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之後 《中年以後》曾野綾子
知天命之後 《中年以後》曾野綾子
114.3.19
耳邊傳來清脆鳥叫聲,
春天,6點,天仍濛亮
想起網路訊息228曾野綾子逝,享年93
剛剛閱讀完《中年以後》,正是她的作品。
讀著中年思緒漸理解,但身體漸退化的轉變,
晨3點半難眠,安靜冷冽的空氣,
心有戚戚焉的共鳴。
工作節奏仍未停歇,但身體是誠實的
留白,緩慢的加注
找生活的平衡!
隨筆摘錄~
2007
查2019-2025書
寫自傳,自讀未登出的故事 (懂得自我和解的方式
p53,有人僅知一些世間事、僅識某些世間人,就說那是“人脈”,
對我而言,能分享靈魂交融時間的朋友,比人脈更重要。
p75,愈到中年,喜歡的人越多。即使是年輕時無法原諒的人,也可以在中年以後看到那人光輝的一面。年輕時如果就擁有這種眼力,想必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換言之,人到中年,對人生和人的理解會更為深刻。
p90,必須開始會失去做準備。
思及還能用這個碗吃幾吃飯?也是一種別離。
人生並沒有太多時間享受書畫古董。
該想的是,即使擁有,也不自滿;沒有,也不覺得是悲劇。
在獲得東西的瞬間會害怕失去,是現世嚴苛的定律。
但反過來想,失去,也沒有什麼了不得。最痛心的,是失去摯愛的人。
p94,人並非一下子就死亡。而是機能緩慢壞死,和健康慢慢的訣別。
以中年為界,面對老年與死,是無法更改的劇本,不須驚訝也無須悲嘆。
那既不是我們的罪,也不是懲罰。做一個乾脆分手的人,是我最大的心願。
p201,無須介意旁人的評價,瀟灑的撤離戰線,善用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若能做到不依賴任何人、不回顧過去,自足、安靜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物。
p218,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沒寫出的小說裡。作家只寫了其中幾萬分之一而已。
到了中年,沒寫的那部分其實也看得到了。所謂危機管理,是將極端的部分以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即時尚未達到危機的程度,但我們仍被迫面對命運的挫折和緩慢的改變,並經常思考變化的可能,這是中年的使命。
上一篇:內省,種子《綠燈》馬修.麥康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