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5-12 22:37:58顏士凱

黑鷹計劃

風雨飄搖中走入京華影城,《黑鷹計劃》落幕走出來時,天色已顯暗澹。站在影城門口,雨絲持續自天墜下,一波波的人潮自對街湧來,對街那棟又老又大的建築物「台灣鐵路機廠」,在動盪不休的行人背後,隱約飄蕩出一股古怪的氣息。烤蕃薯的味道不知從何飄來,步伐莫名地在影城周圍繞走,再回到影城門口時,忽然想起《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是個很可笑的譯名,忽然想起馬克思慣於給別人取一些可笑的綽號時,忽然,《悲情城市》突然摔落腦海裡。

恐怕是,老鷹摔下來了。恐怕是,導演雷力史考特(去年他有兩部新作《神鬼戰士》、《人魔》)如神鬼般的場面調度,教片商採用一個完全背離電影事實的可笑譯名,一點不以為古怪。電影改編自一本小說而來,小說根據1993年美國派兵進入索馬利亞,逮捕當地一位搶聯合國糧食的軍事強人,這場美國自越戰以來傷亡最慘烈戰役的報導而來。電影展現影史前所未見的激烈巷戰,極盡暴露戰爭中血肉模糊的殘酷畫面,雷力史考特縱橫天上、地下/暴動的人群、崩潰的士兵/四平八穩的地圖、肢體破碎的器官間,無往不利。

白頭翁振翅於芒果樹間,無往不利地站立在飄搖的樹稍之上──《悲情城市》得獎那年,我走入法學院,在三樓的教室裡聆聽社會系的馬克思課程,夏日臨窗,馬克思戰不過窗邊輕飄醉人的白頭翁曼波舞姿,直到講課的教授嘆息說他當年的夢想是想當一名電影導演時。

美國人至今恐怕還為了究竟是什麼東西,主導這場恐怖之戰而嘆息吧?費城報社在網路上展現這場戰役的種種史實資訊,鉅細彌遺的程度(包括黑鷹被擊落的剖析圖,包括劫後餘生的美國戰士現況,包括當時收音機的現場報導錄音,包括該戰事中一切軍事裝備與用語)令人咋舌。

《悲情城市》為台灣拿下第一座三大國際影展中的最大獎後,引發當時不少人憤恨難平的激情,也很令人咋舌:「為什麼看不到坦克車在電影中出現?如此唯美的影像如何震撼人心!」十二年後,同一位導演的新作《千禧曼波》同樣令人咋舌:觀眾比看《悲》片更像困坐在教室裡,乖乖不得「曼波」的學生。

透過直昇機上的攝影機鳥看整座城市的索馬利人,四面八方蜂湧到黑鷹摔下來的現場影像,指揮本部的統帥幾乎不知如何是好──他無法理解索馬利群眾有如美式橄欖球員,一看到球掉在那個人身上,所有的人隨即瘋狂地蜂湧而上。

無法理解,一場慘痛戰役的精細資料庫中,敵方(索馬利人)的資料只是幾張照片存檔而已;很難理解,號稱要第一個面對二二八事件的電影,即便是動蕩不安的影像都少的可憐──當代的台灣人很難理解政局動蕩不安的社會,卻只能「創造」出老也安靜坐在教室裡,臨窗長眺外面白頭翁曼波的「心動電影」。

天色已暗,雨在飄、老也下不大;老聞到烤蕃薯的香味,卻不知它藏躲在何處,翻攪著令腳動蕩不安的爐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