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00:56:29Serena

細節

中午上完廠商的課,怕回家後一個人又無所事事地摸魚沒有進度,想說就近找個可以感受別人認真氛圍的咖啡店工作,結果就在排名前十的咖啡店度過了耳朵嗡嗡響的下午,依舊是精神渙散地虛度了。

前一陣子忙著趕線上日文課,又連續排了跳舞課,爵士鼓停好一段時間了。

一踩踏一揮動鼓棒,好像身體原本就是屬於這一方小天地,拍子該在哪個時候下,Hi-Hat要在哪個時候打開,像是魚在水裡游一樣自然,我的手腳可以找到舒適的位置伸展,但是所有的壞毛病也都跑出來了,手臂身體都忘情地跟著晃動,被老師嘲笑像是中風。

太久沒練,又退步了不少,打回原形,開始從一半的速度慢慢往上加,最後終於能跟上原速的曲子打,全神貫注,在練習的段落開始,沒有練習的前一個小節就完全不跟,感覺做人真的是不能貪心,要有所取捨,在有投資的事情上才能期待回報,我也逐漸想找出自己真正能有投資報酬率的事情。

後來練習到中間的段落,在某一小節的三四拍,被老師糾正要漸強,四連音不要趕拍子,我突然意識到,這些事情以前都有被提醒過,但是我完成後就忘了,其實並沒有內化,也許我心裡沒有真正在意吧,就好像常常被正忻唸沒有在聽對方辯友講話,唸到我有點害怕,覺得像是魔咒一樣的軟肋了。

在最刺激的副歌,老師一樣重複之前講過的重點,左手輕音要小聲,拍子要和腳互相卡準,右手不能被左手小聲影響到,左手輕音完要恢復正常二四拍上的重音,有人打鼓好聽,有人打得就不怎麼樣,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一個鼓手打得好不好聽,像有漸強跟沒漸強,打出來的感覺就真的是不一樣,老師自信地說打鼓能兼顧到穩定和音量,差不多就成功九成了。

讓我想起上週去跟診的時候,院長在分辨病灶變化所選用的藥膏也會跟著調整,如此細膩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