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1 01:58:25楊冀華

人類前途的坎坷光明路(上述六幅畫的核心宗旨- -臺灣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拙作《孔子之

內涵

美學概論(含藝術概論,反之則否。)

中西美學簡史

是什麼

在哪裡

封面引用的六幅畫

給出了暗示與涵緼

 

暗示者

第一幅畫是

杜象的信望愛

第二幅畫是

高更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裡去?

第三幅畫是

莫迪里亞尼的無眼珍妮

第四幅畫是

畢卡索的悲劇

第五幅畫是

莫迪里亞尼的有眸有神的珍妮

第六幅畫是

畢卡索的人生

 

涵者

含也

即包含、包括也

乃包含、包括清楚的對象與內容也

亦即定義的內含與外延清晰明確也

涵者

含、涵養、涵義、涵攝、涵蓋也

涵既有含的意義

涵更有涵蓋與超越含的意思

乃為涵養、涵義、涵攝、涵蓋也

這是說

含義明確

涵義有發展性

潛能實現的體用及其自身的超越與可能而驚喜驚豔不斷焉

 

正是這樣的意義

乃為

無限、無窮、不盡、不朽也

越給越有

越給越出

越給越美麗

更源頭活水

永不慮匱乏

更不虞潘朵拉的盒子

尤不虞善以外或任何的惡罪

《易經˙繫辭傳》的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盡善盡美生與生生

這就是涵的意義

 

其涵如下

一即徐復觀先生的《中國藝術精神》

特為拙作問題意識源起的源頭

二即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既為藝術殿堂的最高代表

更是黑格爾《美學》的意義與具體

這就成了第三點

四即海德格的<藝術品的本源>(《林中路》)

 

<藝術品的本源>

重點在本源

本源以本質為論

即藝術品的本質

此本質以

藝術家與藝術品的辯證為論

實即詮釋的循環

 

然而

若是藝術家與藝術品的詮釋循環

還不如回到<畢卡索的懺悔>畢卡索引話(註)

但是

這正是莫迪里亞尼調侃畢卡索的地方

再說

莫迪里亞尼及珍妮

雙雙都以悲劇收場

 

難道

真是貝多芬的

命運來敲門嗎

人性尊嚴的考驗

六幅畫即涵緼了超越

但是

高高在上的貝多芬

似仍未給出方向與定位

 

因此

張大千出來了

相對於貝多芬

從下方

像藝術家與藝術品的詮釋循環(敦煌與世界)

涵詠而出

只是

此中的藝術家與藝術品

應更正為性與天道

 

就此

張大千的意義出來了

創造分享的主體

即烱異於西方的論點

尤其是畢卡索的觀點

《林中路》類似了些

類似者

正是《林中路》引賀德齡的詩說

終難離開那

依畔於本源近旁的地方

猷張大千的盧山圖

徐復觀的《中國藝術精神》

永恆的鄉愁(落葉歸根)

 

只因為林中

滿布坎坷荊歧

瘴氣濃霧瀰漫

甚而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

這就是西方文明的真相

物自身不可知

無以還原存有的遺忘

終難離開那

依畔於本源近旁的地方

 

詮釋的循環

永遠依畔於本源近旁

卻不知道是

藝術家或藝術品的誰(主體/附體或主體性/附體性)

依畔於本源而遶(本體/本體性或主體/主體性)

依畔於本源而居

乃城堡、門外的

命定伊底帕斯卡夫卡杜象撒旦

 

自己殺了自己

不是兇手、惡魔殺了我們

不是本體無殺了我們

是我們自己殺了我們

這就是

自作賤

自作孽

自殘

 

離開危險的林中路

來到傳統的中國

來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中國

來到中節中和中庸時中叩兩三才兼三才中國

生命人文

這才呈現了歷史的現在與未來意義

呈現

性與天道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本源自身

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借形式與質料

一直不停的再現且驚喜驚豔不斷

 

不過

海德格的林中路在此依然有效

因為

中國的道路也頗不好走

既是現代性的詭計得逞

船堅炮利轟得我們花果飄零

尚是文化大革命及簡筆字

更是去中國化教育及同運

暴行橫行邪說橫議禍國殃民

此中唯一清醒者即熊十力先生

既連唐牟徐三大弟子皆無以為繼(方錢張亦然)

 

筆者只能

當仁不讓的一肩挑了

能作什麼

就紮實的盡力去作

像孔子和熊子一樣

不可不弘毅

其他的

全都交給老天爺了

眼下

乃致力於《孔子之》的著作了

 

註:

畢卡索的懺悔- -藍色悲劇人生(扼煞莫迪以靈魂帶領歐洲走出異化的可能二)>:

 

當藝術停止作為滋養高尚心靈的食糧時

藝術家就能使用他的天賦

來實行知識騙子的所有伎倆

今天

大部分人早已無法從藝術中得到慰藉與感動

談吐文雅之士、富人、全職閒人、完美榜樣之名士

都想在今天的藝術中

求取標新立異、轟動、怪異和驚人醜聞

 

我自己

自從立體派到臨之後

我就餵給這些人們

他們想要的

並用所有閃過腦海裡的荒唐主意

來滿足這些評論家們及饕客

 

他們對此越不了解

就越崇拜我

我以所有的荒誕之舉來自娛

並且迅速成為了名家

對畫家而言

成名意謂畫能賣

並因此而致富

 

──畢卡索(1881-1973

 

因此

畢卡索極盡的倜儻世人

莫迪里亞尼卻極盡的

消遣畢卡索

頗像

1781

莫扎特覲見德皇

宮廷樂師薩列里

特別創作了

歡迎進行曲

獻給莫扎特

 

莫扎特聽了一段

轉過身去

大彎腰

撩起燕尾服

口中發出

噗噗噗的聲音

更轉過身來

 

讓畢卡索非常的生氣

既極盡修理莫迪里亞尼

更極盡打壓莫迪里亞尼

致莫迪里亞尼窮苦潦倒一生

莫迪里亞尼邂逅珍妮

即君子好逑

珍妮亦頗為慧眼識英雄

更一往情深

且始終不渝

越打壓就越堅貞

好不令人感動

 

最終

莫迪里亞尼被珍妮征服了

畢卡索被莫迪里亞尼征服了

庸俗卻扼殺了這兩個征服

叫人好生難過

深深的

道盡了畢卡索1903的藍色<人生>

 

因此

畢卡索死時

莫迪里亞尼懺悔

不是向上帝

懺悔

 

多麼

深刻的

人生

畢卡索自己

1903年就畫出來了

藍色

<悲劇>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