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5 23:18:42wei
一個新聞台的死亡
前幾個月,我不意間看到一位新銳作家的新聞台。
認識她的人不是那麼多,但請原諒我在這裡不說出她的名字,我不知道該怎麼訴說她的名字而不顯得猥褻扭曲。
那也是我第一次,第一次看到她的文章和名字。
初時看,感到有些晦澀,有些疏離,不是因為什麼艱澀的字辭或跳脫的思考,就像隔了一層玻璃,看得清清楚楚,可是觸不到;她將房間的陳設、週遭的景緻、生活的記憶描寫地那樣細微,寫到那些幽微處不由讓人心裡一寒:彷彿有人在玻璃後拍打著,可是面前的人卻置若罔聞。
她將那些帶著濃重感情的字眼用最日常的語調寫下,或者那就是她日常面對的,日日她將這些情緒一筆一劃刻下,紛紛雜雜的物事在她的腦中變形,她坦然訴說她自己,說她的人際關係無可救藥,說她連生活起居都顧不周全,說她「一分一秒都活埋在這種龐大的、不可知不可解的虛無裡慢慢窒息」。
那時我下意識地害怕了這種強烈的情感灌注,從她文章裡抽離,打算以後都不再來這新聞台。
我卻在google打上她的名字,發現她的新聞,也同時發現她不在了。
不在,我如此卑劣敘述一個人的缺場,就像投環、自縊、上吊、捐館…我們總是有很多說法代替死亡,可是死亡永遠無法被代替。
我們逃避所有如同死亡般沉重的事物。
如果死亡印證了什麼…
那之後,每隔不久我便帶著一股心焦回到她的新聞台,你要說好奇也行,但我一直害怕當我點進那介面時發現PChome終因台長的無法登入而使新聞台永久消失:你知道消失是什麼意思的,特別是對一個以文字寄生的人來說,縱然她寫了書,縱然這一切對她或無意義可言,然而我卻不得不抓住點什麼,這已經完全是為了我的自私了,不知道還剩下多少時間,我開始既緩慢又焦躁地想將那新聞台裡所有篇章閱讀完,不時因為那距離感而無以為繼,開了其他網頁觀看,而後調適心情再回頭閱讀。
「我大聲說:『這不是什麼血清素不平衡的問題,這是傷害。我沒有辦法消化這些傷害。』眼淚立刻流下來。」到了這時候,我們終於死心踏地相信文字了,明瞭她說的傷害確實傷害,不是造辭,不是強說,傷害,正如其名的傷害了。這時候悼傷和哀痛之辭終於擠滿了她的留言版,有人叫她好走,也有人對她不諒解,我關去不看,回到她的文章。
這時候我終於明白那是真的,如果死亡印證了什麼…
那便是那些事物,她曾說過的那些事物,就算我們一直不想承認,任由自己被矇蔽。確實與我們存在同一個世界。真的真的傷害是真的無法消化是真的痛苦是真的死亡也是真的別懷疑我真的不是我願意的這個世界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
我終於看完她張貼的所有文章,在某一天,也許只能算是囫圇吞棗地,一篇一篇點著,看完後我逃亡也似地點離那新聞台,好陣子不想再碰觸及感情的文章。
今天我發現那連結的位址已經不存在了,我把它從我的最愛裡刪去,想到有網友在她留言版裡提議要發起連署活動不讓PChome把這新聞台刪去,另個網友說等到這新聞台也不見,像一個生命有自然的消長,那才是最好的結局。今日這新聞台總算消失了,我不知道這是否是最好的結局。我在新聞台搜尋裡打上她的名字,發現她的新聞台簡介還殘存著;
對我而言,書寫僅僅是一種抵抗世界並且回溯時間的方式。瑪格麗特•莒哈絲:「寫作,能做到的就是這樣。」
是啊,就像她預言了一般,寫作,能做到的就是這樣。
只是這樣,今後我們學著以不完整的生命活下去。我們,活下去,生命不再那麼完整。
認識她的人不是那麼多,但請原諒我在這裡不說出她的名字,我不知道該怎麼訴說她的名字而不顯得猥褻扭曲。
那也是我第一次,第一次看到她的文章和名字。
初時看,感到有些晦澀,有些疏離,不是因為什麼艱澀的字辭或跳脫的思考,就像隔了一層玻璃,看得清清楚楚,可是觸不到;她將房間的陳設、週遭的景緻、生活的記憶描寫地那樣細微,寫到那些幽微處不由讓人心裡一寒:彷彿有人在玻璃後拍打著,可是面前的人卻置若罔聞。
她將那些帶著濃重感情的字眼用最日常的語調寫下,或者那就是她日常面對的,日日她將這些情緒一筆一劃刻下,紛紛雜雜的物事在她的腦中變形,她坦然訴說她自己,說她的人際關係無可救藥,說她連生活起居都顧不周全,說她「一分一秒都活埋在這種龐大的、不可知不可解的虛無裡慢慢窒息」。
那時我下意識地害怕了這種強烈的情感灌注,從她文章裡抽離,打算以後都不再來這新聞台。
我卻在google打上她的名字,發現她的新聞,也同時發現她不在了。
不在,我如此卑劣敘述一個人的缺場,就像投環、自縊、上吊、捐館…我們總是有很多說法代替死亡,可是死亡永遠無法被代替。
我們逃避所有如同死亡般沉重的事物。
如果死亡印證了什麼…
那之後,每隔不久我便帶著一股心焦回到她的新聞台,你要說好奇也行,但我一直害怕當我點進那介面時發現PChome終因台長的無法登入而使新聞台永久消失:你知道消失是什麼意思的,特別是對一個以文字寄生的人來說,縱然她寫了書,縱然這一切對她或無意義可言,然而我卻不得不抓住點什麼,這已經完全是為了我的自私了,不知道還剩下多少時間,我開始既緩慢又焦躁地想將那新聞台裡所有篇章閱讀完,不時因為那距離感而無以為繼,開了其他網頁觀看,而後調適心情再回頭閱讀。
「我大聲說:『這不是什麼血清素不平衡的問題,這是傷害。我沒有辦法消化這些傷害。』眼淚立刻流下來。」到了這時候,我們終於死心踏地相信文字了,明瞭她說的傷害確實傷害,不是造辭,不是強說,傷害,正如其名的傷害了。這時候悼傷和哀痛之辭終於擠滿了她的留言版,有人叫她好走,也有人對她不諒解,我關去不看,回到她的文章。
這時候我終於明白那是真的,如果死亡印證了什麼…
那便是那些事物,她曾說過的那些事物,就算我們一直不想承認,任由自己被矇蔽。確實與我們存在同一個世界。真的真的傷害是真的無法消化是真的痛苦是真的死亡也是真的別懷疑我真的不是我願意的這個世界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
我終於看完她張貼的所有文章,在某一天,也許只能算是囫圇吞棗地,一篇一篇點著,看完後我逃亡也似地點離那新聞台,好陣子不想再碰觸及感情的文章。
今天我發現那連結的位址已經不存在了,我把它從我的最愛裡刪去,想到有網友在她留言版裡提議要發起連署活動不讓PChome把這新聞台刪去,另個網友說等到這新聞台也不見,像一個生命有自然的消長,那才是最好的結局。今日這新聞台總算消失了,我不知道這是否是最好的結局。我在新聞台搜尋裡打上她的名字,發現她的新聞台簡介還殘存著;
對我而言,書寫僅僅是一種抵抗世界並且回溯時間的方式。瑪格麗特•莒哈絲:「寫作,能做到的就是這樣。」
是啊,就像她預言了一般,寫作,能做到的就是這樣。
只是這樣,今後我們學著以不完整的生命活下去。我們,活下去,生命不再那麼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