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2:45:13aggartpra

 港媒:北京許多頂尖大學最好遷往主要工業地區

  核心提示:中國頂尖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都設在北京,而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卻集中瞭最具活力的經濟體。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道 港媒稱,為推動創新這一國傢戰略,中國政府近期出臺一系列綜合措施。同樣重要的也許還有依法治國和反腐的大背景。如果沒有保護個人權益的公平競技場,創新就不可能湧現。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3日刊登題為《中國大學遷址如何能為創新註入力量》的文章,作者為麥肯錫咨詢公司前顧問溫斯頓·莫(音)。

  作者稱,如果利用關系或賄賂能更穩妥地賺錢,為什麼還要努力創新?創新政策也許隻有在規范的知識領域才能有效實施。

  深圳經常被稱為中國最具創造力的城市也許並非偶然。作為一個在公平規則下提供平等機遇的地方,深圳吸引瞭全國各地的人才。通過創新,深圳南山區實現瞭比香港還高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在矽谷式的創新生態系統中,中國政府希望將產學研融為一體。但目前資源與機遇也許還不匹配——知識的創造與運用仍是分離的。中國頂尖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都設在北京,而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卻集中瞭最具活力的經濟體。

  與產業接近能夠促進適應性創新。舉例來說,機器人技術最有可能在制造業環境中得到發展。鑒於中國的科技產業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些地區是天然的創新中心。江蘇和廣東一直是中國最具創造力的地區,北京、上海和浙江緊隨其後。

  在中國,北京是無可匹敵的學術中心,在入選“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學中,有26所在北京,而且北京的國傢級研究機構數量也是最多的。但僅有人才的集中是不夠的。盡管北京在知識的創造方面首屈一指,但在知識獲取和企業創新方面卻比較薄弱。

  深圳則缺少精英大學。廣東的一流大學主要集中在廣州。盡管深圳已提出要將新建的南方科技大學打造成世界級學府,但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需要幾十年才能實現。除瞭一些內地精英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的分校,深圳還引進瞭美國、澳大利亞和愛爾蘭的海外教育項目。

  長三角地區似乎達到瞭最佳平衡,該地區不僅集中瞭內地一些最具創造力的城市,還擁有20多所頂尖大學。盡管長三角的精英大學數量僅次於北京,但它們分散在面積更廣、人口更多的區域。率先引入海外教育項目的長三角還在擴大其跨國校區的網絡。

  引進海外大學資源是這些富裕地區解決學術資源失衡問題的嘗試之一。但這些引進的海外分校很多都是以教學而非研究為主。為解決這種不匹配問題,一種更根本的辦法也許是遷移一些頂尖大學。

  即使將北京的26所精英大學遷移出去一半,餘下的精英大學數量仍將超過上海以及廣東。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因其歷史傳統將留在北京,而其他許多頂尖大學則最好遷出北京。與此相對應的是,應該將更多資源分配給北京以外的關鍵經濟地區,以大力提升這些地區的大學的實力。

  遷址計劃可能會遭到教職人員的強烈反對。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新址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一些空氣清新的魅力城市,那麼阻力也許就會減少。教職人員應以優厚條件獲得員工住房,新校區附近還應建設優質的小學和中學。重要的是,這些教職人員的子女仍將享有北京高校的優先錄取資格。

  遷出一些大學還能緩解北京的交通擁堵問題。騰空的校園可以重新開發利用,以滿足大學周邊高科技企業職工的住房需求,也許還能為一些創業公司、企業孵化器和科技園區提供空間。北京市不太可能抗拒土地價值和稅收基礎擴大帶來的巨大額外利潤。這樣的遷址不僅不會削弱北京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而且會鞏固其作為創新中心的實力。

  僅僅將北京打造為創新中心還不能使中國成為真正的創新國傢。要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需要培育十多個創新城市。為此,將一些頂尖大學從北京遷往主要工業地區也許是一個好的開始。盡管這將是一個艱辛而復雜的過程,但這也是為數不多的能讓北京更宜居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