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傳承
昨晚有位老夥伴帶他兒子來找自己聚餐,看到他的兒子升上大學後,自己打工賺錢學習獨立的生活,今年是他最後一年參與成長營,內心深感欣慰與肯定,從小看著他跟著父母親在營隊,期待未來他會參與培訓成為大哥哥。
經過二十五年的培養,營隊創造出一種「善善相報」的成長性。
早期的大哥哥大姐姐,當年帶小隊時共同成長的班員們,如今長大成為新生代的輔導員,同樣的,第一代大哥哥大姐姐生養的孩子們,如今長大成為營隊的班員,帶動這些善二代班員的輔導員,正好就是當初他們父母親曾經帶領過的班員。
記得有段話說得很棒:所有我們付出的愛,最終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這樣的代代相傳,不是刻意的計劃,也不是當初自己預見到的,而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說,相信這是上天慈悲的撥轉,讓營隊成為培育善二代的搖籃,讓營隊創造出生生不息的傳承。
反問自己:到底營隊的傳承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讓營隊連續辦了二十五年?
答案很簡單:老奶奶的悲愿深長,即是「義起走道」的體現。
想當年老奶奶在電視新聞報導裡面,看到一對青少年兄弟犯下結夥搶劫罪,在戒嚴軍法的時代是唯一死刑,這對兄弟的父母親去選棺木,記者特地去採訪他們,老奶奶看到這裡時眼淚掉下來,跟身邊的人說這是我的錯,我們沒有把道傳給他們,如果這些年輕人求道的話就不會犯罪,也不會讓父母親傷心。
當年跟隨老奶奶身邊的秀美經理,曾經跟自己說過,老奶奶跟她說過不只一次要辦育樂營,要把道傳給青少年,因此秀美經理非常了解老奶奶的心愿。
還有清水區有位資深前賢,她曾經跟在老奶奶身邊,有一年自己去清水區講課,下課後她主動找自己分享,她證實親耳聽到老奶奶說過要辦育樂營。
老奶奶在世時交代營主任承擔育樂營的責任,因應營隊的因緣成熟,當年有一批年輕道親開始發心修辦,正巧自己也是在當時進入道場,被所屬慈恩堂的經理推薦進入幹部群,一開始被推選為副營主任。
記得老奶奶告別式當天,屏山上風雨淒淒,當老奶奶的棺木起靈時,自己跪下來對著老奶奶的棺木發愿:這輩子要盡一切的努力辦好育樂營。
當年的幹部群很年輕,沒有什麼經驗也沒有道念,只有一股使命必達的傻勁,營主任慈悲帶領我們到另外一個道場觀摩育樂營,讓我們了解道場的營隊跟世俗的營隊有何不同。
記得觀摩的第二天中午用餐時,看到他們道場資深點傳師來關心育樂營班員,當下想到老奶奶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好像無依無靠的孤兒,內心是百感交集,回到寢室後大哭一場,告訴自己:訂定營隊成長的目標,在三年之內追上他們營隊的水準,從建立培訓制度著手,落實輔導員培訓,期許營隊培養出具備愿力、愛心與耐心的人才。
記得當年第一屆育樂營時,鄒老與邵老都上山來關心班員,參與頒獎的儀式,兩位老人家都了解老奶奶的心愿,像是營隊借用慈恩堂的場地培訓長達二十五年之久,也是因為鄒老在世時,交代過要配合育樂營的需要。
記得趙老在世時,有一年營主任恭請她老到泰北帕黨區育樂營,當她老看到校舍非常破舊,回台灣之後發動道親出資,為學校重建餐廳與廚房,造福當地的孩子,她老對於營隊夥伴慈悲過四句話:愿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早期營隊並沒有清水區的班員,直到有一年劉老上屏山時,正巧遇到營隊第三天下午的心聲迴響,當她老聽完班員的心得報告之後,隔年清水區就出現報名的班員,如今清水區算是營隊的大戶,像是今年度第二梯次清水區有三部遊覽車的班員上山。
如今營隊的班員來自全省各地,遠從台東、蘭嶼都有,甚至還有從國外搭機回來參與的班員,這都是受到老奶奶的德性感召,因應營隊的這一大事因緣。
從老奶奶七十九年成道回天之後,當年十月份的屏山三天法會,老奶奶第一次公開臨壇,正好那次法會由營隊承辦屏山的第一屆小天使班,因此大多數的夥伴都在山上,當自己帶著夥伴到聖賢道苑向老奶奶叩首,老奶奶當場交代前賢要好好照顧我們這批年輕人,當下自己淚流不止,感謝老奶奶在天之靈的護佑。
如今營隊第三天早上帶領全體班員到德慧亭謁靈,成為營隊最重要的傳統之一,引導班員體會到老奶奶的恩德。
謁靈的時段往往也是自己感觸良多的時刻,記得育樂營十週年的那次,自己跟幹部抱頭痛哭,因為最初十年承擔的壓力很大,直到育樂營二十週年那次,自己跟夥伴們相擁喜極而泣,我們終於有成果向老奶奶交代。
叩首發愿是傳承
老奶奶在世時千叩萬叩,全都是為眾生為道場,老奶奶的德性在於相信上天勇於承擔,認定這是自身的責任,因此我們效法老奶奶的修辦信念,相信我們誠摯的叩首,傳達正向的訊息,上天必定會慈悲撥轉,體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信念。
任勞任怨是傳承
老奶奶在世修辦的歷程,都是替他人設想,從來沒有跟同修吵架,她老總是默默的在幕後做,做到扶圓補缺與盡心盡力,不僅獲得老爺爺的肯定,也獲得同修的愛戴,像是老奶奶照顧同修李前人的情義,即是任勞任怨的典範。
勇於承擔是傳承
最初老奶奶來到台灣開荒是無畏施,為老爺爺與同修燒飯洗衣,日後老奶奶主動向老爺爺請命出外開荒,一步一腳印走出一片道場。
想一想老奶奶是不識字裹小腳,發心從零開始去開荒,這份主動積極的傻勁,即是勇於承擔的體現,也是我們帶動夥伴將營隊開創到馬國、泰北的原動力。
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是傳承
過去二十五年來,營隊秉持老奶奶的悲愿,從來不要求任何的回報也不需要掌聲,因為我們相信人虧天補,經過多年的人才培養,終於等到班員長大回來營隊,參與培訓成為接班人,相信這是上天美好的安排。
期許未來的十年,上天給我們再次開展的機緣,讓營隊發展到其他的地區,接引更多的原胎佛子認識真理認知真我,讓新生代的人才有更多報恩了愿的機會。
7/21/14
10:53:5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