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8 18:04:38

公主向前走

這是我喜愛的書其中之一,擁有這本書好多年了,每次翻閱總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剛接觸心理諮商時,在那本書中讀到內在小孩存在、情感與理智拉扯、壓抑教條下所產生出的悲哀;也在當中學到真實有時需要人選擇看清、尊重是愛的一部份、人唯有理解並愛自己才有力量選擇他要的快樂、幫助人往往不見得是件有益於他人的事……。那時的我每每為書中一些很淺的話所感動,

譬如「上一次因為一束紅玫瑰而滿心歡喜是什麼時候?」「快樂是一種選擇」「人們總是看不見他還沒準備要看得東西」「跟著你的心走」….在當下那就像書中所謂的真理一般,深深吸引我,我也覺得我必須走向真理之路,面對自己心中的恐懼懷疑;衝破自己的幻象;辛苦的為自己認為順理成章的生活找出一種真實存在的價值;不斷的在感性與理性間對話,讓自己能夠做一個成熟的人;學習愛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愛別人;在過程中我開始覺得自己似乎充滿了包容、仁慈、了解甚至更加能同理別人,協助別人;可是也在當下覺得自己似乎越來越超乎心力的疲累。










念完碩士我又重讀了這本書,可是我卻出現了一種充滿質疑與認同的矛盾!理論上人的確應該要去看清自己本身的樣貌及周遭關係的脈絡性,但所有的追溯對人來說並非是必須絕對的,因為人常希望存在於一種安全環境中,因為習慣及穩定對人而言是比較舒服的狀態,但心理學卻不斷的要人去看清那樣的狀態是不是真的舒服、甚至質疑他的舒服是一種幻象,這導致一種分裂的情緒,讓人時時在快樂時還要區辨這樣的快樂是如何被選擇出來的。但我卻覺得人建構自己的存在,有時建構出來的世界其實就是人感到愉快的世界,就算他沒有痛苦或清楚的區辨,對一個人來說未嘗不是好的;又何須要費盡心力的去證明自己建構的世界是真實的自我需要呢?不需要就不會如此建構了!如果完美追尋是某人的一種生命使命(就像公主)那又何須說這是別人所強加灌輸或是規訓所導致的呢?或許有時追求完美的確不是自己要的,可是也不見得要向書中所言「走向真實及真理」,因為這樣的話語似乎也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教條及牢籠,告訴閱讀者你必須走向真實、面對一個更深的自己,如果沒有呢?

這本書給我不同的思考,但最終都會回到一個主題中,那就是:人為什麼需要某些形式或規範來看待自己的存在?存在這件事似乎不需要說,你就是存在,不需要經由言說的方式來表現;也不需要透過某種反思的方式,來證明你存在的價值;活著就是一種存在的表示,那又何須不斷的追尋所謂的真實自我呢?所謂的真實自我又只是另一種無形的牢獄,來禁錮自己,不是嗎?

上一篇:達文西密碼

下一篇: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