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1 17:39:45海的一角

逐字‧逐自

最近開始著手整理在蘭嶼做田野的訪談錄音之逐字槁,逐字稿原則上就是把訪談的錄音帶中聽到的講話聲音,轉換成文字。
也就是我每天的工作是坐在電腦桌前面,戴著耳機、手指不斷的在鍵盤上游移,偶爾會自言自語、突然發笑,甚至抓狂貌,這是大致上逐字的畫面。
動態對焦的鏡頭,你還可以看到打逐字稿的人臉上,冒出涔涔的薄汗,身體的溫度上升,心跳、呼吸加快,感覺上是在快速的、一點也不含糊的進行敲打電腦之動作,在心理的狀態更是進入了另一次原元的時間空間,恍如完全置身現實世界之外。
從時間軸來看,打逐字稿的確是脫離現實的時間。原則上一卷一小時的錄音帶,需要6到8小時可以完成逐字稿的工作,也就是現實世界的6~8小時,但錄音帶的時間裡只有1小時,也就是人若身在錄音帶裡的時間脈絡中,是過得很慢很慢,只有現實世界的八分之一,已經逼近天堂的時間,就差沒有羽化成仙罷了;此外,因為逐字稿相當「耗能量」,所以打一個小時的逐字稿(實際只有打了10分鐘的錄音帶),相對需要很多休息的時間,平均估算起來,打一小時的逐字稿,需要躺下來休息一個半小時,也就是打一小時的逐字稿,還需休息一個半小時,換算起來:十分鐘的錄音帶的時間 = 現實世界的二個半小時。
聰明的你應該可以想到,我們人一天有24小時,有8小時要睡覺,4小時吃飯歇息好了,剩下的12小時處理逐字稿的工作,則可換算成48分鐘的錄音帶時間。簡言之,現實世界的一天,等於錄音帶世界的48分鐘。好吧,就算錄音帶裡頭是透過翻譯,有一半是達悟語可以略去不聽,大致上進度也只有48*2=96分鐘 / 天。
時間軸的另一個面向,牽涉空間的轉換。現實世界中,當你深入錄音帶裡的聲音世界,則是身處訪談的情境下,這些聲音可能是前幾個月或是數天之前的某次談話聲音,因為你要把聲音轉成文字,所以不得不又被拉回到訪談的脈絡,聽到那些自然逼真的聲音,我又像是回到蘭嶼的東清部落,與老人談天說地,一切的景象歷歷在目,情感流動錯綜,很多已經遺忘的談話內容又鮮活的繃出來,再度勾起在田野千迴百轉的思緒。每
每每聽錄音帶,我真不知自己是在蘭嶼,還是在花蓮,因為身體雖然是定住在花蓮慈濟大學女生宿舍13樓B棟28室裡,但是,心裡頭卻是在「蘭嶼」,這是停不下來的跳動:田野生活的點點滴滴在跳躍著,不連續的記憶,不連續的時空轉換,人物、時間、空間都可隨意組合,CPU處在高效能狀況下。最慘的還是,因為記憶體跟處理器不勝負荷,自己無法完全控制電源的開關,有時可以自己turn off、turn on,時而自動當機,時而run個不停,並且因為資料太亂,也無法做磁碟重組,說不定打打逐字稿還會發現訪談過程有缺的資料,也就是有許多bug出現。實在感覺自己就像是SPSS的分析軟體,自己要key 資料,還要跑分析。
天呀,真是有的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