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1 12:14:10黃色無尾熊

收垃圾的碩士 最後一聲銅鑼 打開心靈的羽翼 小故事與默想 史丹佛

收垃圾的碩士



我有一個年紀滿輕的朋友,他是國立大學研究所碩士班的高材生,出身在一個家世平凡的家庭。他爸爸是個大廈警衛,為了貼補家計,兼差幫大廈的住戶清理垃圾,數十年如一日。

顧念爸爸賺錢的辛勞,他一有空,便到爸爸上班的大廈幫忙,上上下下每一個樓層,挨家挨戶地收垃圾、到垃圾。有一回他穿著輕便的汗衫短褲,推著收集垃圾袋的手推車,和一對母子共乘電梯上樓。母親逮著機會,在電梯裡滔滔不絕地現場教育她的小男孩:「你要用功念書,將來才不會像他一樣,長這麼大,除了幫人倒垃圾之外,什麼也不會,是個沒出息的人,注定要貧窮一輩子!」

母親講話非常尖刻大聲,完全無視於他的存在!他忍著忍著,直到他要到達的樓層到了,才推著車子步出電梯。臨走時,回過頭去,也「勉勵」小男孩一番:「小弟弟,你一定要用功念書,不要像我一樣。我國小國中的時後,老是考第一名,高中不小心就考上建中,大學不小心就考上政大,考研究所不小心又考了第一名!千萬不要像我這樣沒出息喲!」

那個母親後來得知他是警衛的兒子,利用餘時間來幫忙爸爸忙的,特地來向他道歉。我朋友正色地告訴她:「清道夫不是沒有用、沒出息的人!他們或許在金錢物質方面貧窮,但絕對不是一無是處。妳不是應該跟我道歉,妳應該跟所有的清道夫道歉!」

職業不分貴賤,這句話,到底是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課本上的教條,還是確實根植在每個人的思考模式中呢?再想想,如果每個人都當教授、醫生、律師、經理、董事長等等高薪高社會地位的工作,那麼,誰來清運垃圾、修築馬路、種植蔬菜?

顯然可見,是社會中下階層的人口付出勞力血汗,才讓上階層的人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啊!上階層的人有什麼權利可以輕視中下階層的人呢?又有什麼理由可以認定他們是人生競技場上的「失敗者」呢?
最後一聲銅鑼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裏等他們。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裏做什麼?

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

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裏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好活。

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

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聲。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洩了氣的皮球。

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銅鑼聲。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

到了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這個有錢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還正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當一個人處於絕望的時候,若能展現積極樂觀的一面,承擔眼前的一刻,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銅鑼會響,也不必特別去聽那一聲銅鑼的聲音。絕望將不再是絕望,卻反而可能是另一個轉機呢!

人生也是如此,不必在意死亡的到來,因為有生就一定有死,要在意的是,當你有生之年,能否好好的把握,過好每一個日子!

當手中只一顆酸檸檬時,你也要設法將它做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汁。
打開心靈的羽翼



一天,小明,七歲大的小男孩,和一個背部嚴重彎曲的小孩熱鬧的玩了起來。開懷的笑語驅散了原本存在於兩人間的陌生與防衛,兒童的情感表達往往是最直接的,但純稚的他似乎對這位新玩伴身體上的異樣毫無反應。

玩累了,兩個人都坐了下來,四目凝望良久之後,小明心裡似乎突然明白了些什麼,他篤定的站了起來,走到小孩的身邊,以得意的口吻說,我知道你的背為什麼彎彎的。

意識到自己很可能被這個剛認識的朋友直接的刺及傷處,小孩此時採取最安全的自衛:沉默不語。此時的他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小明不改先前的口氣,依然不放過的說:「我知道裡面裝什麼,你知道嗎?」

「不知道。」小孩無力的回答。小明終於遏抑不住心中的喜悅, 以綻放的笑容迫不及待的對小孩說:「彎彎的身體是個竹簍子,裡面裝了一對還沒有被上帝打開,那天使的翅膀。」

多少時候,我們希望自己像是那小孩,能被別人接納、被了解,甚至連自己的缺陷都能被欣賞,以正向的眼光來看待。但更多的時候, 我們更應該期許自己像小明,帶給他人鼓勵、安慰、與扶持。我們每個人都在朝向自我實現的大道上邁進,但是,讓你我在完美自己的同時,成就別人。
小故事與默想



一、有一隻狐狸想溜進一座葡萄園中大啖一頓,但是柵欄的空隙太小,牠過不去 ,在狠狠的節食了三天之後,牠總算可以潛進去了。但是當牠痛痛快快的吃完之後,卻又鑽不出來,只好又在裡面餓了三天,才又出來。這隻狐狸感慨的說:「 忙來忙去,還是一場空。」

你最近在忙什麼?是否有著一種無奈和苦悶?把心中的感受向信任的人傾吐出來,不要讓自己忙來忙去,還是空忙一場。

二、有一個人由於船難,獨自在救生筵上漂泊了許多天,靠著雨水和飛魚艱苦的維持生命。獲救之後,別人問他內心的感受為何?「我只要有足夠的食物能填飽肚子,有充足的水可以解渴,我這一輩子就心滿意足了。」

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任何一點的東西都會讓我們覺得心滿意足。是否我們已失去當初單純的心?以致慾望不能獲得滿足,反而造成無窮的苦惱?

三、有一個富翁因為實在太富有了,所以凡事都要求最好的。有一天他扁桃腺發炎,照理這不過是一個小毛病,任何一個耳鼻喉科的大夫都可以看得好,但是由 於他求好心切,他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好的醫生來為他診治。他花費了無數的金錢 ,走遍各地尋找醫病高手,他一地一區的走,每個地方都告訴他當地有名醫,但是他認為一定還有更好的醫生,所以他又繼續在找。直到有一天他路過一個小村莊,扁桃腺早已惡化成膿,病情變得非常的嚴重,必須馬上開刀,否則性命難保 。但是當地卻沒有一個醫生,這個富有的人,居然因為一個小小的扁桃腺發炎而一命嗚乎!

你是否在生活中給自己太高的期許,所以你反而不能好好的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思想你目前所有的,包括:工作、家庭、事業、生活、人際關係,學習從其中珍惜與感恩,並且以歡喜的心去付出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史丹佛大學的由來



好幾年前,哈佛的校長對人的錯誤判斷,付了很大的代價。

一對老夫婦,女的穿著一套褪色的條紋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則是穿著布製的便宜西裝,也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校長的祕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老土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

先生輕聲的說:「我們要見校長。」

祕書很不禮貌的說:「他整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說:「沒關係,我們可以等。」

過了幾個鐘頭,祕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自己走開。他們一直等在那裡。祕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

校長不耐煩的同意了,校長很有尊嚴而且心不甘情不願的面對這對夫婦。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他很喜歡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樂。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裡為他立一紀念物。」

校長並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

女士很快的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仔細的看了一下條紋的棉布衣服及粗布的便宜西裝,然後吐一口氣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建築物超過七百五十萬元。」

這時,這位女士沈默不講話了。

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只見這位女士轉向她丈夫說:「只要七百五十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建一座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她的丈夫點頭同意。

而哈佛的校長覺得很混淆和困惑。就這樣,史丹佛先生夫人(Mr. and Mrs. Leland Stanford) 離開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來紀念他們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