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1 08:43:33小鳳

電話調查中的澳門

圖片出處:http://www.cartoonstock.com/lowres/iba0336l.jpg



文/林玉鳳

  香港的電視台在中午重播小時候看過的《IQ成熟時》。無意中看到的一集,講述的是幾個演高中生的主角當入戶問卷調查員時遇到的狀況。劇集大概是為了有點喜劇效果,所以描述的,幾乎都是奇怪的住戶,好像當年的學生,最早了解到校園以外的世界,都是奇怪的。當然,電視劇也可能是在反映現實,也許那時的香港,真的有那麼奇怪的一面。

  澳門流行做民意調查,應該是過去十多年的事。中學和大學時自己也曾經參加過像電視情節一樣的入戶調查,也還真的看到過讓自己很震驚的社會的另一面。還記得當年曾經去過住了三十六伙人的兩千尺木屋,大家在黃昏時爭著用爐具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作為調查員,總覺得那一幕,是昔日澳門生活環境的一個記憶補遺。

  不知道最近要登門做調查的大學生會從入戶調查中發現一個怎麼樣的社會?可是,原來不一定要入戶,做電話調查也一樣可以看到社會的一個側面。最近讀到一個替雜誌工作的調查員,在網誌裡有這樣的記錄:

  “澳門這幾年變化之大,這次電話訪問令我有更深的體會。由於調查本身被訪目標範圍較窄,拒訪或不合資格接受訪問是意料中事。猶記得三五年前,當時澳門人都會乖乖留在家中吃飯,打電話至少有人聽。即使不接受訪問或不符合受訪要求,收線時都好聲好氣。今時今日再做電話調查,對於年輕人傍晚未必在家的現象早有心理準備,有菲傭或說普通話的人接電話也是經已係意料中事,……更令人感嘆的是,澳門人的平均‘狂燥指數’似乎大大飈升。”

  他說的“狂燥指數”,包括這些之前不曾聽到的回應:“我地唔得閒做呢d的嘢呀!”、“你講夠未呀?”、“無呀!警告你唔好打電話騷擾我呀!”。當然,“狂燥”是有原因的。像有些被訪者罵人的時候,會伴一句“呢d古靈精怪都係呃人”,好像都曾經被人用電話騙過一樣。

  網誌最後說.“未知調查結果如何,已深深感受得到今日澳門人彼此間互不信任以及狂燥不安,難道我們的時間經已變得這麼不足夠嗎?…….澳門人,原來已經變成這樣。”

  要了解一個地方的轉變,原來真的有很多渠道的。

網誌原文:http://www.wretch.cc/blog/ngmacau&article_id=4791706

原載2007年4月5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小鳳 2007-04-24 09:08:12

飛腳:
當然不會打擾,還要謝謝你啊!不過,狂燥指數是眉間尺的發明,我只是引用而已!

飛腳 2007-04-22 20:40:55

林老師:你撰寫此篇文章採用的澳門人狂燥指數飆升,在下覺得非常黑色幽默,既諷刺又悲情,真是絕妙抵死!順道來向你問安,希望不太打擾你。

同學 2007-04-20 02:26:45

對,做一次電話調查,未知調查結果,都已對本澳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經過電話調查後,最令我深深感受到的就是澳門已不再是惜日的澳門了,更令我反思到的就是:這或許就是一個社會發展的代價之一吧!同時亦使我對澳門的急速發展感到無奈!

社會不斷地急速發展,如:由電話→流動電話→網絡電話→更有現在的3G電話,或很多很多的產品不斷地進步、發展,真使我無奈地想問,我們的社會真的需要那麼進步嗎?現在的發展還是非常不足嗎?

話雖無奈,但從一次的電話調查中,還使我感到澳門人的那種包容及忍耐。(請Miss 不要介意我的留言那麼長:p)

我在一次電話調查中,聽到電話裡頭是一位男士的聲音,我便禮貎地稱呼“先生”,那問卷就問始了,“請問先生...未知先生...”過了好一些對答後,他突然回應:“我唔係先生,我係阿婆”噢!不是吧!那我連忙尷尬地、急速地、誠懇地表示不好意思,但那位阿婆還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反過來如果是我自己的話,倒可能早已掛線了。

經過這次“烏龍”的調查後,這位大方的阿婆使我覺得縱然現今的澳門人變得如何的狂燥,澳門應該還有些人保有原來的風味吧,才使我不致對澳門感到無奈及失望。(希望這不是我自己哄自己的想法!)

p.s. 佔用Miss 這麼大的版位,真不好意思(+.<)

版主回應
同學:
謝謝你耐心留言啦!
你的故事真的很有趣;是的,我也覺得澳門人還是有包容,但我們更要珍惜這種包容,而不是把它用盡。所以,有時我也很抗拒常常做調查,原因就是怕多了會用完了大家的慷慨與包容。
2007-04-24 09: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