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9 00:46:10辛金順

陳凱歌電影〈和你在一起〉(第三組報告)

陳凱歌電影〈和你在一起〉的報告

導演生平:
陳凱歌,原名陳皚鴿,中國導演。1952年出生在北京一個電影世家裏,他的父親陳懷皚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導演,母親是高級編劇。文革期間,他的父親被下放到農村,遭到紅衛兵多次批鬥,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上完初中一年級的陳凱歌也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於1969年到雲南西雙版納景洪縣當了知青。

  在雲南偏僻的山村,陳凱歌當了3年的知青,一個偶然的機會,幾乎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他參軍入伍。直到1976年,陳凱歌回到了北京。在北京電影洗印廠當工人。1978年,當了兩年工人的陳凱歌參加了文革結束之後北京電影學院的第一屆招生考試。

  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陳凱歌被分配到了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畢業後的第二年,當時遠在廣西電影製片廠的張軍釗、張藝謀等人拍攝了《一個和八個》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陳凱歌也在廣西電影製片廠獲得了導演《黃土地》的機會。陳凱歌導演的第一部電影《黃土地》,整部影片有效的塑造了黃土高原的風土人情,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公映之後獲得很大成功,影片獲得包括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三個國際電影節大獎,對於當時還相對封閉的中國社會環境來說,《黃土地》的獲獎給中國停頓了十年的電影事業增添了信心,陳凱歌也因此一舉成名。

  《黃土地》取得成功後,陳凱歌連續拍攝了《大閱兵》,《孩子王》兩部獲獎電影,人們後來把這三部電影稱爲陳凱歌的“三步曲”,正是這三部電影讓陳凱歌在短短五年的時間裏奠定了在中國電影界的地位。 1993年,也就是陳凱歌導演生涯的第十年,他拍攝完成了一部影響深遠的電影——《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贏得得了法國嘎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此項大獎。《霸王別姬》的大氣和精美爲中國電影贏得了世界更多的尊重。《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以宏大的敍事方式,講述了一群京劇演員和那個時代下中國人遭遇的命運變遷。影片場面氣勢恢巨集,故事曲折,畫面精美,有外國評論甚至認爲這是一部完美的中國電影。這部電影爲陳凱歌贏得了極大的聲譽。

陳凱歌作品:
  1982 應聲阿哥
  1983 一葉小舟
  1984 黃土地
  1987 孩子王
  1991 邊走邊唱
  1992 霸王別姬
  1995 風月
  1998 荊軻刺秦王
  2002 溫柔的殺我
  2003 和你在一起
  2005 無極

劇情簡介
劉小春年幼時就拉小提琴,十三歲即身擁不少琴賽獎狀。對劉小春來說,小提琴一直是他最喜愛的興趣,是與從未謀面的母親之間一種珍貴的聯繫。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爲傲,對兒子寄予厚望和天真的野心。贏取區域性的比賽當然不足以造就一個盛名職業演奏家,劉成明白兒子能否成功全繫於北京的磨練。  

小春和父親於是離開家鄉,前往北京少年宮參加全國性的小提琴比賽。排名第五的比賽成績,對劉成來說,這意味著兒子大好前途的希望。經過不懈努力,劉成終於讓江老師同意收小春爲學生。單身的江老師桀驁不馴,傷感寡歡,不易相處。但終究在其指引下,小春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暫時擱下了天份上的琴藝技巧,全心投入地傾聽樂譜。這其間,小春發現初到北京時曾在車站驚鴻一瞥的漂亮女人:莉莉,就住在臨近的小樓。由於她,小春接觸到之前毫無概念的另一種世界。莉莉美麗俗豔,玩世不恭。莉莉成爲他少年的初戀,第一位知己。

偶然的送餐差事中,劉成聆聽了接受滿堂喝彩的一位年輕演奏家的演奏。他登門拜訪後者的恩師:余教授,希望小春在余教授的教導下能夠成功,離開無法擔保他演奏事業成功的江老師,卻不料反倒激起了小春的叛逆,恰好在這時,小春窺視出隱藏在莉莉美麗面孔下,一個戀愛中包養女人的焦慮,不時受男人欺騙的傷心失望,在心疼的感受驅使下,小春當了自己的小提琴買了名貴大衣給莉莉,劉成希望余教授教導劉小春的願望登時受阻。 

好在莉莉和劉成兩人多方設法,並說服了余教授教導劉小春小提琴。小春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為了讓劉小春捨棄阻礙其琴藝進步的親情,余教授泄露給小春一個秘密,亦即劉成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劉小春雖然情緒失控,然而在眾人的期望下,仍舊朝自己喜愛的琴藝努力鑽研,此時余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而不是林雨。

在比賽前夕,劉小春得知當初當掉,被別人買走而未贖回的小提琴,竟然是余教授買走的,頓時一直壓抑在心中的情緒爆發了……。最終,劉小春放棄了比賽,在情與利之間選擇了親情。


劇情探討
琴即情
初聽到《和你在一起》這片名時,便猜的到八成是部溫馨感人的電影,事實上本片也的確是如此,在看了片頭登場的父子之後,便更有了幾成把握相信這是部描述親情的電影,然而儘管劇情的走向如何大家心中都有底,然而《和你在一起》所講述的不僅僅是個親情的故事。

主人翁劉小春是個琴藝非凡的小孩,「琴」音即「情」,象徵的正是感情,劉小春母親所遺留給他的那把小提琴,則象徵著「親情」。本片用感情為軸貫串全片,片中處處可見有情與無情的對比。

人物情與無情的對比
江老師是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心性高傲、鬱鬱寡歡、頹廢,不但壓抑自己對女同學的感情,也固執的不肯認錯。受到劉小春離開之後的影響,從未認錯的江老師終於也改變了,從煥然一新的外表就可看出,經過劉小春點破之後,江老師已經走出了他的心結,也代表著江老師從原先那個壓抑感情的古怪老師,轉變成了有感情的人。

莉莉是一個被別人包養的小女人,也是個包養小白臉的大女人。雖然她個性豪放、敢愛敢恨。然而從她喜怒無常的情緒和要求男友說情話的任性,可看出她擔心愛情被背叛的不安全感。莉莉也是個沒有感情的人,她的愛情全都是建立在虛情假意的基礎上,直到劉小春買大衣送她讓她受到感動變的有了感情。

對從小便沒有母親的劉小春而言,莉莉代表的則不僅僅是劉小春單純的戀母情節,也是青澀的愛情投影。劉小春初見莉莉與男友親熱時好奇的眼神、偷偷藏著的女人圖片、心疼莉莉而賣掉小提琴幫莉莉買大衣,這些行為都可看出劉小春對異性有著一種懵懵懂懂的愛情好奇與期待。也因此劉小春對莉莉的感情不僅僅友情,還夾雜了投射性的親情跟愛情。

劉成雖然外表看似淳樸,然而在淳樸的外表底下則有顆機巧的心。姑且不論劉成要兒子學琴的動機究竟是為了追求名利,還是單純的認為學琴是幫助劉小春解開身世之謎的契機,或者兩者皆有。劉成只盲目的希望小春成功,而不考慮小春對音樂的興趣,仍代表劉成也是個無情的人。然而最後劉小春也激起了劉成埋藏在心底的親情,最後劉小春選擇拋開名利不去比賽,在火車站見到兒子時驚訝的劉成,露出的不是兒子未能去參加國際大賽的失望,而是緊緊的擁抱,劉小春讓劉成也有了感情。

余教授是個非常嚴格且不茍言笑的教授,起初對劉成說自己小孩是天才的言論不屑一顧;劉成將撿到小春的事情含淚全盤扥出,余教授也不予置評;莉莉去學校找余教授時,給沒面子的趕出教室,從中可以感覺出余教授的個性嚴苛到有絲無情。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面對劉小春的叛逆時,余教授十分的軟化妥協,好言相勸,就是希望劉小春繼續的學琴,姑且不論是惜劉小春這個才,還是認為劉小春如果成功可以替他帶來名利,余教授的確轉變了之前鐵面無情的形象。

林雨則也是從無情到有情,雖然說她始終敵視劉小春,然而劉小春的介入也讓林雨發現到自己有多愛音樂,即使林雨對劉小春的說辭不一定為真,即使林雨可能喜好名利更甚於音樂,我們都不能完全否定也許林雨有真正愛好音樂的那份情。
景物情與無情的對比

片初的時候,劉成跟劉小春居住的鄉村很有情味,可從劉成雇主對劉成父子倆的態度、劉成雇主生子宴客四方、剃頭師父不跟小春死要錢、劉成和小春即將前往北京時鄉人的廣播以及臨上小船時鄉人的關心看出。然而北京則是另外一個樣子,在繁華的大都市背後,劉小春居住的地方破爛不堪,可看出都市發展背後的問題之外,片中到處可看出北京的無情,像是江老師跟鄰人的吵架、劉成在北京找工作時對他冷眼的雇主等等。電影中偶然夾雜了劉成工作時辛苦樣子,與其是在陳述劉成為了兒子賺錢的辛苦,從劉成不快樂的樣子也可以感覺的出北京的無情。

情的轉換
情感有很多種,友情、愛情、親情等等,人皆有之,只是每種感情各人看重的程度有差異。在片中,小提琴象徵了感情,不過我偏好深入點認為那是親情。當小春的心裡面看重愛情的時候,他將琴賣掉來買大衣給莉莉,代表在他心目中此時愛情暫時獲勝親情,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當劉成暴怒撕掉獎狀時小春無動於衷,而劉成撕掉小春收藏的女性照片時小春卻動怒了,因為在小春心中此時愛情是比親情重要的。

賣掉小提琴之後,小春和父親的關係陷入了一種低迷,即使父子倆仍有親情,即使余教授跟劉小春提起小春不是劉成親生的,小春心裡不願相信。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劉成堅持不肯留下看小春比賽可看出,劉成跟小春心裡都有了疙瘩。片尾小春找回了以往的琴,於是也從以往的回憶之中找回了親情。

火車站的意義
火車站代表的是把兩個人連結在一起,讓他們建立起感情,像是一開始在北京火車站小春跟莉莉的相遇讓他們日後建立起感情;劉成撿到小春也是在火車站;而片尾劉成跟小春火車站的送別也讓他們的親情更加緊密。

興趣與名利的對比
同為老師,江老師跟余老師的對比很明顯。江老師是興趣跟藝術至上的象徵,像是個不屑為五斗米折腰的讀書人,懂得如何以琴自娛;而余老師則是較重名利,像是有商業頭腦的精明人,把成名的結果看的比學琴快樂的過程還要重。

劉成望子成龍的心態反映了現代社會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弊病,也象徵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是建築在名利之上。

最後結局則是興趣跟藝術戰勝了名利,劉小春寧願選擇去火車站給父親送行,而放棄比賽機會給一心想追求名利的林雨。

有趣的是,陳凱歌扮演的就是重名利的余老師,而《和你在一起》也正是陳凱歌開始朝向商業化起步的電影,也因此《和你在一起》是陳凱歌電影開始遭受批評的開始,批評的人大都認為本片的結局過於煽情、太朝商業化妥協。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商業化跟藝術化就不能夠結而為一嗎?就像音樂難道不能夠在追求藝術跟興趣的同時也兼顧名利嗎?陳凱歌扮演余教授,也許正要帶給我們這樣的省思。

結局的意義
結局有很多意義。第一、透過畫面的不斷剪接對比,象徵著最後劉小春選擇了把音樂當作興趣跟藝術的路。而林雨則是選擇了名利的路,但也不能完全的否定掉她愛音樂,也許選擇在大眾前表演是她對音樂的看法,或是她對自身的一種能力認同,然而跟劉小春相比,林雨學音樂的動機的確是比較世俗的。

第二、劉小春犧牲了去國際比賽的機會,而選擇了到火車站幫父親送行,看似劉小春失敗了。然而本片要告訴我們的是,如果為了成功就必須要捨棄掉親情跟友情,那成功也沒了什麼意義,還不如擁抱親情、友情這些心裡面的情感。這也代表了劉小春是個有感情的人,感情又一次的扮演了貫串全片的角色。

這個結局應該有受到陳凱歌以往背景的影響,陳凱歌父親在文革時遭受批鬥,當時年幼的陳凱歌為了自保,也跟著批鬥的人群上前推了父親一把。事後這件「背叛」成了陳凱歌心中的陰影,也因此《霸王別姬》說的是一個結局有關「背叛」的故事。在本片裡最後結局兒子寧願選擇親情,也許這代表的是陳凱歌回顧以往對自己所作所為的懊悔。

第三、當劉小春在火車站急著找尋父親的同時,導演巧妙了剪接了以前劉成在火車站急著找尋劉小春的生父母的情節。這段很巧妙的將過去跟現實結合了起來,雖然時空不同,但是劉成急著找尋小孩親生父母跟劉小春急著找尋父親的感情是一樣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結局並沒有很清楚,而是留給觀眾很大的想像空間,劉小春是繼續留下來學琴?或是跟父親回家?這全看觀眾的想像,令人產生回味無窮的餘韻。


美國黑金 2020-02-26 01:36:51

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