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2 17:20:47abcde12345z56

大藏經17,三慧經

No.768

三慧經

    失譯人名今附涼錄

佛當欲得三人,一者信,二者問,三者行。或有人但信不喜已作,為信不欲行為。喜有三亡,一者不布施,二者不行戒,三者不定意。

當滅思想乃得道,要在不念,已滅思想色亦滅,識亦滅心有所念,是為四所有對。是為想當有想當無想,不離想當離想不出想。還就當有想者謂道想,當無想者謂無色想。不離想者,謂不離經行想。當離想者,當離生死想。不出想者,謂無道想,不出十二門。還就者,謂人生死便不得脫。

身譬如地,善意如禾惡意如草,不去草穢禾實不成,人不去惡意亦不得道。人有瞋恚,是為地生蒺藜。善意如電來即明,去便復冥。邪念如雲,覆日時不見,已惡意起不見道。

學者有苦,不學者無有苦,學者有苦譬如人種,當先犁去草穢,便多得收是為先苦。不學者無苦者,譬如地不犁續自生藜,藜諸惡物,是為不學無有苦。

行道第一可禁苦,第二可禁樂,第三不可禁苦,第四不可禁樂。能樂得樂便行道,能苦得苦便行道。

有人行道得苦,便畏生死。能行道如是不可與樂。

有人得樂能行道,意不苦如是不可與苦。

有人得樂能行道,得苦亦能行道,如是可與樂,不可與苦。

有人得苦不能行道,得樂亦不能行道,如是當與苦不可與樂。

都有四求,一者用身故求,二者用願故求,三者用癡故求,四者用行故求。人欲保身長壽,是為身求。欲得豪貴妻子珍寶,是為願求。祠祀鎮壓欲從得福,是為癡求。所行非法,欲家安隱得道,是為行求。

人有三不可保,一者喜意,二者財寶,三者人命,身亦可念亦不可念,計身諸惡露是為可念,意墮五樂是不可念。善亦可念亦不可念,謂得道念是可念。不可念者,謂以得道意,當轉增上惡,亦可念亦不可念。有過自悔是可念,意起墮惡是不可念,捨正念邪是可惑,不別是非是為疑。惡有二事,一為本,二為利,所作行是為本,受行福是為利,除惡便得道。

貪護謂已得復貪,念色為貪上,為非一意滅故。護貪為得道,貪護為墮生死,已得復護故為貪護。

樂食者謂歡喜,飽念食者謂念三十七品經,便飽識食者謂樂法。已隨痛痒為栽,求後復念為識求。

一切世俗事皆屬身,一切名字皆屬意,一切不犯皆屬戒,除是無所有為道。一法復壞道行,謂不精進,一法壞人謂慳貪。
外惡因緣來向人,不受為忍。自身作惡不出為辱己,過去莫復念,未來亦莫待。

今見在當斷,非人所有莫得憂,一切有意皆為結。

有善意亦忘,有惡意亦忘,復用三因緣故,一者不習念,二者不數念,三者不著意倒,是三事不復忘。從有可得無,有不可得有,是謂三十七品經意,生死意生死無有數,所以覺者種忘故,本意欲坐行道,十日不能竟,十日前世福薄故。多福者,欲十日坐行便得。身不欲行,用劣瘦極故。意不欲行,不念死敗苦空故。智慧有四相,一者,聞善語便不轉,二者,已聽便受著意,三者,已意當思惟念。四者,意已思惟念復重問,欲知其意倒,是少慧。

有五百人行道,得定意恐復失之,因取人令殺,人報言:「殺道人令我得重罪。」道人言:「如人有怨家欲殺之,不是身為是我怨家,汝為我殺。」佛言:「當殺意勿殺身。」

有道人得定意,時野火燒之衣不然,人見之謂是鬼,便斫之,刀折不入,用心一故不燒,柔軟故不入。

有道人得定意,弟子呼之飯不覺,因前牽臂臂申丈餘,弟子大恐因取結之,意結不可取解之。師禪覺苦臂痛,問弟子白如是。師言:「汝不解者誤折我臂。」人得定意柔軟如綿,在母腹中亦爾。

有三因緣覺人無所知,一者問不如對,二者不能問,三者不能語。

取要要經譬喻,說人逢大水,但當取珍寶去,喻人在世間,但當取善意去。

不所念不得道,何以故?不念道因緣,有道因緣能得道,謂六波羅蜜,安般守意,三十七品經,是為道因緣。

有五因緣可信,一者信佛,二者信法,三者信戒,四者信經,五信善知識。信是五事得道。語有四法,一者直語,二者分別語,三者問語,四者止語。直語者,有黠人墮道,得因緣直說。分別語者,為所以所受不諦,當分別本末重語說。問語者,人自意為是,墮因緣問之即自知。止語者,佛所不說亦不說。

有四因緣問,一者一切問,二者分別問,三者問問,四者止問。一切世間非常苦空,行道得安隱已說,是為應語,是為一切問。若人求問眼事,莫持耳往報,是為分別問。若人持白物來,言是黑物,因持黑物問之,是為問問。若人來問道何類?因報寒何類,若問意何等類?因報風何等類。若問無為何等類?因報空何等類,是止問。

有四顛側,一者非常,人意以為常。二者,以苦人謂樂。三者,萬物皆空人謂為實。四者非身,貪以為有身。人墮顛倒如是,非常計常,以苦為樂,以空為實,非身以作身,人如是意便得道。

人意墮四顛倒故,計是為我身,諦挍計,身中無所有,已無所有便墮空,已墮空便為無身,已無身便墮無為。

人有四癡,常著四顛倒,一者,萬物非常自以為常,二者,天下皆苦人持作樂。三者,天下空人以為有,四者身非身不可保,人以為身。五者,月始生時拜。六者,十五日盛明時,反踞視之。七者,女小時從人抱。八者,女大時不可得見。

有四貴亦有四賤,一者道貴人賤,二者珍寶貴人賤。三者,官位貴人賤,四者,黠貴癡賤。」

阿難言:「人得善知識,為得佛半。」佛言:「人得善知識為得佛道,善知識難得,何謂為道德?信為道,制身口意為德。人當有三知識,一者富家,二者事貴,三者大尊身。以布施為富家,以持戒為事貴者,守意念道為是事大尊者。有內治生外治生,索錢財諸珍寶,是為外治生。守意念道,是為內治生。人不能自伏意,反欲伏他人意。能自伏意,他人意悉可伏。

有內力有外力,有內色有外色,有內識有外識。能制惡意是為內力,能有所作擧重瞋恚,是為外力。痛痒思想生死識,是為內色。地水火風空,是為外色。意念為內識,眼見為外識。

有四事大難,一者,與道人共會大難,謂十二賢者。二者,聞經入心難,謂在八難處。三者,如本觀難,謂墮四顛倒。四者,如法行難,謂不能持戒。

有五事求道大難,一者年老,二者疾病,三者縣官,四者盜賊,五者飢渴,是為五事求道大難。

有五事難,一者值佛事難,二者聞經難,三者得善師難,四者得善人難,五者得作人難。

有五難,一者,貧能布施難,二者,豪貴能忍辱者難,三者,有事對吏不欺者難。四者,與端正女人同床,意不亂者難。五者,制人命不得傷害者難。

有七難,一者,受經能問難,二,聞經解意難,三者,與多智人對語,能自解難。四者,自教復能教人者難。五者,自安隱亦令人安隱難。六者,己自在定意,亦令人定意難,七者,常不離法,至得佛道難。

有十八事,人於世間甚大難,一者,值佛世難,二者,正使值佛成就,得為人難。三者,正使成得為人,在中國生難。四者,正使在中國,種姓家難。五者,正使在種姓家,四肢六情完具難。者者,正使四肢六情完具,有產財難。七者,正使得財產,得善知識難。八者,正使得善知識,智慧難。九者,正使智慧謹慎心難。十者,正使謹慎心,能布施難。十一,正使能布施,欲得賢善有德人難。十二者,正使得賢善有德人,往至其所難。十三者,正使往至其所,得宜適難。十四者,正使得宜適,聽問難。十五者,正使受聽問說,忠政難。十六者,正使忠政解智慧難,十七者,正使得解智慧,能受深經難。十八者,正使能解深經,復重難,是為十八事,人於世間大難。

有八處人佛無那何?一者瘂人,二者聾人,三者地獄中人,四者餓鬼中人,五者畜生中人,六者,邊地不知法義,七者,長生二十八天上。八者,受不精進行,是為八處人,佛無那何!

有五百人自說言我善,佛言:「汝當善當隨我後。」人言諾,佛便行入火中,五百人皆止住,無敢隨者,言善人至難得。

有人問佛:「佛教人作善,何等益?」佛言:「天下人惱,我故教之耳。」

人復言:「人有心當恣之。」佛言:「坐天下人恣心故,我止住百劫,乃得佛道。」

道有七事,一者,意喜布施不欲餘,二者但欲聞,三者但信。四者但持戒,五者但欲行,六者欲學慧,七者但欲脫去。

佛在世時得脫,轉後世但學慧,復轉後世但欲行,復轉世後但持戒,復轉後世但信,復轉後世但欲聞,復轉後世但欲布施,不但布施當復聞,不但聞當復信,不但信當復持戒,不但持戒當復行,不但行當復慧,不但慧當復脫去。是七事當并行。

有五叢殘世,一者,上世人長壽,今世人短壽,二者,上世人端正桃華色,今世人醜惡。三者,上世人多得道,今世人不能得。四者,上世人博達通知經要,今世人不能通知。五者,上世人安隱,今世人多疾瘦,是為五叢殘世。

有長壽者道人,大富財產無數,好作布施,有人言:「卿作布施大多。」道人報言:「我從佛聞,人在世間往來生死,其日不可數,今我所有布施,尚不能日用一錢,何以為多?佛說人得一切天下珍寶,不如聞佛一言,何以故?徒多財產,不能離世間故。」

山中揭鳥尾有長毛,毛有所著便不敢復去,愛之恐拔。羆為獵者所得,身坐分散而為一毛故。人散意念恩愛財產,不得脫苦,用貪婬故。人治生譬如蜂作蜜,採取眾華勤苦積日已成,人便攻取持去,亦不得自食適自疲極。人東西走求是作是,合聚財寶勤苦不可言,已命盡,他人得其財,身反得重罪,受苦不可量。人在世間,譬乘泥船渡河,當浮渡船且壞,人身如泥船不可久,當疾行道。

金有四試,一者燒,二者磨,三者鍛,四者鍊。譬喻人亦有四試,一者嬈,二者共從事,三者色,四為制不止。

欲得人相有四因緣,一者與共居,二者共居當久,三者當共語言。四者,共事可以知之。

有四因緣知為道人,一者,聞惡亂意即時轉念,二者,不說人惡,三者,自不墮論議,四者能自護。如是知為道人自護。

今世四因緣乃受福,一者有處,二者有時,三者業,四者師,人有所止得安隱如意,是為處。如人年三十當富,十五時求不可得,至三十乃得,是為時。若人宜賈白珠亦餘物,從得利是為業。遭得明人分別說經,心即開解是為師。有兄弟三人,各自謂高健無輩,共更持夜,二兄居前臥,小弟便獨坐。有一虫名為不吉,來嚙其髀,弟便以手指之,虫便長大復捶益大,其人瞋恚取虫蹙踏,自致疲極,虫益大不止。其人便止休,一夜已竟,便呼仲兄起,虫復嚙之。兄復如小弟與其鬪,虫更長大至屋,如是疲極復止休,二夜竟,便呼大兄起坐,虫復嚙之。大兄更持手指摩娑,虫復起。兄生意以瓮覆之,須臾極,虫便出瓮去,至明日二弟極,不能復起,兄知二弟與虫共鬪,便問:「何以不起?」二弟慚不敢語。兄言:「與虫共鬪極耶?」弟言然,兄語弟言:「後儻有不吉虫來,但以瓮覆之,不當指也。譬喻如癡人,得對便瞋恚從得罪,如弟與虫鬪自致疲極,黠人見對來便避之,是得福,譬如瓮覆不吉虫。」

昔有道人為國王說經,王言:「佛在世多人得道,今同說佛經人不得道,佛為持道法去耶?」道人言:「譬天下極美,不過葡萄酒,飲一升便可醉,持一升水澆一升酒中,飲之不能復醉。佛在世時說經,知人意態,譬如人飲一升酒便得醉,今我輩不知是。佛說經時知人意態,應病與藥故人多得道。」

有國王飯諸比丘,天來指示王,是人得阿羅漢,是人菩薩,是人得道跡,是人不持戒,王悉覺知,持心正等無有異意。諸天代其歡喜。有國王與人共爭,高價浴佛,王輒擧高價不止。人言:「今我悉持所有財物,妻子自身,為奴婢以浴佛,王便不得。」

阿育王作八萬塔,臨命欲絕時,菩薩阿羅漢有五百人,共守護更為說經,不使諸夫人得近,與相見,欲令王上天故。

有小國王常起往伐,大國王思惟言:「亡身得惡皆從貪愛,故我不如以國與之。」大國王捨國去作白衣,在他國久後歸故國,有人白言:「王便勅左右捕取殺之。」臨當死時呼其子囑一言:「慎勿忘也,汝勿念怨家,要當慈心。」

有國王治行不平,侵抂人民受取非法,天為雨不時節,有女人言:「天以不時節,王治行不平正故。」王以聞知便呼女人,令請雨,以三器著地,女人願令雨墮中央器中,復令從一頭起,則如其願。王問何因緣得是?女人白言:「我至誠故。」佛言:「有地乃有萬物,人有至誠乃有道。」有國王出行,見一女人端正無比,王意欲殺其夫,取是女人。旁臣言:「不當殺當享之。」國王序其夫,以金指環與之語言:「忘環者殺汝。」王私呼婦令盜其環,以後王呼問其夫:「環所在?」夫求不知處,便勅臣殺之,令美飲食。夫恐不敢食,人言:「卿當死何不食?」夫適欲噉食,因於魚腹中得環,是至誠所至?」

有道人貧窮,擧十萬用治生,便先持三萬布施,持餘錢行賈,途中為賊所抄,王便以珍寶物匃與之,有大囊小囊,餘人各取大囊去。道人自念言:「我錢少不宜取大囊。」便取小囊去,其中悉有白珠,賣得六千萬,用至誠不貪故,得是珍寶。

昔有國王,微國中諸盲人,令於象廐中觀象,中有持象足者,中有持象鼻者,中有持象耳者,中有持象尾,去後共相問:「象何等類?」持象足者言:「象大如柱。」持象鼻者言:「象如繩索。」持象耳者言:「象如簸箕。」持象尾者言:「象如大杖。」皆共諍之。盲人各自信其意,譬如人各見少所經,不了其法,自謂大解亦如是。

有國王於城外,大作伎樂戲,擧國中人民皆出行觀。城中有一家,其父有疾不能行步,家室共扶將令行,言出城便止,樹下不能自致,語家中言:「汝自行觀來,還乃持我歸。」時天帝釋,化作一道人過其邊,便呼病人:「汝隨我去,我能令汝病愈。」人聞之大喜,便起隨行,釋將上天至宮,見金銀好物甚眾多,欲從求之。人言勿得可求匃瓶。病人因前到釋所言:「我欲去願持此瓶匃我。」釋即與之語病人言:「中有物在汝所願。」病人持歸室家,相對探之,轉得心中所願,金銀珍寶恣意皆得,大會宗親諸家內外,共相娛樂醉飽,已後因取瓶跳之:「我受汝恩令我富饒。」跳踢不止,便墮地破之,所求不復得。

世間有黠人多無數,未有如彌勒者,彌勒尚復行學不厭,何況餘乎?佛已得道坐行安般守意,佛言:「我從無數世以來,與不厭乃得佛。」後世人學,當那得佛道。

已持戒不復作惡,有不信意故復犯戒,便墮地獄閻王問之,便對言:「我不作惡。」閻王復問:「汝不作惡何為是中?」

有尊者為人折辱,有人言:「何以不殺之?」尊者言:「我人客未具故。」人復言:「我為卿出入客。」尊者言:「不也,我兵今自具如是,二十餘歲,殺賊人被病死。」人復言:「卿不殺之今反自死。」尊者言:「我兵馬以具,何故癡人當入地獄?是為兵馬具。」

問曰:「何等為能知一,萬事畢?」報曰:「一者謂無意無念,萬事自畢,意有百念萬事皆失。」

有道人夜行前,未得道人隨其後,後人有疑悔,前人擧手五指頭出火,復以鑰開戶,後人乃覺悟,知為道人。

說經有六衰,有人言七衰,屋舍衰非獨衰耶?佛謂人言:「我復饒汝一衰,癡為大衰,何以故?人說身事,反說屋舍是為癡。」

有人墮海中,有人教食水盡,可得步出,人言:「我已飲後水復來。」世俗如是,前後相續不可極。

人欲相見有四緣,一者,其人端正故,二宿命相愛,三者名聞,四者欲聞深經。安為知是隱為自藏,自藏者不見惡態。

世間凡有千八道,佛一切已知,前世皆已學,從是不得道故索知。

問人語時,聲先生耶?意先生乎?報意先生,何以意覺聲,聲不能覺意故。

有人持珠渡海,失亡其珠,人便持木斗,舀水棄岸上,海神言:「汝當何時盡是水?」人言:「生死棄之不置。」海神知其意,出珠還之。

三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