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怒
遷怒
這次回到夏威夷,最大的罪過就是打死蚊子,在此向所有的蚊子說對不起,請原諒我的遷怒。
上週四突然接收到清晰的靈感:以前你在夏威夷時都有耐心抓蚊子,為何這次看到蚊子就想打死牠們?
善用四句話清理之後,發現這次的起心動念不同以往,由於心理的壓力持續累積,如同杯子已經裝滿水,一旦再倒入水就滿溢出來,不知不覺中內心沒有空間,無法包容蚊子的侵襲。
最近只要感到皮膚癢癢的,知道蚊子已經開始叮咬我,即刻進入戰備的狀態,採用守株待兔的方式,等牠再次叮咬時,當下動手打死牠。
本來以為打死一隻就沒事,沒想到越打越多,每一天好像都有打不完的蚊子,常常自己正在專心做講稿,一旦感到被蚊子叮咬,心裡面立即產生不爽憎恨的動念,不爽牠又來干擾自己,憎恨牠不斷的讓自己造下惡業。
每當內心浮現「怨恨惱怒煩」等負面心念,需要澄清與清理,澄清負面心念的前因為何?清理負面心念引發的非理性想法與慣性反應。
終於發覺蚊子變成遷怒的對象
本來內心持續累積「不滿不平不安」的負面心念,藉由打死蚊子來發洩,這種遷怒的發洩方式,只會讓心情更加散亂,累積更多的負面能量,尤其是打死蚊子之後,蚊子身上的負面能量,直接轉移到自己身上,造成龐大的負面磁場而不自知。
遷怒是一種隱密又常見的自我防衛方式
隱密性在於自欺欺人的合理化:
因為蚊子叮咬我,所以我應該打死牠們,以免造成更多的不適。
因為孩子不聽話,所以我應該教訓他們,以免他們再次的犯錯。
因為他人不配合,所以我應該告誡他們,以免他們老是扯後腿。
事實上問題不在蚊子、孩子、他人,而是本身起心動念的偏差,由於內心累積諸多的怨恨惱怒煩,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一觸動即刻爆發,爆發之後引發負面的情緒反應與言行態度,因為暴怒而出口傷人,口不擇言講氣話,往往傷害到對方,同時也傷害自己。
老師曾經慈悲過:你要生氣還是生命?
我們不經意的把最親近的人
當作遷怒的對象
有時候我們在外面受到委屈或是承受過度的壓力,沒有警覺與察覺,沒有先做到清理,把諸多負面能量帶回家裡,導致一回到家裡,看到一些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即刻破口大罵或是碎碎念,搞到家裡充滿怨氣與怒氣,本來和諧的家庭,變成充滿負面能量的戰場,導致家人是避之唯恐不及,不是想辦法晚回家,或是一回家就關在房間不出現。
因為最親近的人,常常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導致我們內心有一種僥倖的心態,認為即使講話太過分也沒關係,認為他們必定會包容或是體諒。
事實上不然,因為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遷怒他人的地方。
一旦我們開始遷怒家人而不自覺,漸漸的會形成慣性反應,如果對方出現反駁或是反對的言行態度,即刻造成彼此之間的衝突,衝突之後沒有澄清與化解,又會演變成心結,彼此之間衝突與心結持續累積,匯集怨恨惱怒煩等負面情緒,逐漸地變成心病,導致親人轉變成冤家,無法坦承溝通與和諧相處。
以前本身欠缺自覺清理時,常常是深受其苦,有時候把工作壓力帶回家,心情鬱悶的回到家裡之後,一點小事就生氣,一點不爽就抱怨,一有意見不合就暴怒,導致媽媽或是妻子變成遷怒的對象,讓她們遭受諸多的委屈。
在此向媽媽、妻子以及被我遷怒過的人說聲對不起,請原諒我欠缺德性與自覺,謝謝你們的體諒包容。
再次感謝夏威夷的蚊子,帶給自己諸多的領悟,過去十年在夏威夷長住的期間,反省觀照到本身的盲點與慣性,這裡真是修心煉性的好地方。
如今反省到遷怒的影響非常大,不僅因為遷怒與他人結下惡緣,更嚴重的是因為遷怒會導致忘記感恩他人,當我們常常遷怒親人,必然忘記感恩珍惜親人的付出,當我們常常遷怒夥伴,必然忘記感謝珍惜夥伴的配合,當我們常常遷怒他人,必定忘記感謝珍惜我們相遇的美好機緣。
相對的,我們如何面對他人的遷怒?
像是對方突然變得「小題大做、惱羞成怒、斤斤計較、莫名其妙的發飆或是抱怨連連」,當下我們要保持警覺與善意回應,最關鍵的是保持靜默與平和。
因為一個碗敲不響,只要我們沒有被激怒或是爭辯,對方的負面能量無法發洩。
如果我們一旦被對方激怒或是出口爭辯,對方的負面能量找到出口,立即激發我們本身的負面能量,造成負面能量的衝突對立。
當我們發覺對方的遷怒時,善用四句話清理負面能量,同時善用同理心去包容對方的反應:
像是生病的人常常會心情不好,因為身體的不舒服而遷怒他人,這時候的遷怒如同發出求救的訊號,我們需要抱持正向的態度智慧,善用同理接納與清理澄清,引導對方從病痛中反省與覺悟。
像是遭遇巨大變故、挫敗、失望、難過或痛苦不堪的人,往往無法化解心裡面的壓力或是負面心念,導致遷怒他人的情緒反應,當下我們要善意回應對方,藉由溫和的語氣與溫暖的態度,讓對方感受到「被關懷、被了解與被接納」,自然化解對方的遷怒。
顏回夫子的德行是「不遷怒、不貳過」。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效法,因為不遷怒不貳過的修持,需要抱持反省心與自覺性。
唯有抱持反省與自覺,才能化解遷怒的慣性反應。
唯有真心誠意的反省認錯改過,才能引發天理良心的作用,轉化累積的負面能量。
唯有改變遷怒的慣性,自然恢復本有自性的平和。
唯有抱持反求諸己的反省,自然避免針對他人而是針對自己。
唯有天天叩首善用自性三寶,自然保持清理與清明,避免陷入不知不覺的遷怒。
11/20/17
1:49:38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