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7 23:07:36吳思鋒
時間是記憶的居所
「假使別人不問我何謂時間,我知道時間是什麼;要是問起我來,我就不知道了。」--奧古斯丁《懺悔錄》
我常常從李檬的畫作讀到濃稠、靜謐的時間感:立著電線桿的郊野小路轉角、某一條臨海公路段面、綠牆內漶漫微光的小屋,抑或家居空間內的無人一隅.....路、家屋、光,似乎是她的畫作裡,時常出現的元素,我們卻接收不到特定指涉的地名,也沒有人在畫裡出現,因而那些場景總是看起來朦朦朧朧、模模糊糊的,像是記憶正在液化與晃動,某種情緒泛起而又抑下。
我總覺得李檬的畫是關於「時間」的,描繪的是時間,主題也是時間。路、家屋、光的進入,只是因為終究需要一種表達「時間」的方式。人們在生活中,會用鐘錶、日曆、周年紀念日等單位切分出「社會時間」,會將因失戀而心碎的「創傷時間」,用「那是我們第一次約會的地方」、「牠是我們一起養的寵物」加以表達,將「時間」妝扮上看似可見、可測量的容貌, 但那些都只是種種代稱的形式,一切只因真正的時間終究無法被描述,而人們偏偏又渴望捕捉它,畢竟每個人的生命就是「我的一段『時間』」。
李檬表達「時間」的方式,是記憶,記憶本身的記憶。因為她畫作中的空間往往不露特定地名,不針對特定的某事某地,像是一個記憶的旅行者。畫裡雖然時常沒有人,但我們卻能從畫中感受到有個人正站在屋外或彎路上看著前方或室內,畫框之外的那人或曾住在這裡,多年後重又返回,抑或那人即將轉開門把,入屋,與屋內的另一個人重逢,擁抱。畫框之外的那人,可能是創作者李檬,也可能是觀者,你,我。
時間太長,而記憶太短。我們終將逐漸長大、變老,記憶隨行、擴張而後衰弱,我們忘記的事開始比記得的事多,記憶的細節越來越會出錯,甚至自我懷疑真實性是否存在。真正的時間終究無法被描述,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曾聽李檬說,她作畫時多無事先構圖,就是對著畫布,慢慢,慢慢地畫,場景便悄悄,悄悄地浮現。聽起來,就像我們有時非得要努力回憶起某件重要的事一樣,細節在回憶之中逐漸清晰,然後又逐漸模糊。在她的畫裡,時間以記憶的方式化為一處處飽含情感團塊的場景,收納著躁動與安寧,洶湧與恬淡。
記憶彷如是藝術家記得一切物事的方式。而時間,是記憶的居所。
__
李檬|夏去秋來 2000 - 2014 回顧展
展期:2014.8.9 ~ 8.31
開幕茶會:2014,8.10(日)3:00pm
與談人:倪又安
展覽地點:科元藝術中心(臺中市清水區中山路126-8號3/4樓)
我常常從李檬的畫作讀到濃稠、靜謐的時間感:立著電線桿的郊野小路轉角、某一條臨海公路段面、綠牆內漶漫微光的小屋,抑或家居空間內的無人一隅.....路、家屋、光,似乎是她的畫作裡,時常出現的元素,我們卻接收不到特定指涉的地名,也沒有人在畫裡出現,因而那些場景總是看起來朦朦朧朧、模模糊糊的,像是記憶正在液化與晃動,某種情緒泛起而又抑下。
我總覺得李檬的畫是關於「時間」的,描繪的是時間,主題也是時間。路、家屋、光的進入,只是因為終究需要一種表達「時間」的方式。人們在生活中,會用鐘錶、日曆、周年紀念日等單位切分出「社會時間」,會將因失戀而心碎的「創傷時間」,用「那是我們第一次約會的地方」、「牠是我們一起養的寵物」加以表達,將「時間」妝扮上看似可見、可測量的容貌, 但那些都只是種種代稱的形式,一切只因真正的時間終究無法被描述,而人們偏偏又渴望捕捉它,畢竟每個人的生命就是「我的一段『時間』」。
李檬表達「時間」的方式,是記憶,記憶本身的記憶。因為她畫作中的空間往往不露特定地名,不針對特定的某事某地,像是一個記憶的旅行者。畫裡雖然時常沒有人,但我們卻能從畫中感受到有個人正站在屋外或彎路上看著前方或室內,畫框之外的那人或曾住在這裡,多年後重又返回,抑或那人即將轉開門把,入屋,與屋內的另一個人重逢,擁抱。畫框之外的那人,可能是創作者李檬,也可能是觀者,你,我。
時間太長,而記憶太短。我們終將逐漸長大、變老,記憶隨行、擴張而後衰弱,我們忘記的事開始比記得的事多,記憶的細節越來越會出錯,甚至自我懷疑真實性是否存在。真正的時間終究無法被描述,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曾聽李檬說,她作畫時多無事先構圖,就是對著畫布,慢慢,慢慢地畫,場景便悄悄,悄悄地浮現。聽起來,就像我們有時非得要努力回憶起某件重要的事一樣,細節在回憶之中逐漸清晰,然後又逐漸模糊。在她的畫裡,時間以記憶的方式化為一處處飽含情感團塊的場景,收納著躁動與安寧,洶湧與恬淡。
記憶彷如是藝術家記得一切物事的方式。而時間,是記憶的居所。
__
李檬|夏去秋來 2000 - 2014 回顧展
展期:2014.8.9 ~ 8.31
開幕茶會:2014,8.10(日)3:00pm
與談人:倪又安
展覽地點:科元藝術中心(臺中市清水區中山路126-8號3/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