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0 11:57:53幻羽

☆☆ 地球上的-*山*☆☆

                        ☆☆ 地球上的-*山*☆☆

地球上的山形成,是經歷過火山作用或大陸漂移(板塊碰撞)而產生,而引起褶皺、斷裂、隆起、沉積及侵蝕等地理因素。如喜馬拉雅山脈,就是歐亞大陸板塊及印度-澳洲板塊兩個大陸板塊之間互相碰撞對方而產生的板塊擠壓運動;而北美東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脈就屬於古大陸地形,後遭侵蝕作用後形成現貌。 

地理學上的山外側陡峻且比丘陵要高。沒有普遍接受的於對山的定義。高度、體積、坡度、和其他山的間隔及連續生都曾用來作為定義山的方式。在牛津英文字典中,山的定義是「地表的自然高度,相較於周圍地勢,有突然的昇高,而且其高度和鄰近的高度相比,有顯著的昇高。」。 

一座山是否被稱作山取決於當地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最高點被稱為戴維森山,雖然它只有300公尺。而俄克拉何馬州勞頓附近的史考特山從周圍到山頂的高度是251公尺。Whittow的自然地理詞典提到「有些作者認為超過600公尺才是山,較低的只能視為丘陵。」 

其他對山的定義包括: 

1.最高點高於底部至少2500米

2.最高點高於底部1500米-2500米,坡度大於2度

3.最高點高於底部1000米-1500米坡度大於5度

4.當地(半徑7公里)海拔大於300米,300-1000米

按照這個定義,山覆蓋歐亞大陸的33%,南美的19%,南美的24%,非洲的14%。作為一個整體,地球24%的面積是山地,10%的人生活在山區。世界上大多數河源自山,半數的人依賴於源自山的水。地球上最高的50座山脈都在亞洲。 

行星地質學涉及行星的山區,在這個科學裏山通常稱作montes (單數 mons)。太陽系裏最高的山是火星的奧林帕斯山,海拔21229米。

安第斯山脈的山峰是秘魯很多河流的源頭 

一般的高山,或是接近地極區域的山會達到大氣層較高的地方,故氣溫和氣壓都會較平地低。通常這些山會發生冰川作用,同時亦會在冰凍時導致侵蝕作用,這些作用就會形成了各種不同形狀的山峰。有些高山會有冰川融化而形成的冰川湖,例如在不丹就大約有三千多個冰川湖。山在長久時間的風化或侵蝕下,就會造成山的各種外貌和特徵,故在氣候的影響下,地球中不同地區的山也會有各種不同的形態。 

雖然山的高度會造成與太陽的距離接近,但山區的氣溫仍會較平地低。原因和太陽照射地球,使溫度昇高的方式有關。太陽直接照射地面,使地面溫暖,而溫室效應的影響會將熱再反射到地球,使得低海拔的空氣比較溫暖。當高度提高時,溫室效應的影響下降,因此溫度也隨之下降。在一般的情況下,最接近地面的氣溫都是最高的,而海拔高度每上升一百八十公尺,氣溫就會降低攝氏1度。 

山對人類的居住來說,較不適合,故大多數的人類偏向習慣居住於平坦的地面(除非必要性),因為山區的氣候通常較惡劣,且在受到地形的限制下,無法發展成較大的都市,但是坡度較緩的山區仍適合耕種。在高海拔地區,由於較缺乏氧氣和較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的關係,所以居住的人更是稀少。另外,四成至五成以上生活於低海拔地區的人一旦待在三千五百公尺以上的海拔高度超過數小時後都會造成高山症(一種人體在高海拔地區由於氧氣濃度過低而出現的疾病)。 

在現代,山主要的用途是提供人類休閒或娛樂,而其它小用途有包括了伐木業、採礦業或放牧。有些山的山峰提供了美妙的景觀,能夠吸引觀光客前去參觀。而山峰之到達的可能性則受到了其高度、坡度、緯度、地形以及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公路、纜車是使山峰之到達更為方便的常見設施。而山區提供給人類的娛樂包括了徒步、登山、露營、攀岩、攀冰、滑草、滑雪、單板滑雪等。

「山」的圖片搜尋結果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在亞洲喜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瑪峰,距海平面的高度為8848公尺。太陽系中最高的山是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高度是21229公尺。

山是地面上被平地所圍繞的具有較大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而凸起的地貌區。山離地面高度通常在100米以上,包括低山、中山與高山,是否被稱作山取決於當地人。

山一般是因板塊碰撞或是火山作用而產生。山會因河流、氣候作用或是冰河而慢慢侵蝕。有些山會形成單獨的頂峰,不過大部份的山會連在一起形成山脈。 

高山上因為高海拔而出現高山氣候,氣溫會比海平面低,因此會影響高山的生態系。不同的高度會有不同的動植物,由於其氣候及環境較不適宜居住,高山上的農業較平地少。有些休閒娛樂和高山有關,例如爬山及滑雪。

阿爾卑斯山上的沼澤濕地 

山腳和山頂的高度落差很大的山往往會有多樣的生態環境。從山腳下到山頂會因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態景觀或生物圈。其形成主要是因為在一特定高度範圍內的動植物群無法生活在該區域之上或之下(原因為氣候之不適應),導致該生物群僅出現在一座山的特定高度。總的來說,這就是微氣候所造成的結果。 

山上較冷的氣候會影響居住在高山上的動植物,特定的動物植物一般會趨向生長在某一特定的氣候環境下,因此隨著海拔及氣候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生態系,稱為海拔區劃。在一些乾燥氣候的區域,山上的降雨較多及溫度較低,也加強了海拔區劃的情形。 

有些海拔區劃中的植物及動物會只出現在某一區域中,因為海拔較高及較低的地區不適合動植物的遷徒及生物擴散l生長。這様的情形一般會稱為天空島。 

海拔區劃一般會有固定的形式。海拔最高的區域,樹木無法生長,不論是否有其他生命,這個區塊是阿爾卑斯氣候,土壤為凍土層。在樹木線下方是副阿爾卑斯氣候,會有耐寒耐乾的松柏門植物。海拔再低的區域有山地森林,一般仍以松柏門為主,但在熱帶地區,則會有開花植物甚至是雨林。 

「山」的圖片搜尋結果

山可以受到自然界中各種影響而有不同的外貌。有些山是火山,其外貌受到其岩漿的影響;有些受到其冰川作用的影響;有些則會受到板塊碰撞的影響。到最後,經過種種因素而形成不同的山依據其組成的岩石種類可以分成許多類型(以下舉出其中幾個例子)。

火山種類-破火山口或超級火山、火山渣錐、海底平頂山、冰火山、火山穹丘、泥火山、盾狀火山、層狀火山、海底火山。

岩石種類-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

相關圖片

世界高山

1.珠穆朗瑪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848米-中國/尼泊爾

2.喬戈里峰(K2)-亞洲-喀喇崑崙山脈-8,611米-中國/巴基斯坦

3.干城章嘉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586米-印度/尼泊爾

4.洛子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516米-中國/尼泊爾

5.馬卡魯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463米-中國/尼泊爾

6.卓奧友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201米-中國/尼泊爾

7.道拉吉里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167米-尼泊爾

8.馬納斯盧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163米-尼泊爾

9.南迦帕爾巴特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125米-巴基斯坦

10.安納布爾納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091米-尼泊爾

11.加舒爾布魯木I峰-亞洲-喀喇崑崙山脈-8,068米-中國/巴基斯坦

12.布洛阿特峰-亞洲-喀喇崑崙山脈-8,047米-中國/巴基斯坦

13.加舒爾布魯木II峰-亞洲-喀喇崑崙山脈-8,035米-巴基斯坦

14.希夏邦馬峰(高僧贊峰)-亞洲-喜馬拉雅山脈-8,013米-中國

15.加舒爾布魯木III峰-亞洲-喀喇崑崙山脈-7,952米-巴基斯坦

世界八大頂峰,或稱為七大洲八大高峰,是七大洲中的八座最高山峰的統稱。於攀山界來說,能夠完成攀登八大頂峰是人生其中一個最大的成就。 

八大頂峰包括:

1.亞洲-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公尺-首次成功攀登1953年

2.南美洲-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公尺-首次成功攀登1897年

3.北美洲-迪納利山-海拔6,194公尺-首次成功攀登1913年

4.非洲-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公尺-首次成功攀登1889年

5.歐洲-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公尺-首次成功攀登1874年

6.大洋洲-查亞峰-海拔4,884公尺-首次成功攀登1962年

7.大洋洲-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公尺-首次成功攀登1840年

8.南極洲-文森山-海拔4,892公尺-首次成功攀登1966年

Mount-Everest.jpg

1.亞洲-珠穆朗瑪峰

聖母峰(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地球第一高峰。中文稱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或稱聖母峰。尼泊爾語稱薩加瑪塔峰,西方稱埃佛勒斯峰(Everest)。 

珠峰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緯 27°59′15.85″,東經86°55′39.51″,北坡在西藏定日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索盧坤布縣境內。2005年10月,中國國家測繪局公告,珠穆朗瑪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公尺(29,017.2英尺)。尼泊爾仍沿用雪蓋高8,848公尺(29,029英尺)。

珠峰全年平均溫度為-29°C,被稱為世界第三極。近年來,由大約15000個冰川和世界上最高的若干個山峰組成喜馬拉雅冰川正受到全球暖化的巨大威脅,冰川面積減少。   

珠峰地區居民稀少,中尼兩國皆在此設立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尼泊爾薩加瑪塔國家公園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88年,中國設立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包括西藏自治區的定日縣、聶拉木縣、吉隆縣、定結縣,面積為3.38萬平方千米。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皇輿全覽圖》稱「朱母朗馬阿林」,是最早的文獻記載。1856年,英屬印度測量局公布經緯度及海拔。1865年,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命名為「埃佛勒斯峰」。1952年,中國正名為「珠穆朗瑪峰」為正式名稱。 

1961年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王國邊界條約》約定兩國邊界線走向。其中,「珠穆朗瑪峰(薩加·瑪塔)和洛子峰,到馬卡魯山」線北為中國領土,線南為尼泊爾領土。201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考慮到珠穆朗瑪峰是中尼兩國友誼的永恆象徵,雙方願推進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合作。雙方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

Monte Aconcagua.jpg

2.南美洲-阿空加瓜山

阿空加瓜山(西班牙語:Aconcagua,西班牙語發音:[akoŋˈkaɣwa]、克丘亞語:Aqunqhawaq),為南美洲最高峰,海拔6,961公尺,也是亞洲之外最高的山峰,亦為西、南半球最高峰。屬於南美洲西邊的安地斯山脈,座落在阿根廷門多薩省,距離該省省會門多薩西北112公里,距離智利邊境15公里,為冰川山系。由安地斯山脈的造山運動形成,命名為阿空加瓜是因顏色Arauca(又稱Aconca,在克丘亞語中寫為Ackon Cahuak)。 

阿空加瓜山峰頂較為平緩,東南側雪線4,500公尺,厚約90公尺,發育有現代冰川,西側無終年積雪,山麓多溫泉。

阿空加瓜山比起其他高山如喜馬拉雅山,算是容易攀登的,通常都是由山的北面攀登,雖然海拔相當高,但可不需氧氣瓶就能登頂。歷史上最快的登頂時間為1991年所紀錄的5小時45分。會經過三個營地。此外,另一條登頂路線是由阿空加瓜山的波蘭冰川越過,在波蘭冰川有營地可休息。較為艱難的攀登路線是由南面登頂,因非常陡峭。 

第一次登頂紀錄為1897年1月14日由英國人愛德華·費滋傑羅(Edward Fitzgerald)所率領瑞士登山隊所締造。目前攀登阿空加瓜山需要申請入山許可,價格依季節不同,由門多薩省阿空加瓜公園管理處發出。據公園管理處統計,每年有3000人攀登阿空加瓜山,70%的人能夠登頂。

Mount McKinley and Denali National Park Road 2048px.jpg

3.北美洲-迪納利山

德納利(北阿薩巴斯卡語支、英語:Denali,/dᵻˈnɑːli/,直譯「高山」),1917年至2015年官方名稱為麥肯尼峰(另譯作麥金利峰,英語:Mount McKinley),位於阿拉斯加州東南部、阿拉斯加山脈中段,海拔6194公尺,是北美洲最高峰,也是美國的最高峰。它的俄語名稱是Большая Гора,羅馬化:Bolshaya Gora,意思是「大山」。

德納利山地區擁有變幻莫測的高山風、典型的北極植被以及野生動植物。這裡大部分地區終年積雪,山間經常濃霧不斷,霧氣在皚皚白雪中繚繞瀰漫時,幾百米之外的景物便不可見。夏季,德納利山的青青山坡上鮮花盛開,紫色的杜鵑和精巧的鈴狀石南花隨處可見。德納利山還是世界登山愛好者的匯集之地。每年5月到7月有數百人登山,只有一半不到的人能登頂成功。一次登山約花3個星期。 

2015年8月31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山名由「麥金利山」改回原名「德納利山」。美國內政部發表聲明時表示,「麥金利」山是取自前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但他本人終生未曾到過此山,改回原名是代表政府對當地原住民傳統的支持。

Kilimanjaro PIA03355.jpg

4.非洲-乞力馬扎羅山

乞力馬札羅山(斯瓦希里語:Kilimanjaro,發音: /ˌkɪlɪmənˈdʒɑːroʊ/,意為「燦爛發光的山」)位於坦尚尼亞東北的吉力馬札羅區,臨近肯亞邊界,是非洲的最高山,常被稱為「非洲屋脊」、「非洲之王」。其最高峰為基博峰(也稱烏呼魯峰),海拔5,895公尺(19,341英尺)。乞力馬札羅山的部分山區被指定為吉力馬札羅國家公園,並登錄為世界遺產。

力馬札羅山位於赤道與南緯3度之間,在東非大裂谷以東160千米處。大約在兩千五百萬年之前,在地殼斷裂造成東非大裂谷的時候,地殼的大幅度抬升和岩漿的猛烈涌動,在裂谷兩岸形成一系列火山。其中最高者就是乞力馬札羅山,大約形成於七十五萬年之前。整個乞力馬札羅山山脈東西綿延80多公里,主要由馬文濟峰(Mawensi,5,149公尺(16,893英尺))、西拉峰(Shira,3,962公尺(12,999英尺))和基博峰(Kibo,5,895公尺(19,341英尺))三座山峰組成,其中馬文濟峰和基博峰最為著名。基博峰的火山口在頂峰南側,保存完好,直徑2400米,深200餘米,內有一個由火山灰形成的內錐。雖然基博峰還在休眠,但現在其火山噴氣孔還不時地釋放出火山氣體。科學家在2003年的一次考察證實火山熔岩距離頂峰的火山口地表只有400米深,但目前尚沒有噴發的跡象。由於非洲的歷史記錄尚不清楚,歷史上沒有吉力馬札羅山火山噴發的記錄,但根據研究,最近的一次噴發可能在15萬-20萬年前。

乞力馬札羅山因為阻擋了印度洋上潮濕的季風,故水源充足。水流和氣溫條件相結合,使乞力馬札羅山從上到下形成幾個迥然不同的山地垂直植被帶。4000米以上分別是高山寒漠帶和積雪冰川帶,以下大約每隔1000米分別是高山草甸帶、溫帶森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和赤道雨林帶。

19世紀80年代晚期,基博峰山頂完全覆蓋著冰蓋,出口的冰川沿著西面和北面的山坡下滑。除了火山口內的內火山錐,火山口內為常年的積冰,從西側流出一條冰川。對從北部冰場冰川採集到的冰核的分析表明,「吉力馬札羅的雪」(指冰川)有至少11700年的歷史。在冰川最大的時期,連續的冰蓋覆蓋了大約400平方公里(150平方英里)的面積,一直延伸跨越基博峰和馬文濟峰。在從公元前2200年開始的3個世紀的乾旱時期,仍然有冰川保留了下來。

但近年來,山頂積雪融化、冰川消失的現象非常嚴重,從1912年到2009年的近80年間,冰川已萎縮85%。從1912年至1953年,峰頂冰川大約每年減少1%;從1989年到2007年間,每年減少2.5%。如果冰川以這個速度消融,大約在2022年至2033年間,吉力馬札羅山峰頂的冰川將會完全消失。

Mount Elbrus May 2008.jpg

5.歐洲-厄爾布魯士山

厄爾布魯士山(俄語:Эльбрус, Elbrus;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Минги тау, Miñi taw)位於俄羅斯西南部大高加索山脈,屬於高加索山系的大高加索山脈的博科沃伊支脈,是休眠火山,靠近喬治亞。厄爾布魯士山的最高峰是俄羅斯的最高點,大多數觀點認為也是歐洲第一高峰。本山主要有東西二峰,西峰最高,海拔5,642公尺(18,510英尺),東峰海拔5,621公尺(18,442英尺)。

厄爾布魯士山北偏東65公里處為俄羅斯的基茲洛沃茨克,南面20公里處為喬治亞的高加索地區。厄爾布魯士山的雪線,北坡在海拔3200米,南坡則在3500米。周圍有77大小條冰川,總面積140平方千米。冰川溶水,使周圍形成了眾多的河流。冬季結束後,雪線以上的積雪深度通常在30-60厘米,有時達到3米。厄爾布魯士山附近有巴克山山谷、Donguzorun山谷、Yusengi山谷、Adylsu山谷、伊里克山谷、Adyrsu山谷、Kyrtyk山谷、SyItransu山谷等。

Puncakjaya.jpg

6.大洋洲-查亞峰

查亞峰(Puncak Jaya)有時稱為卡茲登茲峰(Mount Carstensz)或卡茲登茲金字塔(Carstensz Pyramid),位於印尼巴布亞省頂峰縣西南,在印尼阿蒙梅(Amungme)部落的語言裡查亞峰被稱為Nemangkawi、Carstensz Toppen或Gunung Sukarno。 

查亞峰海拔4,884公尺,是印尼、紐幾內亞、大洋洲以及馬來群島最高峰。查亞峰是喜馬拉雅山及安地斯山之間的最高點,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島嶼山峰。查亞峰舊測量海拔5,030公尺。

查亞峰附近的地區在歐洲人抵達之前就已經有人居住。荷蘭探險家卡茲登茲(Jan Carstensz)在1623年的一個異常晴朗的日子首次觀測到查亞峰上的冰河,雖然他回到歐洲後,因為許多人不相信他曾在赤道附近看到雪而遭到取笑。卡茲登茲金字塔這個名稱也因卡茲登茲而得名,目前仍有一些登山者會用它來稱呼查亞峰。雖然荷蘭探險家勞倫茲(Hendrikus Albertus Lorentz)與6位從婆羅洲招募來的肯雅族(Kenyah)早在1909年就抵達了查亞峰上的雪原,不過直到1962年,奧地利登山運動員海因里希·哈勒(Heinrich Harrer,因《西藏七年》及其同名電影而聞名於世)與他3位朋友才首次登頂。 

印尼在1960年代統治紐幾內亞後,查亞峰被改稱為蘇卡諾峰(Sukarno Peak),這是為了紀念首任總統蘇卡諾。這個名稱後來才變成查亞峰(Puncak Jaya,Puncak意為山峰,而Jaya則是勝利)。

查亞峰高海拔處由冰所覆蓋,山坡上則有幾條冰河流過,包括卡茲登茲冰河。因為位在赤道附近,所以平均溫度變化很小(大約0.5°C),冰河的移動也很緩慢。不過根據歷史紀錄來分析這些位在赤道的冰河後,得知它們的範圍從1850年以來逐漸縮小,顯示這個地區從1850年至1972年間溫度上升約0.6°C。 毛克山脈(Maoke Mountains)的Puncak Trikora上的冰河在1939年至1962年間曾短暫的消失。從1970年開始,衛星照片顯示查亞峰的冰河正在快速的消失。其中Meren冰河在1994年與2000年之間已經完全融化,現在的山峰已經沒有冰帽。

Mount Kosciuszko01Oct06.JPG

7.大洋洲-科修斯科山

科修斯科山(英語:Mount Kosciusko),又譯科西阿斯科山,為澳大利亞山脈的最高峰,澳大利亞大陸的最高點(全國最高點莫森峰位於赫德島上)。 

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東南隅,大分水嶺的大雪山,由花崗岩構成,海拔2,228公尺(7,310英尺),頂部冬季積雪,有古冰川遺蹟,1,700公尺以下多為森林,墨累河發源於此。 

1840年,波蘭探險家帕維爾·艾德蒙·斯特爵雷茨基發現該山,以波蘭民族英雄塔得烏什·科希丘什科之名為其命名。

Mount Vinson from NW at Vinson Plateau by Christian Stangl (flickr).jpg

8.南極洲-文森山

文森山(英語:Vinson Massif),是南極洲的最高峰,以致力於推動南極探險的美國國會議員卡爾·文森為此峰命名。

於2004年以GPS技術最新測得海拔4,892公尺(16,050英尺),山頂距南極點約1,200公里,山體長21公里,寬13公里。

厄瓜多欽博拉索山,離地球中心最遠點,為最接近外太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