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1:55:08aggartpra

 985與211工程存廢之爭解讀:已成為求職壁壘

  “新華社發佈”客戶端北京12月1日專電(記者 張建、鐘群) 旨在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211工程”、“985工程”,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輿論熱議。雖然教育部已經回應瞭公眾的一些關切,但關於這兩個工程的存廢之爭依舊持續受到人們關註。專傢認為,這折射出中國大學改革之路依舊困難重重,建設若幹所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依舊任重道遠。

  “211工程”、“985工程”分別是中國在上個世紀末先後提出的高校重點建設工程,前者是指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目前總共有112所高校進入“211”;後者是在“211”范圍內進一步甄選世界一流大學,僅有39所高校上榜“985”。

  針對廢除高校“211”、“985”工程的消息,教育部表示,“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項目有效推動瞭中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不存在廢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況。

  有媒體報道稱,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日前在出席“2014年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研討會”時明確表示,今後,更多的國傢重大項目將會在支持范圍、遴選條件等方面對地方高校一視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壘,更加註重績效評價。

  然而,這樣的表態並沒有消減中國社會關於“211”、“985”工程的存廢之爭。有專傢認為,從教育部的回應來看,不會很快廢除,這很符合中國教育界的實際。高等教育仍然需要國傢的資金支持。但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很明確的是,會朝著利於增強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方向前進。

  在中國,“211”、“985”工程高校擁有國傢或者省級政府的專項資助,在辦學資源上遠遠大於其他高校。

  在學生就業上,很多中國企事業單位和部分外國在華企業也要求必須具備“211”、“985”工程的學歷背景。一些求職者雖然研究生學歷來自“211”、“985”工程高校,但由於本科不在這個行列,也不能順利取得求職資格。

  吉林大學研究生劉強本科就讀於非“211”、“985”工程學校,為瞭改變自己的“血統”,在讀研究生時他特意選擇瞭吉林大學。

  劉強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改變學歷層次,也進入全社會認可的名校行列,最終實現好的就業。”

  據瞭解,作為高等教育領域繼“211”、“985”之後的第三個國傢戰略性計劃,“2011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已經於2012年啟動。計劃面向各類高校開放,以高校為實施主體,積極吸納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際創新力量參與,探索適應於不同需求的協同創新模式。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部署“2011計劃”時曾表示,這是一個幹事的計劃,而不是一個分錢的計劃,更不是一個劃分高校層次的計劃,這個計劃實施下來,將不會有“2011高校”的概念。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建議,遵循高校發展的內在規律,盡快建立獨立的第三方評價體系,對高校的學術能力、教育水平和辦學績效實施客觀、公正的評估。

(原標題:“985”“211”工程存廢之爭持續折射中國大學改革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