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5 20:31:15俞講師

聽課之後

聽課之後

過去一個月之內,共講過三節輔導課,三月十八日輔導培訓講「同理心的基本原則」,四月二日輔導培訓講「自我輔導與分析思考」,四月四日屏山第九期培訓講「情緒表達與人際溝通」。

忽然想到今年培訓有幾位新進隊輔,在一個月之內聽了三節課,是否能消化吸收?同樣的,對於已經有帶隊經驗的隊輔,是否做到溫故知新的應用?藉由週信想跟大家溝通以下的重點。

聽課之後要反省思考消化吸收>未知的輔導概念

聽完一節完全未知沒有概念的輔導課,最重要的學習是反省思考。

像是「同理心的基本原則」這節課,這是基本的輔導概念,剛開始聽起來會感到茫然,好像抓不到聽講重點,事實上只要多聽幾次錄音檔案,反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將心比心」的「設身處地與感同身受」?藉由實際的反省思考,自然能夠消化吸收其中的概念。

像是「自我輔導與分析思考」,這是把輔導與道學結合在一起的輔導課。

課中強調一個反省觀照的方式:「我知道我在抱怨=真我知道小我在抱怨」。其中有兩個我的存在,一個是「真我輔導員」是旁觀者清的感覺,另外一個產生抱怨的是「小我」。

聽課之後先記住這個反省思考的模式,學習善用反省觀照的旁觀者清。

每當本身「警覺」到口出怨言,當下要進行反省觀照,觀照抱怨背後的起心動念,進而可以了解「自身的慣性反應」,誠實的面對接納,進而轉化小我的批判。

由此可知聽課是「引導」我們反省思考的學習歷程,啟發本有的良知良能。

當我們反省到自身的盲點,產生感到豁然開朗的明悟,必然越聽越法喜充滿。

很多輔導課不見得是一聽就懂,需要反覆的聆聽才能了解清楚,幸好如今科技產品普及又好用,只要跟幹部索取錄音檔案,放在手機或電腦裡面,找時間多聽幾次,必然會有豐富的收穫。

聽課之後要善用實踐=多嘗試之後就能累積經驗智慧

同理心即是「慈悲喜捨心」的妙用,「專注傾聽在當下」是「外顯」態度,必須做到「習慣成自然」。

「真誠尊重的接納」是「內在」涵養,需要「內化」到人格特質之中,所以聽課之後要嘗試運用,不運用就是紙上談兵。

像是以前自己很習慣批判他人而不自知,因為受到非理性想法的「完美主義與應該主義」的影響,常常用一百分的標準,衡量對方與要求對方,造成對方龐大的壓力,更形成彼此之間溝通的障礙。

日後在屏山青年三天法會,聽到老師臨壇的慈悲「COMMUNICATION」=YOU是在前面,I是在後面,所以完善的溝通需要傾聽對方,要先聽對方說話。

當下反省本身的盲點,以往習慣要求他人先聽我說話,只想要說服對方接受我的論點,卻忽略溝通的目的是「互相了解」,而不是互相接受。

反省觀照到盲點之後,嘗試去改變自己,反求諸己的要求自己,修改為先聽對方說話,這是改脾氣去毛病的具體實踐。

在此建議夥伴訂定自我改變的目標=每聽一節課之後,把聽課的心得善用在自身,善用真我輔導員去引導小我反省認錯,進而訂定改過遷善改變自己的具體目標。

抱怨>用感恩心化解 

憎恨>用寬恕心化解 

懊惱>用平常心化解 

憤怒>用包容心化解 

煩躁>用定靜心化解

聽課之後對已知的部分要對照印證

有時候聽課的過程之中,當下感到心有戚戚焉,可能這個疑問或是論述,自身曾經遭遇過也嘗試思考過,講師講述的重點跟自己想的是一樣,正好印證自身的想法是正確。

相對的,有時候聽到跟自身截然不同的觀念,當下心裡感到非常不舒服。

這是刺激我們要澄清疑問與對照差異的機緣,先善用四句話清理不舒服的情緒反應,避免被負面情緒誤導,不需要斷論是非對錯,進而理性的解析對照,兩者之間的差異點在何處?

像是那天講「情緒表達與人際溝通」這節課,問班員一個問題:「吵架是不是一種溝通?」

事實上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有時候吵架時會講出壓抑已久的真心話,當下產生真誠對話與情緒反應,即是達到互相了解的目的。

相對的,有時候吵架常會口不擇言講出傷人的話,我們明知道對方講的是氣話,可是我們卻依然接受,內心感到難過與受傷,造成彼此之間的傷痕。

當下我們忘記本身有「聽話的選擇權」,選擇認同或是選擇不接受。

很關鍵的是傾聽要結合理性判斷與同理對方,一旦判斷對方講的是氣話,只要「不輕易認同」就沒問題。

聽課之後要理解悟解融會貫通

理解是用「大腦的思考分析」,如果過度的偏重,往往會形成我執我見。

悟解是用「自性智慧的明悟」,「澄清」遭遇事件的前因後果,「認清」遭遇事件的真相,「認知」生命經驗帶來的啟示,進而善用「態度智慧」去轉化,進而累積「經驗智慧」的心得。

建議夥伴要寫下反省心得,藉由心得的寫作,啟發自性的智慧妙用,傾聽自性智慧的靈感,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12:08:38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