
  《俱舍頌疏世品一》曰‥「言人者,多思慮故,名之為人。」
  《大日經一》曰‥「云何人心?謂‥思念利他。」
  《大乘義章八末》曰‥
「依涅槃,以多恩義,故名為人。人中,父子親戚相憐,名多恩義。」
  《止觀四》曰‥「作意得報,名為人。」
【阿修羅】(異類)Asura,又作阿須羅。
 舊稱‥阿修羅、阿須倫、阿蘇羅、阿素羅。譯曰‥無端,容貌醜陋之義。
 又曰‥無酒,其果報無酒之義。
 新稱‥阿素洛。譯曰‥非天。其果報,勝似天而非天之義。
 為常與帝釋戰鬥之神。六道之一、八部眾之一。
 《名義集二》曰‥「阿修羅,舊翻無端正。男醜女端正,新翻非天。」
 《西城記九》曰‥
「阿素洛,舊曰阿修羅,又曰阿須倫,又曰阿蘇羅,皆訛也。」
 《法華文句五》曰‥
「阿修羅,此云無酒。四天下採華,醞於大海。魚龍業力,其味不變。
 嗔妒誓斷,故言無酒神。」
 《大乘義章八末》曰‥
「阿修羅者,是外國語,此名劣天。又人相傳名不酒神。」
 《玄應音義三》曰‥
「阿修倫,又作阿修羅,皆訛也,正言阿素洛。此譯云‥阿無也,亦云非。
 素洛云酒,亦云天。名無酒神,亦名非天。經中亦名‥無善神也。」
【阿修羅】略稱修羅道。為六道之一。
 多由瞋、慢、疑等,三因而受生,乃常懷瞋心,而好戰鬥,之大力神之生所。
 此外,又指阿修羅之世界、阿修羅之生存狀態。
【畜生】(術語)梵語底栗車Tiryagyoni,畜生,新譯傍生。
 為畜養之生類,故名畜生;一切之世人,或為噉食、或為驅使,畜養此生。
 傍生者,言為傍行之生類也!
 《大乘義章八末》曰‥「言畜生者,從主畜養,以為名也。」
 《梵網經下》曰‥
「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見牛馬豬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
 汝是畜生,發菩提心。」
 《立世論》曰‥
「由因諂曲業故,於中受生,復說此道眾生,多覆身行,故名底栗車。」
 《婆沙論》曰‥
「生,謂眾生;畜,謂畜養。謂彼橫生、稟性愚痴,不能自立,為他畜養,
 故名畜生。」
 問‥
「若以畜養,名畜生者,如諸龍,水陸空行,豈可為人所養,名為畜生耶?」
 答‥
「養者義寬,且滿人世,及以六天;不養者處狹。
 唯在人中、山野、澤內。
 又,古昔諸龍,亦為人養。
 具在文史,今從畜養偏多,故名畜生。」
【畜生】梵語 tiryabc,巴利語 tiracchana。音譯為‥底栗車。
 又作‥傍生、橫生、畜生道、傍生趣。五道之一、六道之一、三惡道之一。
 指鳥獸蟲魚等,一切動物。
 畜生之名,乃由人畜養之意而得,主要指家畜家禽。
 新譯稱之為傍生,乃取其形不如人之直,傍橫且傍行之義。
 傍生是無智闇鈍,且其本處在大海中,後轉而遍於人、天及地獄等。
  《瑜伽師地論卷四》‥
「傍生趣,更相殘害,如羸弱者,為諸強力,之所殺害,由此因緣,受種種苦。
 以不自在,他所驅馳,多被鞭撻,與彼人、天為資生具,由此因緣,
 具受種種極重苦惱。」
【畜生因】(雜語)生於畜生趣之業因也。
 《法華文句四曰》‥「普曜曰‥觝突墮畜生。」
 《釋氏要覽中》曰‥
「辯意經云‥『有五事,作畜生‥
 一犯戒私竊、二負債不還、三殺生、四不喜聽受經法,五常以因緣艱難齋會。」 
 《止觀十》曰‥「無慚無愧,即畜生界。」
【餓鬼】(異類)梵語,薜荔哆Preta,譯曰餓鬼。三塗之一。
 《法華經》云‥受地獄、餓鬼、畜生之苦是也。」
・ 又為六趣之一。餓鬼趣,常苦饑餓,由其所受果報不同,而有勝劣。
 有福德者,則為山林塚廟之神;下者居不淨處,不得飲食,常受刀杖之苦。
 《雜心論八》曰‥「從他希求故,說餓鬼。」
 《婆沙論百七十二》曰‥
「有說‥饑渴增,故名鬼,由彼積集,感饑渴業,經百千歲,不得聞水名,
 豈能得見,況復得觸?
 有說‥被驅役,故名鬼,恒為諸天,處處驅役馳走故。
 有說‥多希望 ,故名鬼,謂五趣中,從他有情。多希望者,無過此故。」
  《大乘義章八末》曰‥
「言餓鬼者,如雜心釋,以從他求故,名餓鬼。又常饑虛,故名為餓。
 恐怯多畏,故名為鬼。」
 此鬼類中。有〈藥叉羅剎〉之大威德者,故新譯曰鬼,不曰餓。
 然,舊譯之經論,名曰餓鬼,以鬼類中,餓鬼最多故也!
【餓鬼因】(語雜)可為餓鬼之因緣也。
 《楞嚴經八》曰‥
「是諸眾生,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諸餘雜業,歷劫燒然。
 後還罪畢,受諸鬼形。」
 《止觀一下》曰‥
「若其心念念,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欽詠。內無實德,虛比賢聖。
 起下品十惡,如摩犍提者。此發鬼心,行刀途道。」
 此通因也!若別別之因,
 則《餓鬼報應經、佛說雜藏經、佛說鬼問目連經》之三經,詳說之。
【地獄】(界名)梵語曰那落迦Naraka,泥犁Niraya等。
 譯為不樂、可厭、苦具、苦器、無有等。
 其依處在地下,因謂之地獄,是譯義也!
 《大乘義章八末》曰‥
「言地獄者,如雜心釋,不可樂故,名為地獄。
 地持中釋,增上可厭,故為泥黎。泥犁胡語,此云地獄。
 不樂可厭,其義一也。此兩釋皆對厭心,以彰其過,非是當相解其名義,
 若正解之言地獄者,就處名也。
 地下牢獄,是其生處,故云地獄。」」
 《俱舍頌疏世間品一》曰‥
「梵云那落迦,此云苦具,義翻為地獄。以地下有獄故,非正翻也。」
 《法華文句四》曰‥
「地獄此方語,胡稱泥犁者,秦云無有。
 無有喜樂,無氣味,無觀無利,故云無有。」
  總之,地獄有三類‥
 一、根本地獄,八大地獄及八寒地獄也。
 二、近邊地獄,十六遊增地獄也!
  (此依俱舍論,若依智度論,則以八寒水、八炎火,為近邊地獄。)
 三、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空中等。
【地獄因】(術語)墮於地獄之業因也!
 《法華文句四》曰‥「普曜曰‥『十惡墮地獄。』」
【三有】有,梵語 bhava,其義分類如下‥
  甲、欲有、色有、無色有。義同三界。
 一、欲有‥欲界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各隨其業因,而受果報,稱為欲有。
 二、色有‥色界四禪諸天,雖離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淨之色,稱為色有。。。
 三、無色有‥無色界四空諸天,雖無色質為礙,
   亦隨所作之因,受其果報,稱為無色有。
          《大智度論卷三、集異門足論卷四、大毘婆沙論卷六十》
  乙、有情一生之始終,分為‥生有、本有、死有。
 一、生有‥指託生之最初一剎那。
 二、本有‥指由生至死之間。
 三、死有‥指死之瞬間。小乘有部宗,則以此三有,加上「中有」,
   而主張四有之說。
  丙、有,有漏之異名。漏,為煩惱之異名。
 煩惱自有情眾生之六根門,漏泄無窮,而令其流轉於生死之間,
 故謂‥有漏,乃三有之因,為其所依、所攝。
  丙、善成有、性得有、變異有。乃數論外道所立。
 一、善成有‥如數論之祖迦毘羅仙人,
   初生時,具法、智、離欲、自在等四德。
   此四德,係因善而得成就,故稱善成有。
 二、性得有‥如昔時,
   梵王生娑那歌、娑難陀那、娑那多那、娑難鳩摩羅等四子。
   此四子十六歲時,自然成就法、智、離欲、自在等四德,
   以無因而得,故稱自性有。
 三、變異有‥師身名變異,因師身故,弟子恭敬親近聽聞得智慧,
   因智慧得離欲,因離欲得善法,因善法得自在;
   如是,弟子四德從師身得,故稱變異有。
   此三有相當於佛法之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
【七有】一切有,可分為七類。即‥
 一、地獄有‥又作不可有。
 二、畜生有‥又作傍生有。
 三、餓鬼有‥又稱鬼界有。
 四、人有。
 五、天有。
 六、業有,又作行有。
 七、中有。
 此七種,稱為有,乃因地獄等五趣,依果報存在之義而為有;
 業有‥乃彼果報之因,故稱有;
 中有‥則為趣彼果之方便,故稱有。
 (參閱《長阿含十報法經卷上、大毘婆沙論卷六十》。)
 
■附錄
   《雜阿含九三一經》(佛光版雜阿含九二三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中。
  爾時,釋氏摩訶男,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若比丘,在於學地,求所未得‥上昇進道,安穩涅槃。
 世尊!彼當云何修習,多修習住,於此法、律,
 得諸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
 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摩訶男‥
「若比丘,在於學地,求所未得‥上昇進道,安穩涅槃,彼於爾時,當修六念,
 乃至進得涅槃。譬如饑人,身體羸瘦,得美味食,身體肥澤。
 如是,比丘住在學地,求所未得‥上昇進道,安穩涅槃,修六隨念,
 乃至疾得,安穩涅槃。
 何等六念?
・謂‥聖弟子,念如來事‥
 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
 聖弟子,如是念時,不起貪欲纏,不起瞋恚、愚痴心,其心正直。
 得如來義,得如來正法,於如來正法、於如來所,得隨喜心;
 隨喜心已,歡悅;歡悅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覺受樂;
 覺受樂已,其心定;
 心定已,彼聖弟子,於兇嶮眾生中,無諸罣閡,入法流水,乃至涅槃。
・復次,聖弟子!
 念於法事‥世尊法、律,現法能離,生死熾然,
 不待時節,通達現法,緣自覺知。
 聖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熏,昇進涅槃。
・復次,聖弟子!
 念於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直向、誠向,行隨順法,
 有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
 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
 此是四雙八輩賢聖,是名世尊弟子僧,
 淨戒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
 所應奉迎,承事供養,為良福田。
 聖弟子,如是念僧事時,不起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僧所熏,昇進涅槃。
・復次,聖弟子,自念淨戒‥
 不壞戒、不缺戒、不污戒、不雜戒、不他取戒、善護戒、
 明者稱譽戒、智者不厭戒。
 聖弟子,如是念戒時,不起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戒所熏,昇進涅槃。
・復次,聖弟子!
 自念施事‥我得善利,於慳垢眾生中,而得離慳垢處,
 於非家行解脫施,常自手施,樂行捨法,具足等施。
 聖弟子,如是念施時,不起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昇進涅槃。
・復次,聖弟子!
 念諸天事‥有四大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若有正信心者,於此命終,生彼諸天,我亦當行此正信;
 彼得淨戒、施、聞、捨、慧,於此命終,生彼諸天,
 我今亦當行,此戒、施、聞、慧。
 聖弟子,如是念天事者,不起貪欲、瞋恚、愚痴,其心正直,緣彼諸天。
 彼聖弟子,如是直心者,得深法利、得深義利、得彼諸天,饒益隨喜;
 隨喜已,生欣悅;欣悅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覺受樂;覺受樂已,得心定;
 心定已,彼聖弟子,處兇嶮眾生中,無諸罣閡,入法水流。
 念天所熏故,昇進涅槃。
.摩訶男!
 若比丘,住於學地,欲求上昇、安樂涅槃,如是多修習,
 疾得涅槃者,於正法律,速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釋氏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作禮而去。

 
===========================================================
※舊文整修,重舖於「新聞台」。2020.04.10.五 00:24:34
◎潘文良《死將何去》。2007.04.17.二 09:45:30 初稿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0267598
※本文佈告於臉書「觀照思惟錄」。2020.04.10.五 00:28:0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0244542125363/permalink/439268230222992/
■標籤:知生、不知死、生從何來、死將何去、天國、天堂、信主得永生、禮拜、祈禱、告解、悔改、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因緣、念佛、念法、念僧、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善惡業行、生老病死患、不受後有

上一篇:◎念佛與唸佛

下一篇:◎過去是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