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4:19:22aggartpra

 白領到山區支教 學生:以為解開鞋帶 你就不走瞭|支教|羅丹|沙梅

  原標題:都市白領到山區支教 學生:解開鞋帶 以為你就不走瞭

  法制晚報訊(記者 任小佳) 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爛泥箐鄉大二地中關村希望小學,羅丹起身離開,發現腳上的涼鞋一走就掉。原來,她的畢業班學生們趁她和同學告別時,悄悄地把她的鞋帶都解開瞭。羅丹問孩子們為何這麼調皮,學生的回答頓時讓她淚目:“羅老師,我以為把鞋帶解開,你就不走瞭。”

  滇西北支教團成立十年來,共計2200多名志願者先後進山,為麗江寧蒗縣山區(小涼山)的孩子們埋下希望的種子。與此同時,這些老師們也時刻感受著孩子們的純真。

  都市“白領”到山區支教 “我想我必須要來”

  來滇西北支教團之前,羅丹是成都一傢互聯網公司的“白領”。

  “之前在讀書的時候就想來支教,後來我在微博上看到關於支教的文章,我想我必須要來瞭,否則以後就來不及瞭。”10月10日,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來到大二地中關村希望小學,見到瞭這位90後女孩。

  為瞭支教,她換瞭一個電話號碼,“這個號碼隻有爸媽知道,就是擔心以前客戶打電話來。”偶爾用起微信,羅丹也是在“曬娃”——她和學生們的合影。

  這座大山深處的小學校門口有一條土路,學校旁還有一排小木屋,其中一傢是小賣部。羅老師笑著介紹:“這是我們的商業步行街。”

  剛到學校,羅丹把漏風的窗戶封上,被褥都慢慢置備齊全,“其實這些環境的差異,我在來之前都想過。我當時想著或許三四個月才能洗一次澡,或許逢年過節才會有頓肉,但是當你真正來到這裡的時候,重心不在這裡,而是想和孩子們在一起,教給他們新的東西。來的時候就做好瞭心理準備。”

  剛到這所希望小學時,晚上去廁所是羅丹面對的巨大挑戰,“廁所太黑,所以我就不喝水,晚上也不敢吃東西,自己憋著。一個人上廁所害怕,就給爸媽打電話,聊天的時候,轉移自己的註意力。一開始沒告訴他們我怕什麼,後來他們知道瞭,接我電話就超快,怕我憋壞瞭。”羅丹笑著回憶。

  現在這些對她來說已經不算什麼瞭,這學期她還要在這個廁所裡沖澡:“我準備瞭浴盆和水桶,準備在廁所沖涼。支教團捐瞭熱水器,出太陽的時候就會有熱水。”

  學生悄悄解開老師鞋帶 “以為這樣就不走瞭”

  黑色的披肩長發、大大的眼睛、微笑的模樣,身穿橘色的長裙,左手拉著一個紅色的小箱子,右手拿著一朵七彩花瓣的鮮花,這是羅丹的學生描繪的她的樣子。

  上學期,羅丹教的是畢業班,現在提到他們,羅老師仍會禁不住流淚:“有學生趁我和他們告別時,悄悄把我的鞋帶都解開瞭。支教團提醒我‘羅老師,該走瞭’。剛一走,鞋子都掉瞭,我就有點生氣,老師都要離開瞭,你們還這麼調皮,一個學生馬上說:‘我以為把鞋帶解開,你就不走瞭’。”

  羅老師細數每一個和同學們相處的故事:剛到學校就抱著孩子們,給他們每一個人剪指甲;學生們每次送給老師一兩個小核桃,慢慢累積起來,現在擺滿瞭兩層架子;放小長假時,三年級的李天奧悄悄走到村口送羅丹,內向的他悄悄對羅丹說瞭聲:“送你,拜拜!”

  在滇西北支教團,先後有2000多名像羅丹這樣的支教老師走進大山。這支在2007年組建的支教隊伍,已發起支教活動67次,覆蓋的學校有49所。在羅丹看來,現在學校的硬件已經很完備,但這些孩子對外面的世界還是知之甚少。

  為瞭告訴孩子們這個繽紛的世界,羅丹精心準備瞭視頻和塑封好的風景圖片,“因為這個地方沒有海,所以我會準備一些船、海這類圖片給他們看,還有動車、草原等等不同的風景,給他們埋下一個小種子。”除瞭實景,還有一些抽象的彩色圖案,“這就是讓孩子們隨意想象,可以說是雨傘也可以說是宇宙,總之,不會限制他們的想法。”

  傢訪留守學生 “孩子們最缺少陪伴”

  在羅丹看來,這些孩子最缺少的還是陪伴和關愛。

  10歲的沙梅是當地五年級的學生。在不上課的周六和周日,她和親戚傢的小夥伴兒們能放十頭牛。她說:“把牛放到山上吃草,看牛的肚子大瞭,牛就吃飽瞭。”

  而沙梅的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父親正好在9月底回到傢中,幫忙秋收。在羅老師傢訪期間,內向的父女倆之間話也並不多。沙梅奶奶講,沙梅的父親一年隻回這一次傢,“就是秋收忙的時候,回來幫忙。”即便是春節也沒有回過傢。每次回來秋收能留在傢中二十天左右,這意味著,再過幾天,沙梅的父親就要返回工地。

  當被問及想不想媽媽,小姑娘不再揪著田裡的玉米稈,而是把頭埋下去止不住流淚。

  羅丹馬上轉移沙梅的註意力,提醒沙梅下午是她喜歡的體育課,到時候讓她帶著同學們分組練習。羅老師拉起孩子的手,從田間回到學校。

  除瞭體育課,沙梅最喜歡語文課,“因為我喜歡故事”,而《拇指姑娘》是她最喜歡的故事:隻有拇指大小的姑娘經歷瞭被癩蛤蟆抱走、被金龜子拋棄等等波折後,燕子邀請她一起飛過高山,飛到溫暖的國度裡去,在那裡,自由而獨立的拇指姑娘和花王子一起生活。

  他們有話說

  楊曦霆,滇西北支教團團長:支教的效果從來不會一步到位,教育需要每日澆灌,用愛守護孩子們成長。

  子亞雄,滇西北支教團麗江辦公室秘書:我是雲南麗江土生土長的彝族人,上大學期間萌生瞭想要支教的想法,想要幫助更多像我一樣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

  楊奕:我今年19歲,現在是大二的在校生。這次是我第三次上山,而且我穿上瞭夢寐以求的領隊服。這不僅是一種認可,更是一種傳承。是小涼山的這群孩子,讓我在這樣一個浮躁的年紀能夠靜下心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魏弋涵:我是1988年出生的蘭州小夥。從18歲上大學起,支教這件事就是心中一顆從未熄滅的火種。直到17年後我決定暫時放下工作,與滇西北支教團結緣後進瞭大山教書,孩子們的成績越來越好,便會使我更加肯定這一切的意義。我們需要更多的愛加入我們。

  唐佳佳,自由職業者:一幅畫,一封信,一束花,一聲問候,一篇日記,那便是對孩子們成長的責任,也是我前進的動力。炊煙與牛羊同在,青春與歡樂同在,驚喜與感動同在,飛翔與夢想同在。大山裡,我與孩子們同在,柳樹下,指縫間,瞇眼的幸福,是最難忘的相偎相依。支教這件事,值得用時間,“畫”出更美的藍天。

  沈棲因,影視動畫應屆畢業生:我選擇參加支教一年,沒有太多理由,就是一句話“我想來,就來瞭”。有人問我,你不考慮以後嗎?其實也就一句話,你到這瞭看到這些孩子瞭,就會覺得太值瞭。幾天接觸下來,孩子們很喜歡圍著我,用衣服兜著果子帶給我,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裡就讓我有太多的感動。我喜歡這兒,每天在雲裡醒來,在星空下熟睡,無時無刻不感受孩子的純真。

  徐曦瑤:因為我在來雲南之前工作就是老師,對於我也沒有支教這一說,隻是想來這裡不僅能教孩子們一些東西,也能更好地去感受山裡的生活。到山裡之後發現,學校的條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差,教課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孩子們非常單純可愛。希望這一年的時間,可以多付出一點,也多收獲一點。

  李智,大二學生:做支教老師是在我上大一的時候就有的想法,我就是想在這些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來瞭,對他們的幫助會很大,我會帶他們學習平時學不到的東西。來到學校這段時間,我發現我會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傢,我可能給不瞭他們經濟上的支撐,我能做的就是讓更多人知道他們,能和他們互動。

  楊凡,師范類小學教育畢業生:當我看山裡的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之後,我決定要來這裡。當在山上待瞭一個月之後,我喜歡上瞭這個地方,這裡沒有城市的那種浮躁,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淳樸。每天與小孩在一起的時候,那種簡單、快樂、充實,是在城市裡永遠都無法體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