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 10:11:08aggartpra

“鏈主企業”在田間拔節成長 -中山樓,大湾區買樓

2021-07-26 09:21:29.0“鏈主企業”在田間拔節成長稻鴨共生,生產性服務業,田間,拔節,持續增收28971經濟要聞/enpproperty-->  農民在河北承德縣石灰窯鎮一“蔬菜工廠”內管理蔬菜。近年來,石灰窯鎮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進“蔬菜工廠”項目,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劉環宇攝(新華社發)  日前,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培育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農業“鏈主企業”,打造一批全產業鏈價值超百億元的典型縣。  全產業鏈能為農業帶來什麼,如何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傢表示,要從全局的高度認識和發展農業全產業鏈,不斷擴大覆蓋、延伸領域、提升檔次,使之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增長極。  “一縱一橫”挖掘高價值  稻田夏管時節,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潯稻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試驗田,麻鴨在田間出沒。“我們種植面積1800多畝,去年的稻鴨生態米收到瞭不少訂單。今年用1200畝發展稻蝦共生,100多畝用於稻鴨共生,500多畝種植高產水稻。”公司總經理曹泉方表示,嘗到瞭全產業鏈的甜頭,相比傳統純種糧每畝可增收2500元。在雙林鎮,育苗、種植、加工,加之多元營銷和觀光遊,農產品經農業全產業鏈“鍍金”後,身價大漲。  什麼是農業全產業鏈?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劉長全介紹,農業全產業鏈就是圍繞區域農業主導產業,將農業研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品牌、體驗、消費、服務等各環節、各主體鏈接成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當前,農產品市場競爭已演變為不同區域間的農業全產業鏈競爭,可以是一域一鏈,也可以是一園一鏈、一企一鏈,但都針對全鏈條和全面價值。  目前,農業多元價值的作用日益凸顯。經測算,2020年,農業總產值10.7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23.2萬億元,休閑農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村電商等營業收入近4萬億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表示,近年來,農業通過“一縱一橫”打造瞭農業全產業鏈,找回瞭農業的真正價值所在。一縱,是縱向拓展新的產業,貫通產加銷,創造瞭新供給。一橫,是橫向拓展新的功能,融合農文旅,培育瞭新業態。  “我國農業產業鏈基礎還不夠穩固,農業產業鏈條短,且多在初級階段,一旦遇到疫情災情,可能出現斷供。”劉煥鑫認為,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對外要發力源頭創新,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妥善應對全球農業全產業鏈重構,爭取占據全球農業全產業鏈中上遊和價值鏈中高端;對內要把全產業鏈主體放在縣域,讓產加銷、農文旅在縣域內就無縫對接,讓農業現代化不僅體現在裝備設施上,還體現在產業間的體系性和完整性上,促進農業鏈條在縣域內動態循環起來。  “接二連三”重塑新功能  在江西贛州市崇義縣過埠鎮鐵木村刺葡萄示范園,240多畝刺葡萄,碩果累累。為確保品質,示范園安裝瞭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崇義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林席躍說,村裡引進投資建設起現代農業示范園,大力發展刺葡萄加工業,集刺葡萄種植、果酒釀造和休閑旅遊觀光為一體,實現年產刺葡萄紅酒400噸、白蘭地蒸餾酒100噸,產值1.5億元。近年來,崇義縣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受惠農民達6萬餘人,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河南不僅是小麥和生豬大省,還生產瞭全國二分之一的火腿腸、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饅頭、十分之七的水餃,糧油加工轉化率達88%。”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介紹,河南實施延鏈增值行動,小麥產業鏈聚焦提升主食產業化水平,產值達到1300億元;玉米產業鏈聚焦提升玉米精深加工水平,產值逾600億元。目前,河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16萬億元,成為全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正經歷由“中原糧倉”向“世人餐桌”的轉變。  目前,全國已經形成瞭34個產值超100億元的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催生瞭7000多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構建起農業全產業鏈。過去,農民就業增收一直在狹窄的種養領域,現在通過全產業鏈開始向寬廣的一二三產業領域持續拓展,從農業單項生產環節向全產業鏈持續增收拓展,從原料供應者向土地流轉者、分紅者、雇員等多重身份拓展。據農業農村部測算,農業全產業鏈條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他農民一般高30%以上。  “構建全產業鏈,就是促進農業由物質產出向非物質產出延伸、由平面農業向立體農業轉變、由有邊有形向無邊無形拓展。”劉長全表示,要發揮農業食品保障功能。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引導一產往後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保數量、保質量、保多樣。要發揮農業生態涵養功能,如江西鄱陽湖小龍蝦、重慶榮昌豬等全產業鏈,都註重生態價值的發掘。要發揮農業休閑體驗功能,跨界融入現代要素。發展農業+旅遊,催生休閑農業;農業+文化,催生創意農業;農業+信息,催生數字農業。  “鏈主”壯產業強  從體制機制上看,農業補鏈有兩個抓手:一個是建立“鏈長制”。針對農業產業鏈跨區域、跨環節、跨業態的特點,由地方或部門領導任“鏈長”,負責提出產業鏈技術路線、應用領域、區域分佈,推動出臺配套支持政策。另一個是建立“鏈主制”。選育能起主導作用的龍頭企業擔任“鏈主”,構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促進主體聯合、要素聚合,聯合科研院所、產業協會、服務機構等一起闖市場。  “鏈主”壯,產業才強。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鄭惠典說,廣東將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產業鏈“鏈主”重點培育,帶動各類主體融合發展。目前,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社和傢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產業主體“雁陣”,已打造一批行業領先、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強龍”。廣東省認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183傢,上市融資涉農企業超100傢。培育農民合作社5.05萬傢、傢庭農場15.9萬傢。  “河北已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800個,帶動500萬小農戶融入產業鏈。”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苗冰松介紹瞭當地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做法:推廣生產投入“統購零配”模式。聯合體跨過中間商低價團購農資,比單個農戶減少農業生產投入10%至30%。同時,引導周期性配置資源。聯合體利用加工與生產錯季的特點,在生產時節,龍頭企業利用閑置資金為農戶墊付農資,在加工時節,通過糧食銀行、代存代儲方式,降低企業季節性資金壓力。  專傢認為,要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推進農業延鏈、補鏈、壯鏈。一方面,強化主體聯合。探索雙向入股、按股分紅與二次利潤返還等模式,支持小農戶以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等入股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讓農民獲得更多增值收益。另一方面,強化要素整合。按照“資源要素暢通、利益聯結緊密、服務購銷最惠”,聯合體內部以“鏈主”企業傢帶動廣大農戶,讓農民分享鏈條創業、融合創業成果。(本報記者 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