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13:52:15幻羽

【台灣大選2020:蔡英文連任後中美的台灣政策選項與變量】+*美軍將在台灣東邊島嶼派駐「特殊部隊」填補第一島鏈缺口*

台灣總統蔡英文

      【台灣大選2020:蔡英文連任後中美的台灣政策選項與變量

                                   BBC-2020年01月14日07:00 

台灣大選2020,民進黨大獲全勝:不僅總統蔡英文成功連任,立法院也維繫一家獨大地位。面對這一結果,北京官媒震怒稱,台灣選舉受到「外部暗黑力量操控」;美國發電祝賀並盛讚強有力的民主自由價值觀;多數國際分析則將台灣民意現狀歸結於北京現行涉台政策及處理香港抗議不當所引發的「一國兩制」反面效應。 

在台灣大選震蕩波漣漪未盡之時,北京未來對台政策可能有哪些選項?台北與尋求修正美中關係的華盛頓之間又會有哪些新互動,並由此可能帶來哪些新變量? BBC中文特此匯總一些國際觀點和分析。 

北京的選項有限

美國斯坦福大學台灣民主與安全項目負責人、哈佛大學胡佛研究院學者和智庫布魯金斯學院資深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在近日的一篇分析文章中認為,面對民進黨大勝的現實,北京過去幾年對台政策失敗是明顯的。習近平政府當下面對的選項只有兩個——繼續甚至強化現行「軟硬手」政策,或酌情局部或全面修正。 

所謂軟硬兩手政策,即北京一方面大力加強與台灣民間團體與個人的交流、溝通,推出一攬子「惠台」政策同時,另一方面則凍結與台灣的官方交流並加強對台灣國際生存空間的打壓,加強軍事心理戰和資訊戰等等方面的打壓力度。 

美國智庫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台灣問題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對BBC中文表示,她預期在蔡英文的第二任期,中國將在軍事、經濟和外交層面加重對台灣的壓力。「但我認為,對習近平來說,統一併不是急迫優先的議題。」葛來儀指出,在習近平去年1月2日的演講中,他提到「祖國統一是必然的歷史大勢」,潛台詞是並不急迫。在香港示威持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中美關係緊張的內憂外患下,她並不預期習近平會在台灣問題上冒險。 

英國《金融時報》也在近日一篇題為「台灣大選結果給北京的選項不多」的分析文章中指出,由於修正現行對台政策不外乎要麼採取軍事手段,要麼尋求與民進黨政府改善關係,因此面對進退兩難狀況的北京更可能選擇延續或強化目前的對台政策。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讚揚蔡英文在持續壓力面前,維持兩岸穩定的貢獻。

美國的台灣政策選項與變量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此前曾對BBC中文表示,在美中競爭白熱化大背景下,儘管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上升,但是美國對台政策的核心,即是保持不對統一或台獨表態的戰略模糊,以和平為解決台海問題的最高原則沒有變化。 

台灣大選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祝賀蔡英文在總統選舉中成功連任,並讚揚台灣再次展現「強健民主體制的力量」。美國國務院聲明還認可了蔡英文在台美、兩岸關係上的往績。讚揚她在「持續壓力面前,維持兩岸穩定的貢獻」。 

媒體觀察到,此次蓬佩奧通過聲明方式祝賀,雖然招致北京方面的抨擊,但是從政策層面上講比上次大選由特朗普總統直接與蔡英文總統通電話的溝通級別還是在力挺同時表現出很更多謹慎與克制。 

不過,更多分析認為,這次台灣大選結果對中美未來台灣政策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北京方面對台政策的下一步棋如何下,將會直接影響到華盛頓方面如何在印太區域布局。 

中美台政策可能帶來的變量

美國學者祁凱立認為,如果習近平政府選擇變本加厲執行現行「軟硬手」政策,特別是如果加大軍事威脅和政治打壓的力度,華盛頓就非常可能要「被迫」調整對台政策並加大對台北的支持力度以便對北京有所制衡。 

除北京未來台灣政策可能影響美國如何布局的分析外,美國大選年國內政治的演變也必然會對華府未來政策產生影響。

漢光軍演中F16V習演公路起降美國隨著北京對台政策轉變開始調整對台關係。圖為華盛頓向台灣出售的新型F16V戰機在年度漢光軍演中習演公路起降。

美國《紐約時報》在選前就發表文章分析認為,這次民進黨和蔡英文能夠甩掉2018市縣長選舉大敗陰影,戲劇性翻轉翻盤,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北京對台對港政策失誤的「助攻」,屬「運氣好」。文章認為,美國非常希望民進黨這種好運氣能持續下去,因為美國需要更多時間來調整制定對中國以及對台灣的政策。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研究員、原奧巴馬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主任何瑞恩(Ryan Hass)選前就指出,無論台灣選舉結果如何,未來一段時間的最大關注點就是美中關係是否會由目前的「強烈競爭轉向敵意對抗」。 

更多美國政客和學者近來也紛紛表示,如今美國政界一個不言的事實是,儘管民主、共和兩黨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具體政策上尚有分歧,但是一個戰略判斷和決策是共同的:那就是,除非北京回歸到四十年前的全面改革道路上,最終走向一個政治民主自由的社會,否則美國與中國走向「競爭」甚至「對抗」是難以避免的。

一位華府資深人士在接受BBC訪問時甚至私下笑稱,「不用說合作了,現在在美國政界談到中國,連『接觸』都是一個『骯髒』的詞眼。」上述觀點從美國近來一系列對華政策的可見轉變,以及副總統蓬斯連續兩次對話政策白皮書宣言中也可以略見一二。 

從客觀技術層面看,儘管面對北京強大壓力,民進黨政府過去四年兩岸政策被普遍認為還算穩健——在不斷培育台灣主體意識以及國際上軟實力推進實質「去中國化」的同時,未真正觸及到對岸所謂的「紅線」。 

國際分析認為,面對美中競爭與對抗大勢,除非北京能有較大政策鬆動及調整,否則台灣難以擺脫在美中之間選邊的宿命,為未來美中和台海關係的走向都增加了難以預期的變量。

特朗普與習近平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訪問北京時與習近平會面

「美軍將在台灣東邊島嶼派駐「特殊部隊」填補第一島鏈缺口」的圖片搜尋結果

       *美軍將在台灣東邊島嶼派駐「特殊部隊」填補第一島鏈缺口*

                  -信傳媒-*洪培英*-2020-01-13 17:27

《彭博社》1月10日報導,美軍兩年內將在太平洋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而該部隊最可能的駐軍地點,是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   

《信傳媒》電訪「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他表示「美中對峙」的戰略格局已成形,身為第一島鏈核心的台灣扼守中國入太平洋航道,美國選擇在台灣以東部署配備「戰略性武器」的部隊,並不令人意外。 

他指出,美國此舉表現出對台灣在防衛、安全上的支持,台灣若選擇當美國的盟友,這支部隊就是台灣的堅強後盾;然而若台灣選擇親中或是與中國站在一起,這個「特殊部隊」也可能是打擊台灣的先鋒「拳頭部隊」。 

從歐巴馬時代「重返亞洲」政策開始,美軍約從5年前開始重返太平洋戰區,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印太戰略」將之發揚光大。即使美伊日前爆發衝突,中國也從中作梗希望美軍被牽制在中東,何澄輝認為美軍未來重點戰略依然聚焦於「對抗中國」。 

為何美選擇台、菲以東島嶼駐軍? 

何澄輝表示,美中衝突不只是國際貿易公平問題,而是兩個價值體系乃至兩大強權的競爭與對峙,新的國際戰略格局已然形成,而美方評估台、菲周遭是未來最可能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地點。 

不過,這個可能性不只具備政治意義,更是出於台灣在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性。 

何澄輝指出,「美國選擇台灣並不奇怪,因為台灣一帶本就是傳統的防禦重點」。台灣位居第一島鏈核心位置,北接日本、南接菲律賓,控制中國進入太平洋的兩個重要航道「宮古海峽」及「巴士海峽」。 

他猜測,若該美軍特殊部隊不是在台灣或菲律賓領土部署,那麼或許就是關島。 

對台灣的承諾與警告  過去30年是美中「蜜月期」,雙方在一些地緣政治上的戰略節點降低對峙態勢,甚至部分撤軍。 

然而,隨著美中對峙格局成形,美軍勢必得重新加強這些重要的戰略節點,而台灣在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 

何澄輝認為,美國這項計畫釋出一則明確的訊息,即美方對台灣防衛和安全的支持。最好的證據,就是這支特殊部隊不只是小型前哨或觀察部隊,而是預計部署戰略級武器,具有一定反擊能力的部隊。 

這是一個美國願意做台灣後盾的承諾,但或許也是一個警告。 

何澄輝指出,台灣如果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未來就是美國的協力者甚至同盟,台灣也將獲得政治、軍事乃至經濟上的強化;反之,若台灣立場搖擺甚至親近中國,就成美中對峙下美軍控制、進攻的重點,這支特殊部隊也就是對付台灣的先鋒「拳頭部隊」。 

美國戰略重心「重返印太」   

1月10日美國陸軍部長麥卡錫(Ryan McCarthy)正式公布「特殊部隊」計畫時,正是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天,時機似乎有些敏感,但何澄輝認為此舉對台灣選舉並無直接影響,畢竟那時已沒有時間讓這個消息發酵。 

他強調,美軍這項決定是其「長期行動的一環」而非短線操作,美國重返太平洋的趨勢不只發生在此刻,也不只針對台灣,它在時間與地緣上都是廣泛且環環相扣的,必須放在整個脈絡下分析。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末期便在調整亞太戰略,並提出「亞洲再平衡」,讓美軍重回亞洲發揮影響力。 

川普上任後更具體、積極實踐這項計畫,並將亞太改為「印太戰略」,從美軍的組織編制、兵力部署皆可看出這個趨勢,例如海軍6成軍力調派太平洋、退出《中導條約》以在這個區域部署中程導彈、加強沖繩駐軍等等。  美伊關係緊張,美軍會被拖在中東嗎? 

「美中對峙,將是美國未來的戰略重心」何澄輝強調美國對中東將採有限介入以確保「區域穩定」,而1月8日伊朗轟炸美軍駐伊拉克基地只是「擦槍走火」。 

何澄輝相信為了將美軍牽制在中東,中國確實有在美伊衝突背後操作,以降低在太平洋與美對峙的壓力,然而從事態發展來看美、伊都算是克制,把衝突控制在雙方都能承受的範圍並透過瑞士溝通。另一方面,他認為美伊會私底下進行協商。 

事實上,中東對美國的重要性正在降低。2015、2016年後美國躋身石油淨出口國家,中東石油資源對美國不再位居能源戰略的要地,如今它對美國最大利益在於「保持穩定」。 

美國在中東駐軍現在僅剩數千人規模,伊朗砲擊美空軍基地事件是「意外」,不會影響美國戰略重返太平洋的趨勢。 

「只要(中東)這個區域能維持穩定,美國事實上不願意過度介入和把兵力放在那裡」何澄輝說,「美國重返太平洋這個進程不僅不會改變,甚至繼續穩步推動」。

「美軍將在台灣東邊島嶼派駐「特殊部隊」填補第一島鏈缺口」的圖片搜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