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10:01:55aggartpra

 媒體談名校辦分校:當設門檻立規矩 不能靠掐尖

  原標題:媒體刊文談名校辦分校:當設門檻立規矩,不能靠“掐尖”

  當前,名校辦分校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策略,正在掀起新一輪的浪潮。那麼,這種辦學探索利弊如何,又該如何興利除弊?

  名校辦分校,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引入教育相對薄弱地區,把好學校搬到孩子的傢門口,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這種做法起點高、見效快,對廣大學生和傢長來說,的確是件好事。

  但是,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名校辦分校的弊端逐步顯現。

  首先是管理弱化。名校辦分校有“集團校”“共同體辦學”“托管辦學”等模式。但不管哪種模式,都會形成學校規模的急劇擴大,對學校管理提出新的挑戰。一所學校的管理和“名校+分校”的管理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簡單照搬照套,加上管理人員相對分散,勢必導致管理的弱化和效率的低下。

  其次是名師虛化。名校的靈魂是名師,然而名師是稀缺資源,名校裡的名師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名師的培養又無法做到批量制造,所以學校不得不面向社會大量招考教師或自聘教師,而新招考或自聘的教師有一個漸漸成長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稀釋瞭原有學校的優質師資。

  再次是特色淡化。不少普通學校通過名校托管方式,搖身變為名校的分校,但依然穿新鞋走老路,隻註重外包裝,而忽視瞭諸如管理理念、教學方法、文化積淀等內核的學習、借鑒和消化,導致新的辦學特色沒形成,原有的特色喪失殆盡。

  最後是破壞教育生態。由於歷史、地域、經濟、人文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地方已經逐步形成瞭當地的教育生態。隨著名校的進入,容易形成對優質生源的壟斷性掠奪,破壞瞭當地的教育生態,形成瞭新的發展不均衡。

  如何讓名校辦分校真正起到促進教育均衡的作用呢?

  去功利化非常重要。“名校辦分校”目的各不一樣,但大都表現出急功近利的特點。引進者希望快速產生名校效應,辦學者希望立竿見影以立足,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有其自身的內在發展規律,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需要辦學者有執著的信念和堅守的定力。

  名校辦分校更要立規矩。靠招生“掐尖”快出成績,幾乎是名校辦好分校的通用做法。名校教好優質生源既不能體現名校之名,也不能真正發揮名校辦分校促進教育均衡的作用。因為,當地原有的優質學校也具備把優質生源培養好的能力。如果名校入駐後,能把當地二流、三流的生源培養成優秀學生,才能真正展示名校的功力,在促進教育均衡中就發揮瞭實質性的作用。當然,這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因此,各地要想清楚引進名校辦分校的目的,在引進名校時,要給名校設門檻、立規矩,絕不能以招收當地優質生源為前置條件。

  無論是分校盲目復制名校的做法,還是名校對分校實行單向輸血,都很難取得成功。名校要在辦學理念、治理結構、課程建設、教師發展、教學改革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高分校自身的辦學能力和辦學品位,形成名校與分校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既良性互動又相得益彰的格局,讓分校紮根當地教育沃土,從而推動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作者:王殿卿 系國際儒聯普及委員會副主任;鐘偉 系湖北省仙桃市仙源學校校長)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