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01:00:14無名

這一天,我們去看戲

找看電影的伴比找看戲的伴容易,一來選擇多,二來時間短,三來票價便宜。因此,能夠一起看戲的伴不容易,特別是,願意花錢坐前面點的伴,看戲要看到演員的表情才過癮啊!是不是?

抽到第一波的「藝FUN券」後,我一直不知道要花在哪?幾乎每月購書的博客來,不在適用商家名單,也不想為了用券特地跑實體書店一趟。直到820號,在臉書看到《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的預告,想起看過李立群和金士傑1989年版的DVD,間隔31年,改由朱德剛和樊光耀擔綱。該作品是前者和賴聲川的集體即興創作,後者按前者的劇本搬演,如何掌握創作精神又不受限於前人的表演框架?為此,我想進劇場一探究竟。

探險最好結伴同行,於是我詢問清江:「有興趣嗎?來衝一場。」

「好啊。」清江答。

即知即行,立馬敲定時間查詢場次購票,他也馬上轉帳給我,然後就是兩週後的今天9/6下午進場看戲。

兩點半開演,我們兩點進場,座位不相鄰的我們無從聊天,他閉目養神,我東張西望,發現觀眾的年齡,老中青兒少皆備。中場休息,走過一位阿姨身旁,她說著「三隻毛毛蟲的故事」,開心的和同伴分享跟1989年版的差異。

下半場〔段子四〕四郎探親,是飽含時代悲劇的一段,劇本上幾無更動,但30年過去,節同時異,物是人非,觀眾的反應多是發笑,而非同悲。這齣戲的主軸是兩岸關係,賴聲川表示,或許這部戲可以讓大家看到兩岸議題的改變。

散場後,步出國家戲劇院,我拿《深夜,我在書房等你──聆聽你的悲傷與孤寂》還清江,清江拿出一個金門酒廠的紅包袋給我,裡面裝著一個老鷹手繪帆布袋,想起他在美國留學時,曾寄一個老鷹別針到金門給我。 

走到潮州街吃晚餐,一如往常的隨興,挑了間餐廳,網路上推薦它的羊排跟豬排,進去看菜單才發現只有蔬食。後來隔壁桌來了一家四口,問怎麼都沒有肉類?店員說店址沒變,但現在這經營團隊不做排餐了。吃完到永康街逛逛,物換星移,好多店都消失了。20132014年,這裡是我常造訪的商圈。

網路推薦排餐的換做蔬食,商圈熟悉的店家消失不見,經典再現卻不合時代況味。

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而我們還能一起去看戲,不容易!


【圖:《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節目單與票券、老鷹手繪帆布袋、老鷹別針】

上一篇:在「靠腰」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