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6 11:19:16PONPON

下廚

油在鍋子裡漸漸冒煙,剛緩緩升起,就被抽油煙機捲走了。室友趕緊遞過芥藍菜,我一盆子倒入,小小的廚房瞬間沸騰起來。在這間居家型的宿舍裡,我和室友心血來潮地自己動手準備晚餐,就像過去在家裡頭一般。

不管身在何方,我喜歡把「家」看成是許多元素的集合體,包括了父母、子女、房子、親戚、土地、財產、祖先……等等。這些元素的凝聚方式像是由卡榫互相咬合的建築物,用不著一根釘子去強迫。在建築物的中心,有種類似引擎的元素生產能源,讓「家」源源不絕的運作下去。這顆引擎不像我們的心臟,固定在左心房上,而是每個「家」都有一顆屬於自己的引擎,供應動力。

「廚房」或許就是這樣一個空間!這一間場所,它不僅供應食物同時也是一間傳承記憶的寶盒。在那裡每個人都可以是主角,拿起鏟子往鍋裡耕耘、握住菜刀雕塑食材,灑下鹽巴味精。

小時候下廚的總是父母親,孩子們頂多在一旁收拾善後。等到年齡漸長,才一步步走入廚房為家裡的晚餐分擔心思,也代表了一肩扛起了家的責任。每個家庭的家常菜,也在此時傳承下去,像是傳授心經或是秘法,每道菜色都是一種古老記憶的累積和手藝的延續。

廚房不僅傳承記憶同時也產製新的歷史,因為「下廚」是一種連續的過程;從採買、烹調到清洗,每項步驟都反映出一個「家」自己特有的文化。

孩子們最早接觸的大都是清洗這一部分,就像是學作廚師的學徒一樣。對學徒來說,清洗是一項繁瑣而吃力的工作,很難帶有驕傲的成就感。但沒有辦法維持廚房的清潔,就很難被認為是能做出佳餚的廚師。孩子也是,如果連家裡的碗盤都洗不乾淨,便會被長者視為懶惰、不負責任。這算是一種餐桌禮儀的延伸吧!你不可以把筷子肅立在碗裡,這不吉利;吃飯不可以留飯粒,以後會是漏財;吃飯不能打小孩;不能拿筷子、調羹敲打碗盤,這是乞丐樣。清洗是下廚的最後一個步驟,讓廚房回歸原貌,過程中孩子們透過付出開始瞭解了廚房這顆心臟。

自己國小低年級,每天晚餐後就要清洗鍋碗瓢盆。琉璃台在我的胸口處,鍋子感覺像是撐開的黑傘一般,我吃力地舉起放進水槽。爾後,弟妹也進小學了。兄妹三人便輪流洗碗,偶爾玩著三個和尚沒水喝,大家都賭氣不洗碗的遊戲。現在大夥出外求學或是工作後回到家倒自動自發了,很有默契地自動分工;沒煮飯的洗碗,沒煮飯洗碗的就準備飯後水果,通通都不用做的是辛苦工作的父親。

 

我聽著鍋裡劈哩啪啦的,熟稔的技巧讓我感覺到菜梗正逐漸變軟。打開鍋蓋,青綠的菜色正被沸騰的水珠拱起。我又輕輕蓋上,口裡哼著歌曲。

烹調是稍後才會接觸到的,最先由挑菜開始,然後才被允許做出一道簡單的蛋炒飯或是僅僅將隔夜菜熱過。在過去烹調被視為是女人的責任,女權主義高漲後男性也學著下廚,但事隔不久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同時將女人與男人抽離廚房,下廚成為專業廚師的責任。廚房在都會中被縮小成一兩坪大的角落,也許櫃子裡擺滿各種美麗的瓷碗,高級的餐具或是各式各樣的調味料與速食,下廚那也只是心血來潮的娛樂。

由於在家裡已經習慣下廚,我小小的手藝倒成了在苦悶的研究所生活中,放鬆自己的方式。看著生硬冰冷的食材被組合成桌上佳餚,真有一種創作者的感動。尤其是邀請朋友一同聚餐時,不但自己煮食,大夥也會一人一句的提供意見。還能發現每個家庭裡的煮菜經。有時喜歡,趕緊抄下食譜,有時不予置評,不管如何卻很高興總能為自己簡單的技術,增添不少異族情調。

 

下廚的第一個步驟也是我們最後才能學習的就是採買。採賣意味者我們將與家以外的人群接觸。這些人不同於我們在學校裡的朋友,也不同於親戚或鄰居。我們開始學習該如何選擇;該如何殺價;該如何注意自己財物不被小偷扒走;該如何思考家裡欠缺甚麼。更重要的我們學習如何防衛,漫步在市場中與店家保持若即若離的態度,避免自己被騙了還幫人數鈔票。

週末時我們小孩子都會輪流陪著母親上傳統市場買菜,我們提著菜籃跟在母親身後,看她東挑西揀的。其實她心中已經為自己寫好一份菜單,跟菜販也大都熟識了。但她還是一副不確定的表情,好讓別人繼續獻殷勤。等逛過一圈,她便跟收蝦蔞似地,到她中意的那幾攤去稱斤論兩地跟老闆討價還價。當然遇到好的黑豬肉或是新鮮的魚貨,她也直接下手,然後再跟老闆說:幫我保管,我待會來拿。老闆阿沙力的一口答應,好省了我們提著到處晃。

 

我拿起鹽巴罐,舀了半匙,輕輕灑入,再一個翻鍋。芥藍菜在抽油煙機的燈光照耀下油油亮亮地。鍋子旁邊同時還擺著四尾秋刀魚、菜圃蛋,玉米濃湯也正在沸騰。

「真難得,住在外面還可以吃到這種家常菜。」室友開心地說。

「是啊。」

我看著除了盤子裡的菜色井然有序外,周邊像是世界大戰後的兵荒馬亂。想著母親總是要我們邊煮邊收拾,還要隨時記得到菜園裡拔兩根蔥來。在這小小的角落裡,我想自己總是難以兼顧。不過,總算是開飯了。

2005.05.14 中華日報 

上一篇:秘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