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 12:23:18aggartpra

 王夢恕曾反對推薦張曙光評院士:會給鐵道部丟人

  本報記者 原春琳 張國

  “院士”的問題誰有調查權

  因貪腐落馬的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震動瞭官場,同時給學術界出瞭一道難題。東窗事發之前,他兩次參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盡管沒能如願,但根據法庭上的供述,他受賄的錢財不僅用於日常消費、包養情人等開支,還曾用來為自己包裝學問、參選院士。

  這個案件令很多院士十分氣憤——它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學界最高榮譽真的能夠花錢去買嗎?張曙光究竟花瞭多少錢、給瞭誰?

  “張曙光的事情,很多院士生氣,我也生氣。”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院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透露,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不同場合多次談起此事,希望此案能查清楚。

  2013年9月11日,針對張曙光的說法,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迅速發表瞭一份聲明,表示在張曙光2007年、2009年兩次參選院士過程中,未收到“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中科院還強調,“在此次有關方面的司法調查中”,如查實哪位院士有受賄等違法行為,將嚴格按照院士章程撤銷其院士稱號,絕不姑息。

  中科院的立場很清楚:希望司法調查能夠核實張曙光“花錢參評院士”的說法。

  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院士說,張曙光參選時,有過一些關於他學術問題的舉報信,不止是他,一些院士候選人參選後,告狀信也跟著來瞭,這些信可能反映瞭真問題,也可能是誣陷信,不能因為一封信就取消一個人的參選資格,但問題是,到底誰來調查核實更具權威?司法部門可以去調查案件,采取各種手段鑒別,但科學院作為一個研究機構,並沒有這樣的權力。如果讓當事人所在的單位調查,又難以使人信服。

  他認為,修改和完善院士制度時,應好好考慮這個難題。他還提醒,處理此類事情,要一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要被輿論“綁架”而輕率得出結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與張曙光同在鐵路系統,他並不避諱對張曙光參選院士的反對。他向記者表示,他曾一再向原鐵道部領導反映,不要再推薦張曙光參評院士,否則會“丟鐵道部的人”。曾任鐵道部部長的工程院院士傅志寰也反對張曙光評院士。

  張曙光後來“避開”工程院,參選科學院院士。王夢恕至少對十幾位科學院院士反映過張曙光的問題,“拉瞭不少反對票”。

  如果沒有這些反對票,也許張曙光已經成為院士。

  要不要取消部門推薦資格

  在張曙光參選中,原鐵道部的力挺起瞭巨大作用。我國的院士沒有“申報”,而是推選產生,候選人面前有兩條路,要麼是院士推薦,要麼走部門推薦。幾位院士可聯合推薦一位候選人。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辦事機構以及解放軍四總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科協等也可作為歸口初選部門,推薦院士候選人。

  顧秉林院士認為,現在應該進行院士推薦制度的改革。“到現在,‘院士’陷入太多的利益糾纏。”他說,一些部委參與,摻雜瞭許多其他因素。院士主要是學術榮譽,最有推薦權的應是學術界。理論上來說,同行院士推薦最為合適。但其中一個問題是,國外選院士主要看學術水平,我國不僅看學術,還要看道德、看學風。學術之外的東西,推薦人未必清楚,要靠單位去瞭解。

  因此,顧秉林認為,院士推薦應是最重要的評選方式,但是怎麼與部門溝通、協調,需要研究。

  他還建議,針對那些多年來推薦的候選人當選率較低的部門,可考慮取消其推薦資格。

  周其鳳院士也認為,院士推薦的渠道相對來說沒有問題,現在出問題的,可能是在行業、部門、省份的推薦中。“是不是可以隻有院士推薦?這是可以考慮的。”

  王夢恕院士對此卻持迥異觀點。他認為,“最好不要院士推薦”。原因是,院士推薦可能帶來近親繁殖,一些人會傾向於推薦本單位的候選人。在他看來,雖然各地、各部委推薦候選人也有問題,但是跟院士推薦不同,起碼過程中還要組織幾次討論。

  他的建議是,候選人可由各個學會推薦,再到中國科協來競爭。這些學會相對“比較超脫”。

  去年,農工黨中央的政協提案中,建議取消歸口初選部門與省市推薦方式,完全由各學會負責推薦院士候選人。

  2013年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科學院和工程院分別征求過意見。王夢恕給他所在的工程院提交瞭一份書面意見,建議取消工程管理學部——在工程院各個學部中,該學部最為人詬病的是,一些院士同時是官員。2000年工程管理學部設立時,就有不少院士擔心它變成“官員和企業傢的俱樂部”。

  他還主張,工程院評選院士時,專業設置要合理,不要“太雜、太俗”。比如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的謝劍平院士,出自煙草專業,當選之後爭議不斷。謝劍平的老師、已故的朱尊權院士,也是煙草生產與加工技術專傢。此外,工程院還有“調料院士”。

  王夢恕對記者說,據他所知,謝劍平院士的工作很紮實、品德也很好,“煙草院士”引起爭議,背後是學部專業設置的問題。應在國傢更為重要的學科領域遴選院士,而現在的學科太多、太雜。

  “我自己的感覺,總體來說院士制度是個好制度,包括遴選過程是好的。”周其鳳指出,除瞭客觀的學術、道德等標準之外,院士評選難免有人的因素起作用。比如,一位院士與候選人有很大的矛盾,就可能會極力反對,但這不是制度的問題,任何制度都無法去除人為因素。

  他以自己所在的化學學部舉例說,投票時除瞭考慮學術水準和貢獻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學科的平衡,化學的分支很多,大傢會考慮不能讓院士都集中在一個分支。“平衡”隻是開會時主持人會提醒大傢,適當考慮這個問題,但是怎麼投票,仍是院士自己的權力。

  曾宣佈放棄參評院士的北京大學教授饒毅也公開表示,評選中科院院士的體系,“大體上是比較公正的”。

  “見瞭院士要尊重點”

  在院士評選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做過大量探索,評選辦法不斷修訂和完善,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1992年通過,此後每兩年修訂一次,迄今已改瞭10次。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用這句話來形容院士評選並無不當。2010年舉行的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在做工作報告中坦言,院士增選工作受到的幹擾有所增加,如候選人或其所在單位“助選”、“拉票”行為以及“集成、包裝”現象等。

  在次年的增選中,中國工程院給候選人發瞭一封公開信,重申要杜絕助選、拉票等幹擾院士評審和選舉的不正當活動。工程院院士聞玉梅、莊輝、曾溢滔、秦伯益發現,在公開信發出後,“助選”人員仍不放棄活動,甚至以主管部門的身份向院士“推薦”,繼續拉票。4位忍無可忍的院士聯名寫瞭一篇短文,題為《我們的心聲》。

  他們指出,在某種程度上院士成為某些單位的“學術資源”,或是某些單位領導的“業績”。有些單位不惜出資“公關”、“包裝”。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長江學者李永丹參加過“我心中的中國科學院”征文,他呼籲讓院士“走下神壇”。他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初院士數量很少,項目評審也少,90年代中期,科技經費多瞭,論證會也多瞭起來,往往要請幾位院士出來,把他們“抬得高高的”,院士在資源分配中起到重要作用。

  “到瞭新世紀,各個單位就都明白瞭,原來院士多,有這麼多好處,於是各單位在推舉院士上,也都熱心瞭起來。科技界的少數擅鉆營的人,也看明白瞭門道,院士增選成瞭‘小華山論劍’。”

  李永丹參加過一個學術活動,組織者在排主席臺上的座次時,要請院士坐主席臺,問哪一位外賓是院士。恰有一位是一個小國傢的工程院院士,就被安排坐在瞭主席臺上,而另一位外賓,是國際上一個大的學術領域的主席,卻沒有被請上臺。開幕式上還強調,臺上坐的,都是學術地位崇高的院士和政治地位崇高的領導。

  他註意到,那位沒坐主席臺的國際聯合會主席,到中國的次數越來越少。

  這幾年,一些跟李永丹同齡的學者當瞭院士。有一次,他與一位老朋友、新院士開瞭幾句玩笑。過後,另一朋友提醒他——永丹,你以後見瞭院士要尊重點。

  公關可能起到反作用

  “有些院士年老瞭、糊塗瞭還去管事,這個顯然不好,我們是堅決反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傢袁亞湘對記者說。

  袁亞湘也希望破除對院士的盲目崇拜。“你要淡化‘院士’,比如你采訪我,你可以介紹我科技工作者的身份,但是不要動不動就說是‘院士’。”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別說是我們普通的院士,連白春禮這樣的科學院院長,都經常被報成‘白春禮院士’。‘院士’最好不要出現在媒體。”袁亞湘說,國外媒體報道會說某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不會寫院士等頭銜。在國外開學術會議,誰也不會強調你是不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而是會介紹你是哪所大學教授,不會加個“院士尾巴”。

  他記得,1996年自己還是個年輕學者,去參加香山科學會議,自己的名字就插在很多院士中間,比如北大的張恭慶院士、中科院的楊樂院士等,沒人在意這種事情。但是現在不管去哪裡開會,一般都先把院士放在前面,可見風氣的變化。

  他認為,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門有意把院士的牌子“抬”瞭起來, 把本單位幾個人當瞭院士當成政績,花瞭很多功夫去做工作。要管住的是那些給“院士”稱號附加太多利益、把院士捧得過高的人。

  “我們這些人,對‘跑院士’的人不齒,見都不見。評新院士時還是非常嚴格的。反過來說,院士評選上沒有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事情。”袁亞湘說。

  “公關不見得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可能會打負分。”周其鳳告訴記者,公關很多時候會給人們留下不好的印象。

  對於院士制度改革,袁亞湘表示,院士們左右不瞭外界因素,從自身來講,改革就是要把國內最優秀的、各個學科有影響力的、學問上的確有突破性成果的人選進這個圈子。他覺得,個別院士、個別院士候選人的問題,不能擴大到整個制度上的問題。“你不能因為張曙光的事情來否定整個院士制度。這個邏輯是非常荒唐的。而且他還沒選上院士。”

  另一方面,袁亞湘強調,一個人能否當選院士有很多影響因素,很多優秀的人才完全具有院士水平,卻與這個稱號失之交臂。這跟諾貝爾獎總有“遺珠”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袁亞湘強調,更應盡量淡化“院士”這個頭銜。“當前的問題,還是需要大傢回歸自然,淡化院士。”

(原標題:取消部門推薦成院士評選改革焦點)



Tags: 私人貸款低息私人貸款低利息貸款低息特低利息即時批核大額貸款大額私人貸款業主貸款業主大額貸款業主私人貸款物業貸款按揭網上貸款清卡數清數借錢清卡數財務公司財務無須入息證明無須露面貸款彈性還款期急需現金周轉低息貸款信貸公司網上借錢轉數快借錢循環貸款Revloving loanproperty owner loan業主循環貸款低息快批免入息證明貸款利率財務貸款低息借貸網上低息貸款Personal Loan低息清卡數無抵押貸款Mortgage循環現金循環備用現金找Min pay物業按揭樓宇按揭樓按計數機一按二按轉按加按套現check TU物業套現按揭成數物業估價物業一按物業二按物業轉按物業加按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