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2 16:57:52娟子

土耳其 總統府發請帖,戴頭巾的都不給?

中國時報   國際新聞   921102

土耳其 總統府發請帖,戴頭巾的都不給?

 十月廿九日是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八十周年紀念日,總統府共和節酒會主辦單位,發給宗教派政黨「公正發展黨」國會議員的請帖並沒邀請夫人們,而給其他人的請帖卻註明「賢伉儷」,這種差別待遇在土耳其輿論界引起了爭辯,主因是去年十一月選舉後上台的「公正發展黨」國會議員的夫人,大半是包頭巾的。雖然只是一塊輕飄飄的頭巾,在土耳其卻是不能承受之重。

 一塊頭巾、兩個世界

包頭巾的未必腦筋封閉,沒包頭巾的,未必心胸開放。

 一個包頭巾的護士不能在公立醫院服務,因為護士有規定的制服與頭飾;在公家機關,女公務員一律禁止包頭巾;如果你要在軍人之家為身為軍人的兒子舉行婚禮,那你自己不能包頭巾,就連包頭巾的親友也不能受邀,而一個包頭巾的少女依大學服裝儀容法的規定,不能進入課堂,甚至於校園。於是有的大學門口的傳達室,允許包頭巾的女學生在裡頭,拿下頭巾或者戴頂帽子,甚至戴個假髮再進校園。有所大學校門口前的地下道,甚至被當作換裝處所,包著頭巾的女學生走出地下道時,已經拿下頭巾,下了課從地下道出來,又包上頭巾。

 凱末爾的改革變調

 這一切稀奇古怪的做法,追根究柢都是為了貫徹一九二五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服飾改革政策,他指示:「要做文明人的土耳其人,就要從頭到腳向所有人表現出是一個文明高尚的人。」於是他要土耳其男人丟掉源自希臘的費斯帽(紅氈帽),戴上西式高禮帽、巴拿馬便帽或者鴨舌帽,脫掉燈籠褲穿上西裝褲,還要打上領帶。

 他又不忍心土耳其婦女在八月的溽暑中,蒙著面紗出門,提議婦女們:「扯掉面紗,將臉展示出來,讓雙眼能更清楚地看這個世界。」凱末爾的原意是要讓數百年來受阿拉伯文化影響,被擺在後宮、內室的女人,能夠走出柵欄、面紗,接受教育、踏入社會,在一九三○年就能享有許多歐洲國家女性所沒有的選舉與被選舉權。

 回教信仰變成原罪

 但是土耳其共和國多年來標榜的世俗主義( secularism),也就是政教分離主義,焦點卻集中在頭巾上。凡是遵守古蘭經上真主的要求包上頭巾,標志虔誠與謙卑的女子,不管是否有政治意圖,都被西化派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

 有些西化派的大學校長、教授會揮舞著政教分離的尚方寶劍,時時高喊別讓土耳其變成伊朗,於是當一個教師一視同仁地對待包頭巾的學生時,就會傳出他是支持宗教政黨的耳語,在這種情況下包頭巾問題被泛政治化,受害的是那些為了傳統習慣或是宗教虔誠而包頭巾的女學生,這些學生往往比一般女生更認真上進才能爭取到上大學的機會。

 政治鬥爭的工具

 其實也難怪西化派杯弓蛇影。土耳其處在阿拉伯國家之間,又具重要戰略地位,基本教義派隨時蠢蠢欲動。也發現過在外國資助下,財力雄厚的各種基金會,以提供獎學金的方式誘騙女學生包頭巾,到校園爭取教育人權。面對來勢洶洶的回教力量,土耳其西化派用西方有色眼光來看國內回教團體的活動,自然產生捍衛共和國的使命感。總統府酒會請帖事件暴露的心理就是:「這是我們的共和國,不是你們包頭巾的共和國。」其實,包頭巾的未必腦筋封閉,沒包頭巾的,未必心胸開放,那真的只是一塊輕飄飄的頭巾,但是在土耳其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後,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


Copyright 2003 China Tim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