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心行要累積經驗智慧
智者心行要累積經驗智慧
第一年帶小隊跟第十年帶小隊有沒有不一樣?
第一年跳營歌跟第十年跳營歌有沒有不一樣?
第一年當班導跟第十年當班導有沒有不一樣?
第一次上台講課跟第十年上台講課有沒有不一樣?
第一次當上執禮跟第十年當上執禮有沒有不一樣?
當然不一樣,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
以前第一次帶小隊的隊輔沒有經驗,對於營隊的概念一片空白,如同是半個班員,可是如今我們的隊輔不同,大多數的隊輔都曾經當過班員,對於營隊有印象,很容易投入營隊流程,這是經驗智慧的累積。
記得2002年自己兼任活動長,第一次在台前跳營歌,上台之前心跳加速超過一百下,比上台講課更加緊張,反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緊張?
答案很簡單,因為從來沒有上台跳營歌的經驗,很容易產生患得患失的得失心,內心的黑洞-完美主義就自動浮現,完美主義說跳錯就死掉了,全場超過兩百人都等著看副營主任出錯成為笑話。
幸虧當時還記得「叩首是營隊的法寶」,再次叩首五百之後提醒自己靜下心,只要全神貫注的跳營隊就對了,即使跳錯也沒關係,提醒自己要保持笑容,展現熱情與活力。
直到第二年跳營歌時,內心的黑洞就沒有機會再干擾自己,因為前一年上台跳營歌的成功經驗,學習如何調適好壓力,成為經驗智慧的累積,很清楚如何在上台前收心靜心與專注在當下。
如今自己講課之前一小時,開始進行自我調適的步驟,如同後援投手上場前,需要先熱身一段時間,從一千叩首做起,藉由叩首請求上天加靈加智慧,收心回到自性的原點,同時清理一切負面的聲音,有時候會靈光一閃接收到講述前言的靈感,有時候對講題產生了悟的契機,接著洗把臉整理一下服裝儀容,如果在慈恩堂講課就要穿道袍,再把講課的投影檔案檢查一遍,心裡面默想講課的重點與引用的故事例證,逐步地完成上台講課的準備工作。
因為「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收心專心才用心,啟用自性智慧的反省觀照。
事實上經驗智慧是持續性累積,從每一次營隊完成之後的檢討過程,從每一次上台講課之後的自我反省,善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去設想,如同「久病成良醫」,最關鍵的做法就在自動自發的及時寫下心得感想,寫下來就產生「旁觀者清的觀照」,發覺「我執我見」的偏差妄想,發現「私心私慾」的自我防衛,藉由自我檢討的過程去「面對與接納」,等到下一次再做的時候就會產生警覺性。
像是前幾年疫情期間,由於無法實體的開班,身為講師需要提供錄音檔案給班程。當自己在家裡先錄音完成之後,必然會先聽一次錄音檔案,沒想到常常發現口誤,這是意外的收穫,因為出錯表示還有進步的空間。
以前自己也不知道講課有口誤,由此可見講師是當局者迷,從錄音檔案發現口誤之後,講課的當下就會保持警覺,一旦發覺講課口誤就公開道歉,畢竟每一次上台講課都是三界十方在聽,抱持戰戰兢兢地心態講課才能做到「體天應人」,講完課之後下台要叩首懺悔與謝恩,懺悔講課的不圓滿之處,感謝上天慈悲的加靈。
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是累積經驗智慧的最佳方式。
專注去觀察就是眼到
虛心去求教就是口到
打字寫下來就是手到
用心去思考就是心到
俗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心去學習就是「智者心行」,無論在輔導組、活動組、課務組,甚至當小飛俠總務組,都可以學習到諸多的經驗智慧,畢竟屏山營隊超過三十五年,諸多幹部與資深夥伴都有經驗智慧,只要開口去請教他人,必然會有豐富的收穫。
我們身為白陽期的修道人,先得後修的「後修功課」是「自我要求與自主安排」。
因為事情做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錯在哪裡,欠缺反省認錯改過的自覺。可怕的是我們死要面子不認錯,欠缺虛心受教的真我覺醒。
在此建議每一位夥伴寫下「自我反省與真我覺醒」的紀錄,無論是天天寫還是每一週寫一次都很好,無論是用手寫或是打字都很棒。
寫作就是啟發自性智慧的方式之一,更是累積經驗智慧的最佳途徑,寫下來就引發「真我的自省自覺」,讓真我聲音自然流露,傾聽天理良心的呼喚,這是自性自度的修煉功課。
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11:38:38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