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5 10:42:38俞講師

問題不等於煩惱

問題不等於煩惱

最近聽到一句話很棒=問題不等於煩惱。

當下感到心有戚戚焉。首先澄清一下煩惱的前因,即是我執我見的妄作假設,都是以小我操控為出發點,由於煩惱會造成心結,心結的累積變成死結,最終引發心病叢生的痛苦不堪。

因為煩惱沒有用 只要清理與處理問題就沒事

難解的問題需要清理

有解的問題需要處理

誠實面對人生的歷程必然充滿問題,反省觀照修道辦道的過程必定充滿問號,由此可見遭遇問題是正常。因為諸多的問題都是小我的我執我見製造出來,因為問題的生發都不在於外在,而是在自心認知。

難解問題的背後,皆有本身累世複雜的因緣因緣,不是立即可以處理完。需要誠實的面對,持續的反省認錯,懂得善用同理心,將心比心的善解接納,同時願意寬恕他人也寬恕自己,善用四句話清理之後,最終會接收到解答的靈感。

無論是任何問題,只要懂得因果因緣的運作原理,以及相信好心有好報,願意做到「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自動自發去行善行孝服務眾生,必定能夠改變自己也改變宿命,進而創造人生的幸福,所有的問題都能善解。

像是有家長問我:「請問一下孩子未來要念大學選擇什麼科系比較好?」

自己的回答簡單明瞭:「讀什麼科系都是一樣,重點是孩子有沒有福報?

假如孩子福報具足的話,讀什麼科系都有前途,畢業之後都會賺到錢。相對的,如果孩子欠缺福報的話,讀什麼科系都是一樣,未來會很辛苦找出路。

最關鍵的是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因為他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也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父母親不適合幫忙孩子做選擇,畢竟生命的選擇權在自由意志,在選擇之後歡喜做甘願受,自然能活出真實的我。

如果想要讓孩子累積福報好好讀書,只要父母親持續行善積德,可以幫助到孩子,因為因果報應是『近報己身遠報子孫』。

同樣的道理,最好讓孩子自己做到行善積德,學習袁了凡發愿行善,必然能改變宿命。像是營隊的很多年輕夥伴,從十六歲開始發愿上山當小飛俠,長大之後自然會有福報可用,無論是考碩士、求職、換工作,或是感情發展都心想事成。」

生涯規劃的問題,常常是成長營班員最多發問的項目,因為太多數孩子都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父母親對自己的期望為何,常常被外來的訊息與網路資訊誤導,搞得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選擇。

事實上引導孩子修道辦道之後,他們會越來越清楚人生的目標與選擇性。像是今年曾經有機會問過好幾位小飛俠,有關他們將要就讀的科系,他們都很肯定未來的選擇,讓自己深感欣慰。

還有感情的問題,也是班員與夥伴關注的重點。

很多人會煩惱找不到真愛,煩惱遇不到合適對象,煩惱如何了解對方的心意,煩惱對方不願意求道吃素等問題。

處理感情的問題,先要從本身著手,反省本身是否具備自愛自省自主的能力?

每一年都會提醒同學,要談戀愛之前先學習自愛,擁有自愛的能力,才能展現自信陽光般的吸引力。

自愛的啟發要從關懷自己了解自己做起

關懷了解要具備自省的基礎,擁有反省自我的能力,才能了解自己與他人。同樣的,願意自省就能做到反省-認錯-改過,願意改過遷善才能越修越完善,真我反省之後從心選擇做真心誠意的人,必然產生自主自信自尊的人格特質,吸引跟本身相同磁場的人,未來自然會遇到善因緣。

相對的,當我們不懂得自愛不了解自己,只是憑藉著一時感覺衝動行事,選擇接受對方的感情,演變成愛上一個假象或是虛擬的幻象,最終「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只是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

前途與感情問題,皆是我們在修道辦道歷程的必修學分,因為我們要借假修真,在了愿中了緣也了業。

所有在生命中遭遇的問題,其實都是生前計畫中,需要修煉圓滿的課題。藉由問題的發生,引導我們勇於面對盲點與承擔責任,讓我們在清理與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省自覺的機緣,啟發自性智慧的妙用,體驗愛人被愛的感動,體悟真我真愛的純然,進而走向自性自度的圓滿無礙。

10/8/19 2:13:3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