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9 02:48:55幻羽

※三則禪典:處處有禪機+平常心是道+空門不肯出※






※處處有禪機※

唐時期有一位龍潭和,他的師父是天皇道悟禪師。他在師父身邊呆了很長時間,天天侍候師父。他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師父並沒有給他指示禪機心要。

有一天,龍潭和向師父發問道:“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

他師父卻說:“自汝到來,吾未嘗不指示心要。”

龍潭問:“何處指示?”

師父說:“汝擎茶來,吾汝接;汝行食來,吾汝受;汝和南時,吾便低首。何處不指示心要?”

龍潭聽了師父的開導,低頭良久不語。

師父說:“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

龍潭在師父逼拶的這一瞬間,不容思量甫度,當下心開意解,悟道見性了。

於是他又進一步請師父:“如何保任?”

師父說:“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這則公案楚地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作禪者的生活,處處都流露著禪機,學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處處都可以領悟到禪機,處處都可以實證禪的境界。同樣重要的是,這則公案還告訴我們悟後的保任功夫是“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平常心是道※

有源律師問慧海禪師:“和修道還用功否?”

慧海禪師曰:“用功。”

有源律師曰:“如何用功?”

慧海禪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有源律師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慧海禪師曰:“不同。”

有源律師曰:“何故不同?”

慧海禪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禪者的吃飯、睡覺與一般人的吃飯、睡覺有著這樣大的差距,這就是我們還不能在穿衣吃飯的日常生活中體驗禪的根本癥結所在。我們如果去掉吃飯時的“百種須索”和睡覺時的“千般計較”,我們當下就可以與歷代禪師同一鼻孔出氣。




“曠野草坡”的图片搜索结果

※空門不肯出※

神贊(生卒年不詳)中唐時禪師。福州人。初于福州大中寺受業,後至洪州,嗣百丈懷海而得法。後棲福州古靈寺,故稱古靈神贊。後代書志僅錄其詩偈1首。

 

            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大癡。

            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這首禪偈出自一則著名的禪林趣事:當神贊從百丈處得法後回歸受業寺福州大中寺。一天他幫業師洗澡擦背時說:“好一座佛堂,只是佛不聖明。”

他的老師回頭看他。

神贊又說:“佛雖不聖明,卻還能放光。”

又有一天,業師在窗下讀經,一隻蜜蜂撲撞著窗紙想飛出去。神贊見此情形說道:“世界如此廣闊,不從空處出去,偏要鑽故紙堆,何年才出得去!”

於是他的業師請神贊替眾人說法。

 

這則逸事形象而生動地顯示了禪門靈活機變、情趣盎然的宗風,同時闡述了修禪的大法。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扇空靈的門,而大多數人卻或投窗或鑽故紙堆,勞心累形,往身外去求法求悟,於是愈求愈遠,會有悟道的機緣呢!諸位行者!務請善自珍重的空靈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