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2 20:00:08小西

《艾蜜莉.狄金生》

一連兩天,看了兩個演出,一是莎妹的《艾蜜莉.狄金生》,另一是馮程程的《七個好年》。《艾蜜莉.狄金生》原本是去年「女兒節」的壓卷作,但因為沙士其時全面襲港,壓斷了卷幅,大家無緣得見。今年,《艾蜜莉.狄金生》捲土重來,我看到的是莎妹靈魂人物魏瑛娟的另一進境。

當然,身處香港,對莎妹以及魏瑛娟作品的接收著實有限,說「進境」只能就相對的意義而言。

印象中,開始看魏瑛娟的作品(《自己的房間》,(97))時,她的創作似乎已踏上了「身體轉向」。其後,斷斷續續看到魏的作品(《隨便做坐 - 在旅行中遺失一只鞋子》(98)、《東歪西倒》(99)、《無可言說-Lecture on Nothing》(00)、《列女傳-疾病的隱喻》(01)、《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01)),這種「身體轉向」是越來越明顯的,演出中演員說的話越來越少,而動作也越來越純粹。在這個轉向中,魏甚至用上了一支作品(《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來展示及總結她對表演中的身體的實驗、思考與實踐。

闊別三載,《艾蜜莉.狄金生》卻予人相當不同的觀感:在《艾蜜莉.狄金生》中,語言回歸,且是高濃度的語言(艾蜜莉.狄金生的詩句)。但魏「身體轉向」期間的探索,仍處處可見。如果魏「身體轉向」時期的作品,是以「省略語言,回歸身體」為取向,《艾蜜莉.狄金生》則讓我們看到語言與身體在魏的作品中再次結合的豐盛。在《艾蜜莉.狄金生》中,語言與身體都以複調交錯的方式,為觀眾創造出一種豐富的想像與觀賞空間;固然,《艾蜜莉.狄金生》中的語言,在語詞與純聲調之間,猶有不少進一步探索的空間;但魏對於作為一個整體的劇場經驗的把握,無疑已進入了另一境地。

聽魏瑛娟自己說,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動作》與《艾蜜莉.狄金生》之間,已做過不少類似的實驗;這樣說來,《艾蜜莉.狄金生》可算是「修成正果」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