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7 16:56:20愛軟。貓

(電子報)你選對胡蘿蔔了嗎?

     在現今許多企業中,大多還是使用獎懲制度來管理員工,這是一套行之有年的管理制度。獎勵與懲罰的核心概念其實就是「胡蘿蔔與棍子」,給員工獎賞就能有效的激勵他們,讓他們認真工作,給他們懲罰,員工就會因害怕,而提高工作效率。但該準則運用到實際的員工管理上,真的這麼簡單嗎?
        其實,不少心理、管理學家已經提出,在高度工業勞力密集的時代,這曾是一套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用獎金、獎勵、懲罰來管理員工是很有效也很快速的,但同一套管理方式運用到現在需要腦力創新的知識工作者卻是沒有幫助,甚至是有害的。為什麼呢?

       從下面這個心理學實驗,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任務是解開玩益智遊戲的關卡,兩組大學生,
A組第一天無酬,第二天有獎金,第三天又無酬,依此循環,B組則是三天都沒有酬勞。觀察在休息時間時,兩組人是否會持續進行任務直到完成。結果發現,B組在休息時間繼續仍會穩定地繼續進行任務。A組在第二天有獎金時,顯得非常積極,獎金再次時發揮作用了。但到第三天又回到沒有獎金時,情況卻變了,學生繼續進行任務的比率比第一天還糟。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發現到用錯「胡蘿蔔」,只是一味的提供外在酬賞,如有做就給獎金,反而會招致反效果。當我們用錯胡蘿蔔時,可能導致員工出現下列症狀:

1.降低內在動機:原本單純想要完成該項任務的內在動機,如:解開這個工作任務後,得到的成就感,會因外在獎賞而降低。

2.扼殺創意表現:實質的獎金特別容易扼殺創意工作者,原本單純想要創新的動機,被外在的獎金後,當拿到獎金後,這個內在動機就熄滅,創意也跟著停下了。

3. 獎賞成癮症:只有出現獎賞時,才會有好的表現,讓主管不得不一再提出獎賞。

4.為達目標不擇手段:為了達成目標得到獎賞,反而開始出現旁門左道的行為,例如:竄改業績達成數字,只為求達成目標。

    當然並不是表示外在酬賞就完全不能運用,而是當我們使用時,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判斷這個工作任務的特性,再挑選合適的「胡蘿蔔」。如果當這只是一份不需要投入熱情,也無關創新思考的工作時,其實運用外在酬賞就是一個很棒的胡蘿蔔。不過,若身為主管的我們,能在工作任務前向員工解釋工作的重要性,也承認這是單調乏味的工作時,也更能增加這外在酬賞的誘因,讓員工發揮更好的績效。

     反之,若是工作任務是屬於需要高度思考的創意知識工作時,選用讚美與正面回饋反而比現金這種外在酬賞來的有效,不過前提是,提供的薪資要有足夠的保障。當然,外在酬賞也不完全不好的,其實在激勵時,只要運用個小技巧,讓這個胡蘿蔔發揮更大的效用。我們應該「保持胡蘿蔔的神秘性」,所有的外在獎賞都要讓員工覺得意想不到而得到。而不是在任務執行前,就先聲名「只要完成任務,就一定會得到獎賞」,因為在創意發想的工作中,這樣會讓員工只為求完成任務,而忘記解決任務本身的快樂,而停止去提出可能其他想法的可能性。所以,為了不讓員工有預期得到獎賞的心理準備,可以改用「既然我們已經完成任務,我就請大家吃大餐吧!」。因為這種酬賞不是固定的,感覺像是順便的、偶發的,讓員工工作完成後「意外」得到獎酬,這樣的報酬比較不會被當作是執行任務的原因與目的,比較不會對內在動機造成傷害。

    其實,要選到正確的激勵員工的方式,真的是很難拿捏的一門藝術。無論如何,下次再給予員工獎勵時,都要先思考一下,手上這胡蘿蔔選的是對的嗎?才不會讓原本的一番美意,反而造成了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