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6 19:05:4397

臺灣“相聲瓦舍”:認真嚴肅地搞笑

臺灣“相聲瓦舍”:認真嚴肅地搞笑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吳晶)“做相聲就是要認真嚴肅地搞笑,傳承相聲就是要誠實地閱讀、思考和生活。”臺灣“相聲瓦舍”創辦人兼團長馮翊綱這樣告訴記者。
“相聲瓦舍”的兩名臺柱——馮翊綱和宋少卿參加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以原創相聲短劇《外語教授》獲得了評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實際上,我們是受圈內朋友的邀請,不知道是來參賽的。”馮翊綱說。在小劇場話劇的領軍人物袁鴻的邀請下,“相聲瓦舍”“一身輕鬆”地來到了北京。
1988年4月,當時還是藝術學院戲劇係學生的馮翊綱、宋少卿以“在劇場裏說相聲”為意,號召同學看他們的相聲表演。“相聲瓦舍”由此得名,成為臺灣第一個專業的相聲表演藝術團體。自1997年起,“相聲瓦舍”每年固定推出至少一部新創相聲劇,定期在臺灣地區中型劇場舉行兩萬人次的商業演出。“相聲瓦舍”的演出創下了單場票房售出的票不低於九成五的佳績。“相聲瓦舍”主要演員馮翊綱與宋少卿固定搭檔演出16年,默契渾然天成,深得觀眾喜愛。
除致力於相聲表演外,他們還以發行有聲出版品,理論專著及劇本集等各種方式,弘揚表演藝術。在大陸,“相聲瓦舍”的作品也在網路上流傳。
“做相聲純粹是無心插柳,” 馮翊綱說,“兩個喜歡找樂子的人湊在一起,讀書,聊天,創作……”日常演出外,馮翊綱和宋少卿各自都有教課任務,業餘時間他們各自研讀,碰到一起就聊天,聊時事,聊社會、聊民情,“聊著聊著”就“出彩”了,任何創意都會隨時記錄在電腦上。就是用這樣的創作方式,他們創作了《相聲說垮鬼子們》、《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狀元仿真考》、《大唐馬屁精》、《東廠僅一位》等一批與時代結合的相聲劇。
馮翊綱認為,臺灣相聲劇是一個新生的劇種,雖然與傳統相聲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它獨自的特色非常明顯。“說臺灣相聲模仿傳統的北京相聲,對誰都不公平。”
他以傳統相聲《黃鶴樓》為例,任何人說這個段子不會超過20分鐘。但“相聲瓦舍”卻可以添枝加葉地演上42分鐘,相當於一個獨幕劇。而且觀眾不但不嫌煩,還覺得意猶未盡。
對於有人提出的對“相聲劇是否是相聲”的置疑,馮翊綱不以為意。他說,我們用相聲的方式思考戲劇,將快樂呈現給觀眾。
近年來,“相聲瓦舍”致力於華人地區的相聲藝術推廣,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進行表演與教學活動。2002年3月,馮翊綱、宋少卿拜相聲名家常寶華先生為師,並被收為關門弟子。當年11月,“相聲瓦舍”邀請常寶華赴臺演出,成功地將常寶華先生精湛的藝術推廣給臺灣的觀眾。
目前,“相聲瓦舍”年均演出100場,每年94%的運行經費來自票房。雖然行政部門補貼的經費僅夠支付回復觀眾來信的郵票錢,但馮翊綱認為,這種補助仍是對不少新興團體的支援。
他說,相聲從大陸漂移到臺灣,似乎一直是飄飄忽忽,沒有紮根。人們對相聲的創作源自對快樂的自發追求,人們希望在相聲中更自在地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