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之與樂
慈之與樂
從明天開始,未來一個月之內,每一天要做一件讓對方快樂的事情。
這是自己給夥伴們的建議。
今年我們一起來修持慈心三昧,從帶給他人快樂開始做起。
事後反問自己:給他人的建議是否適用在自己身上?
帶給他人快樂是否要刻意去做些什麼?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發生?
帶給他人快樂是否也會帶給自己快樂?還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身上?
帶給他人快樂是否太過於有為而為?還是無所為而為的去做才會事半功倍?
帶給他人快樂是否同理到對方的需求?還是自以為是的做些搞笑的事情?
記得有次夏威夷壇主跟自己說:聽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發覺全心投入的講課,不僅讓自己接收到上天的加靈,更帶給班員聽講時法喜充滿的快樂。
記得有次營隊的心聲迴響,班員上台分享心得:來到營隊三天非常快樂,跟大家一起吃飯、分享談心、玩大地遊戲,甚至一起拼洗澡第一名都很快樂。
發現真心相處的團體生活,不但帶給夥伴建造天堂的喜悅,帶給班員創造共同經驗的快樂。
記得有次幫母親慶生,全家人一起聚餐,餐後拍攝大合照,看到照片裡面每個人都笑容燦爛。
陪伴家人是一種安心的喜樂,無論是跟母親用餐,還是跟太太散步,只要用心感受到親情的聯繫,心裡面總會有滿滿的感恩。
原來快樂的創造是心靈的觸動與連接,當兩個人彼此之間心心相印,真愛的能量自動交流,自然產生快樂的火花。
這幾年發愿效法老祖師的德性,學習大肚能容滿腔歡喜的歡喜心與包容心,從一開始刻意的展現笑容,一見到人就笑,用笑容跟眾生結善緣,從刻意去做漸漸的習慣成自然,破除過去嚴肅可怕的形象。
每次在營隊開始之前,發愿做到歡喜心,無論遭遇任何的變數,當下只要笑得出來就能歡喜受,若是當場笑不出來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當下保持警覺性,反省觀照起心動念的偏頗,要求自己做到後知後覺的調適與面對。
笑容不僅是修煉慈心三昧起點,也是修持歡喜心的知行合一,更是保持覺性的警報系統。
每次回家搭乘電梯時,總會對著電梯裡面的鏡子笑一笑,告訴自己要帶著笑容回家,若是笑不出來的話,顯然是過度的疲憊或是壓力的累積過重,當下用四句話進行清理,避免帶著負面的能量或是情緒回家。
以前遭遇不順心不如意的狀況,立刻引起焦慮、懊悔、急躁、嗔怒等負面情緒反應,接著負面情緒引發無明火,造成遷怒他人的後遺症,不僅沒有處理好自身的情緒,更造成他人的情緒困擾。
如今告訴自己要修煉「反求諸己」,每當遭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狀況時,要求自己要坦然接受,不再輕易陷入過去的慣性反應,對所有的情緒負責。
帶給他人快樂的大前提是:同理到對方的心理需求,將心比心的瞭解對方的感受與想法,設身處地的為了對方設想與計畫,自然會找到創造快樂的最佳途徑與方式。
帶給他人快樂的小前提是:先讓自己快樂,先做到自愛,因為快樂是一種分享關係,若是自身沒有先感受到快樂,如何帶給他人快樂?
若是先做到自愛與自娛,身心充滿快樂的能量,自然能夠分享快樂的感受與經驗。
帶給他人快樂的結論是:真誠的知行合一。
ㄧ句真心的讚美會帶給他人快樂,一個小禮物會帶給他人驚喜,一張小卡片會讓對方會心一笑,一段真誠地分享會帶給眾人心有戚戚焉的欣喜,當我們用心地傾聽會帶給對方共鳴的喜樂。
現在的世界充滿怨氣與怒氣的磁場,需要快樂的笑容來轉化負面的能量,只要每個人點燃自性的心燈,真心付出關懷與善解,發心將彌勒祖師的宏慈大愿發揚光大,相信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1/28/13
10:58:1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