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8 17:43:25angelo

知識社會的來臨

工商時報 14/我的大書坊 2005/04/10
《工商書摘》知識社會的來臨
【本文摘自《運作健全的社會》一書】
█書名:運作健全的社會
█作者:彼得‧杜拉克
█出版:寶鼎
下一個社會將是個知識社會。知識是這社會的主要資源,知識工作者將成為就業市場的主力。
  知識社會的主要特徵有3:
  ●沒有界限,因為知識流通比金錢流通更不費力。
  ●向上流動,每個受過正規教育的人,都有力爭上游的機會。
  ●成功的機會雖大,失敗的機會也不小;每個人都能取得生產資財,也就是工作所需的知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

  這3個特徵加在一起,知識社會對組織和個人來說都將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資訊科技雖然只是新特徵之一,但已造成極重要的影響;拜資訊科技之賜,知識傳播幾乎可以立即完成,且人人都能取得。也由於資訊傳播如此容易、迅速,知識社會中的每個組織,不論企業、學校、大學、醫院還是政府機關,雖然在營運業務和市場上大多仍有地區性限制,但都必須設法培養全球性競爭力。這是因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讓世界各地消費者都有辦法得知,世界上哪個地方提供了什麼樣的商品,價格又是多少。
●新知識經濟將極度仰賴知識工作者。

  「知識工作者」一詞,現今被廣泛用來指稱具備相當理論知識和學問的人,如醫師、律師、老師、會計師和化學工程師。但成長最驚人的應該要算「知識性技術師」(Knowledge technologist),如電腦技師、軟體設計師、臨床實驗室分析師、製造業技師或法務助理等。這些人除了是知識工作者,也是名副其實的勞力工作者;事實上,他們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往往比用腦的時間多。但他們做的勞力工作必須以大量理論知識為基礎,而且只能透過正規教育,而非學徒制習得。大致而言,這些人的薪水並不比傳統技術性勞工高,但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專業人員。就像非技術性製造業勞工是20世紀社會和政治的主力一樣,在未來的幾十年間,知識性技術師很可能成為社會甚至政治的主要力量。
●未來的公司型態

  從統計數字來看,現在的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上扮演的角色雖然和 1913年非常類似,但體質上已有相當大改變。一九一三年的跨國公司,多半是母公司在國內,子公司在國外,每一個子公司都自給自足,掌管特定國家或地區的市場,有高度的自主性。如今跨國公司的組織架構多半以產品線或服務項目為單位,採全球化組織:但和1913年的跨國公司一樣,仍以所有權做為結合、控管旗下公司的基礎。相對地,策略可能會成為2025年跨國公司結合、控管的基礎。所有權到時候還會存在,只不過,結盟、合資、少數股權(minority stake)和技術合同或契約將愈來愈成為企業集團的基本架構。要經營這樣的組織,新管理高層也必須隨之誕生。

  在大多數國家,甚至許多大型、組織複雜的公司中,管理高層仍被視為營運管理階層的延伸。然而,未來的管理高層很可能是一個截然不同且獨立的單位:是公司的代表。未來在大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管理高層的重要工作是:兼顧公司的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兼顧客戶、股東(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和退休基金)、知識工作者和社區等各種利益關係人彼此間的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試圖回答下面兩個問題:一,管理階層能做什麼、該做什麼來迎接下一個社會?二,未來還可能發生哪些我們尚未意識到的重大改變?(本文摘自《運作健全的社會》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