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31 00:14:46小鳳
在族群分裂以外
從台灣投票歸來的同事說,從今以後台灣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族群分裂的問題,還有中產階級對政府的信任問題。真是一言驚醒,我們一直以族群被撕裂和省籍對立的角度看台灣問題,可是,台灣社會在過去十幾年的變化和今天的台灣問題,可能早已超出我們的想像。不少論者都指出,不管這次選舉爭議的結果是什麼,我們都要正視民進黨在過去四年的支持率其實在大幅增加的現實。可是,原因是什麼?
朋友從台灣轉來當地人林深靖在選後寫的《深層台灣》,讀了,覺得對理解這個問題很有用,也就在這裡引用。文章說:「陳水扁當選了,不管你喜不喜歡他,不管選舉過程斧鑿斑斑,疑雲重重,他的得票率大幅成長是不爭的事實。從實証論的觀點來看,他終究是贏家,他的風格被接受,他的訴求獲得贊同,甚至他為了勝選而耍弄的手段或手腕,也得到選民的認可。」為什麼會這樣,林深靖根據陳水扁在濁水溪以南全面領先的事實,認為是陳水扁「已緊緊抓到深層台灣最民粹的品味。」
「這次選舉綠營在南部的造勢場上,“他們台北人”、“他們的台北觀點”動輒成為被批判的對象,這其中蘊含的其實是某種“品味”的區隔,真正有效切割選票的是對某種生活品味的慶惡或堅持。阿扁真正抓到的是深層台灣的品味,而不必然是特定族群。」「這種對於特定品味的諂媚、投其所好,才是真正“民粹”的要義。阿扁、汪笨湖等人營造認同的方法,即在於確切掌握到群眾的品味,並以最媚俗的語言去喂養他們,從而區隔出“咱們”與“他者”:阿扁是“咱的人”,而他者則是那些每天閱讀“統派媒體”,講標準國語,喝咖啡,口吐英文,子女在國外受教育、購屋、就業……的台北人。因此,連戰即使祖籍台南,陳文茜即使是本省河洛人,管你有什麼國際觀、說來說去,反正就是“台北觀點”,也就是“他們的觀點”!」
文章最後說:「品味的區隔,也許反智,但是確實有效,因為文化菁英畢竟是招妒的少數。」其實,很多人都看到,台灣的民主很民粹。可是,民粹比民主更糟糕,卻更容易令更多數的人接受。對我們來說,更大的問題是,當台灣的民粹穿了民主的外衣,外加一個由李登輝和陳水扁塑造出來的民主等於本土意識再等於抗共的邏輯,問題就變得千絲萬縷無從入手。
(總統是靠不住的.之二)
M. & H.
是的,其實很多地方在民主發展過程中都會遇上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