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2 16:04:52幻羽

【禪堂禪修規矩─參禪悟道】

         

                    【禪堂禪修規矩─參禪悟道】

在禪堂裏,按照燃香時間的長短來計時坐一支香,故名坐香。

禪堂是叢林寺院僧眾集體共修的地方,因此禪堂的規矩很多。和班首負責講開示或規矩,維那則執行規矩,其餘僧眾不可說話,一切行動聽維那招呼,命行則行,令止則止,統一作息,統一行香,統一坐禪,單提話頭“參”。叢林寺院的禪堂日常基本保持坐七支香:早板香、早四支香、早六支香、午板香、午四支香、養息香、四支香。

禪宗學院樹立道風,堅固學僧的道心,本學期安排學僧在禪堂每日坐一支養息香,實行坐禪共修。以此坐禪方式達到調身、調息、調心的功用,使身心和諧自在而修習禪定功夫。讓同學們在緊張學修的一天之後,通過靜坐讓混亂的思平靜下來,讓浮躁的心得以安寧。

禪定六法:

1.靜:緩和身心,消除緊張。

2.定:專注不移,一心一意。

3.止:擺脫雜念,頭腦休息。

4.觀:一心觀想,堅意志。

5.覺:感覺敏銳,思空明。

6.同:無限可能,創意無限。

讓學僧儘快熟悉禪堂的修行方式,分別安排習禪堂行香、坐禪的規矩威儀,講解坐禪的基本要領,敦請法師開示如何參禪用功。

 

禪堂日行規矩,此一堂佛事,大非等閒,離此,何以開萬聖之圓乘、闡佛祖之慧命、弘宗門之大範、造學者之佛因?然老參師父或諸方住過叢林之大眾。雖大同小異,初發心之人,要加倍留心,眼睛要看好,耳要聽規矩之次第如下:

一、散香日行事:請,敲,交,卓散香法。

二、巡香日行事:請香板,下香板,巡香大小規矩。

三、當日行事:敲報鐘,及揚板,接交儀式。

四、悅眾日行事:、過堂、回向、圓禮等儀規。

 

一、散香日行事:

1、請散香法有兩種:

(1)早粥回堂,若是東單末尾的人,上前進堂門第五塊磚齊磚縫,向上問訊,向西轉面,左先開步,手抄平胸,自西上至佛前,右手請散香。第二指豎起,請下四六分拿好,走四方步,至原處聞訊,散香上六分。向左手倒,雙手持散香,兩頭一樣長。兩手在中,手離手八寸,問訊下至臍,起身散香齊肩,左手不動,右手拿杪,平胸散香,豎直,自西至佛龕後,離開半塊磚,主中站定,聽二下起香魚子敲過,即西敲三下,東敲三下,敲畢四六分拿好,自東下放監位上,西單人由佛龕後歸位,東單人直回本位。

(2)午板香請散香同前,至掛二板,卓散香。四六分持好,放佛前。上齊獅子頭,下齊磚縫,見門外簾子掛好,出外提杯籃子進堂。散杯子,倒二巡茶畢,聽著杯子,收西單杯子。見副散香提杯籃子出堂,散香人請散香向右轉面。繞佛龕東。站東白石上,卓散香,聽打催板二下,搶到西前角敲三下,東後角敲三下。重播監位,小圊快回堂。

2、敲散香法、分二種。

(1)堂內:散香師進堂到監位,取散香到手,即敲三下,散香豎直,上對鼻根,下對胸口,左手擺七分,右手敲散香,手不能動,佛前佛後,和、班首後不能敲,鐘板下不敲,其餘四角皆好敲,走三圈敲三下。

(2)堂外:散香師聽敲抽解魚子,散香若在西邊,對位轉面,至門口,若在東單直去,候當一同到齊,對面卓散香。當掛簾子,出外至西廊下。勺勺敲三下,到外敲散香處,見人出盡煞頭陣,見人回一半煞二陣,見人回盡煞三陣畢,將散香扶靠柱上,兩釘當中,跟維那後去小圊,亦跟維那後走回來,雙手持散香站原處,敲一陣,不要過快,煞尾一下。

3、交散香法:

散香師持散香四六分,右在門檻內,左在門檻外,用二手指頭,向外一推,簾子輕輕放下,跟維那後走。維那招呼接散香人,揚嗽一聲,交散香人見之,將散香頭挑牌子輕掛在下一人兩衣當中免響。有棕墊離二塊磚無棕墊離三塊磚,對接散香人一卓,再卓隨跳,持四六分問訊,接散香人低頭回禮,身不動。交散香人,跟維那後走,看維那用袖子一招,或香板一招,即到佛前,平位邊問訊,右手持抄,二指樹直,篾向外,輕輕上,不能響動。兩手垂直向東轉面,下歸原位問訊,坐監位。(加香回本位坐香)

4散杯子、倒茶、收杯法:

午板香請散香同前,至掛二板卓散香畢。四六分持好,放佛龕前西邊,向東轉面,卷袖子。出外提杯籃子進堂,將左手杯籃子。站丁字步,面向東放東白石頭上,隨散香杯子,散維那一個,當一個、散香一個,共三個(加香散五個)。離邊一寸,右手提籃子,左手取一杯子在手,動向西散班首,站丁字步。班首接過,隨取一杯在手再動,從西至東歸,放佛前。取杯子吃茶畢,倒二巡茶,散香面向東,腳站丁字步,右手提茶壺,倒香桌後,走三塊磚,倒班首至西後,東歸原處,面向西雙手放茶壺,到監值位坐,聽著杯子,收香卓和西單杯子,放籃內,隨放袖子。

5、加香後,早板香,早二板、早四支香站板,午四支香站板,午六支香站板。晚六支香站板,一概不卓散香,右手持散香,平胸。抄拄在腳尖上,又午二板、晚二板不卓散香,維那卓香板,坐下吃茶。又午二板吃茶後,晚二板吃茶後,養息香開靜吃放參後。皆轉在東邊白石頭上卓散香,又每支香挑牌,交散香要卓散香,又每支香喊起字,散香夾在肋,散香頭落地,敲在和尚、班首、維那喊起字尾音上。唯晚四支香,開靜揚板,請散香人,聽揚板頭陣,到佛前主中問訊。板煞第二陣,請散香下,又問訊。板煞第三陣,散香到佛龕後。鐘板揚過,聽打二下大魚子,西邊敲三下,東邊敲三下,放監值位。出外小圊回,散香不敲,靠位邊行香,至喊起字,手拿敲式彎腰不敲。打站板,打抽解,均不敲。出外西廊下敲三下,至小圊處敲三陣,要快。不小圊,跟維那後進堂,放簾子,交散香均同前。

 

二、巡香日行事

1、散香交過,現交巡香。早粥後,打過抽解,有小圊回堂。如東單人巡香,到佛龕東取墊子。西單人巡香到西邊取墊子,放佛龕後。正對維摩龕中,連草鞋盤坐,聽止過靜,香盤拖出有響,即起身搬墊子,東單人放佛龕東由東出。西邊人放佛龕西由西出。垂手到佛前,平班首位邊問訊,轉面向西,走方圈子,。向北到佛前,左手取香板,橫持,柄對口。香板香字對耳旁,離耳一寸持好。再動腳轉面向東,下歸原處問訊。雙手持香板,當中手離手二寸,八指在外,二大指在內。字向外,問訊下平臍,起身香板舉齊眉,左手輕輕垂下,右手持好轉面向東。先用右腳一步,跨到第三塊磚,走草鞋圈子,皆圓圈子。見有草鞋進者,出之。不正者正之。一出一進者整之,到整草鞋處,先將香板交在左手,香板尖向上。柄向下,手在外,香板在內持好,再用左腳先橫好,右腳直好。站丁字步,彎腰用右手擺草鞋畢。起身先用右腳一步,誇到第三塊磚上,再用右手接香板持好,從東走靠位到西,如有棕墊,走棕墊草鞋圈子,無棕墊,從西前歸位站定。

2、下香板法:

看東西單昏沉,審定那邊昏沉重,即將香板持好,走那邊。見有沖盹者,即下香板。下法不論東西單,及棕墊人。皆右腳向前,巡香人見他沖下將要抬頭時,就下香板,到肩時香板尖,要高三寸,柄要底三寸。受打者方不動念,正下在挑擔子處,打過就走。如二人昏沉,揀重昏沉者下香板,三人昏沉者打中一人,四人重昏沉亦打重的。五六人昏沉兩頭打。打時不得打反手香板,不得打回頭香板,不得打連二香板,不得打報仇香板,不得用香板撥人頭面及手腳,不得打隔位香板,不沖盹不打香板。又和尚、班首、維那、知客、僧值、副寺、書記,概不得下香板,如聽有呼聲者,即橫持香板,直到打呼處下香板,回頭歸位。不得過維摩龕下香板。如和尚、班首、維那、內外寮首領,執事打大呼者,即到跟前,生恭敬心。香板交左手豎持,用右手輕輕一押,一押不醒再押。萬不得重推,重推是輕慢意。

3、交香板法:

聽開靜大魚子一下和(引磬)即夯香板,到後一人交香牌,先將巡香牌捅下,掛在接值人本位上,腳站丁字步。如坐馬勢一著提起再隨跳。腳離三塊磚,如有棕墊,齊二磚問訊。東西單向位轉臉歸位問訊交香板,向東轉面,開門掛簾子,出外小圊回堂行香。

4、如加香後,卓香板法:

走過草鞋圈子,站住不動。見監香從西來,巡香向東走上一塊磚站,若見監香從東來。巡香向西走上一塊磚站。同監香走方圈子。巡香歸監香作主,監香未下位時,與已上位後,概不能走圈子。見有人已挨好多香板不醒,可著香板一下隨跳,如不下位,即將他草鞋拖出。放他面前即走。不要等他下位。至晚六支香打抽解後,止過靜,請香板。走草鞋圈子站定,見有昏沉即用右手,斜持香板,香板杪向左邊肩。香板柄向右肋,三圈約三寸香。每圈著二三人下跪。至開靜交香板,聞磬聲禮佛三拜,上單養息。

 

三、當值日行事:

1、早四板響,起來,將被條疊好,先出外小圊。回堂連草鞋盤腿子坐,候煞四板,聽維那打下單叫香,即下位開堂門。由西出掛簾子。洗臉畢,晾手巾回堂,將二供水杯,拿至香桌放好。到供水二杯,奉佛前供水一杯,隨點香七支,佛前敬三支,再一炷插香牌上,三炷一供水,奉韋馱殿,回堂掛腿坐。

2、敲報鐘法:

聽夜巡煞板,交鐘三椎。接下來打三遍報鐘(打法按功課上是打三遍大方廣佛華嚴經,“嚴”字輕打,華嚴會上佛菩薩薩薩薩……)。從緩至急,從重至輕。三遍敲過後,最後煞尾。煞法:鐘、鐘鐘、鐘與洪鐘三交接,穿袍搭衣,禮佛三拜。如初一、十五。帶具拜過,出拜韋馱,回堂盤腿子坐。

3、交當值牌及接直儀式:

(1)候洪鐘煞尾,若西單人由佛龕後過去交值。先將當值牌統下,掛在接值人本位上,對面合掌,亦從原處回。若交東單值,直去直來,歸本位連草鞋盤腿坐。

(2)早課上殿照常,候三皈依畢,禮佛三拜,回禪堂開門進堂。將具送回本位,候班首進堂,將小魚子拿好平胸,面向西站當值位,候新當值回堂,老值往前走一步,新值靠香桌,老值站監值位,二人一齊對位問訊。對面站,老值將小魚子一舉。新值合掌,小魚子掉面,新值接去一舉,老值合掌歸位。西單從佛龕後過去,東單直去,新值接過小魚子,候引磬回堂敲三下引磬對面問訊畢。接打小魚子一下,必要響亮。敲過放桌頭上,隨將具拿來,放當值位下。

4、當值揚板及掛鐘板儀式:

(1)早粥回堂,開禪堂門進堂點早粥後大行香一支,插香牌上,拿板椎在手持好。面向西站,看引磬進堂,向位轉面。一引磬一下板。再一引磬一鐘,又一引磬二下大魚子。將板椎放好在桌邊,站外三塊磚,抽衣脫袍子。出外小圊回堂,跟維那後跑香,看維那用手一招急趕上前打板椎,或送和尚位,或送班首位。要恰當,掛二板二鐘,將板椎掛好。小板椎拿下橫持在手,聽和尚或班首開示語畢。打催板二下,小板椎掛好,跟維那後走。如加香後,打過催板。不跟維那在外圈跑香。聽起字尾打抽解,魚椎推進,面向上兩手垂直,候散香至門口,對面立定,散香一卓,當值從西出掛簾子,從東進擺香桌底鋪蒲團,出外小圊,進堂穿袍子搭衣,持具連草鞋盤腿於坐,具擺膝頭上,板椎壓具上聽維那招呼止靜,,三板三鐘敲過,板椎掛好,向位轉臉,持具合平掌,平位子上一塊磚邊,向上問訊,向西轉上,至蒲團主中問訊,展具禮佛三拜,問訊出外翻牌,從東出自西進,問訊合掌,從西上至和尚前,頂禮和尚,尚雲問訊,如和尚前行過六七天,招呼免禮,向後不可往後去,圓過禮即持具平胸,歸本位邊抽衣脫袍子,候散香師關門,出香盤

(2)午飯前聽外敲叫香,穿袍搭衣,候開梆至三陣,持板椎掛腿子坐聽一下引磬,起身揚板,腳站丁字步,面向東對板,聽引磬敲第四下接板,頭陣打六押七又打八,由慢至快,第二陣三陣打三押四又打五,由快至慢,多不過十一下,後單一下,連打二下,又敲鐘三下,打法:(磬、磬、磬磬、板、磬、板、磬、板、磬、板、磬、板、磬、板,壓一下磬、壓一下板,磬、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板……(三世一切佛佛佛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佛佛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一切佛佛佛佛……)板、板板、鐘、鐘、鐘。

 

四、悅眾日行事

1、交引磬接值儀規:

接值人早課下殿站當值悅眾位,面向西候交引磬人,交引磬人打過三椎問訊引磬,歸當值悅眾位,面向東引磬橫持,與接值人對位一問訊,對面站定,引磬一舉,接值人合掌,即交引磬,接值人接引磬橫持,複對面一舉,交值人合掌,接值人即將引磬放位側靠右手,磬口向裏擺好,交值人拿具歸位,接值人亦拿具歸當值悅眾位。

2、教引磬過堂,回向,圓禮儀規:

早課下殿回禪堂,打過三椎問訊引磬,歸本位坐,聽開過梆,候火點三下,引磬一椎起身,三椎問訊引磬,引磬對口拿好,於維那前走至齋堂,看維那到位,打問訊引磬,撩衣就坐,引磬不放手,候火點交引磬三椎畢,複壓椎磬,又打一椎,維那舉腔唱供養偈,在清字上下引磬,偈畢,引磬一壓一敲,維那跋五觀偈畢,眾答阿彌陀佛,在陀字與佛字上各敲一椎引磬,佛字後又一椎引磬,共三椎引磬,合掌受食,引磬放靠維那邊,受食畢結齋,起身念佛,引磬帶敲,每聖號二椎,敲在南字與音字上,持引磬跟維那後,到大殿門口,看第一班首合掌,即引磬轉板,等維那歸位敲送班首位大磬後收聖號,維那舉回向偈,回向畢,持引磬候僧值主中問訊向外,持引磬人亦向外站大磬前,在堂師後走,進禪堂與下位班首對面站定,打問訊引磬三椎,候維那走後歸位,將引磬擺在位邊靠右手,磬口向裏擺好,與維那對面抽衣、脫袍皆離三塊磚。

3、悅眾正西副理墊子事:

抽衣脫袍畢,萬不得做別事,皆正西副東,正悅眾從首座位理墊子,至西後,副悅眾從東理墊子至維摩龕後,與正悅眾交頭,可出外小圊。

4、教悅眾出外敲叫香,二板吃茶,送和尚茶,至打抽解,敬香事。

晚養息香聽當值敲過二下起香魚子,散香敲了六下,即拿叫香至堂門西叫香石上敲三陣,又出外丈室門口,客堂,天王殿門口各敲一陣,回堂放叫香,順圈子走,行香,至掛二板,如吃茶和尚在堂,即先送和尚茶後自己吃茶,茶畢經行至打抽解,恐香燈不在堂,由悅眾敬佛前香,小圊回堂靜坐。

 

用於維繫僧團中規矩和秩序的木板,形如寶劍,禪林稱為“香板”。其狀為長扁平形之木板,大小、形狀、重量不一,通常長約兩尺左右,上幅稍寬,約二寸左右,柄部圓形。 依使用目的之不同,而有諸多名稱。及因職責的差別,形式長短也有區別。

用以警策辦道者,稱為“警策香板”;用以懲誡違規者,稱為“清規香板”;用以警醒坐禪昏沉者,稱為“巡香香板”;於禪七中使用者,稱為“監香香板”。

方丈使用的香板:長二尺,劃三道杠(意為透三關);班首使用的香板:長一尺九寸,字寫“警策”;監香香板:長一尺九寸八分,字寫“監香”;巡香香板:長一尺九寸七分,字寫“巡香”;維那使用的三塊香板,執行規矩不同,使用的香板也不同:長一尺九寸八分,字寫“維那”、“清規”、“堂規”,基本在僧堂(禪堂)內使用。客堂知客與僧值使用香板:長一尺九寸,字寫“知客”、“僧值”,供在客堂佛像兩邊。

警策的方法,禪師先輕打瞌睡者之右肩,以示預告,後再重打予以警覺。受者合掌謝之,打者則橫持香板問訊。又晨朝誦經、問答或擠斥掛單之僧眾時亦使警策。在打禪七時,有時請方丈和尚加持僧眾,有打“定中警策”的——在禪坐中,和尚供養每一位僧眾一下香板;若打“動中警策”,首先由維那師根據實際情況,跑香後打站板,然後依序分班站立後,請和尚開示打警策。

禪七時,先由和尚把班首的香板如法分發下去; 維那把監香師的香板分發到每一位監香師父手裏。由於時間安排緊湊,有些用不上功的僧眾,需要監香師父來監督,有助用功。一般有以下八種情況,監香師父可以下香板:輕昏點頭、彈指抓癢、靜中講話、嬉笑放逸、沖盹打呼、前沖後仰、東倒西歪、靠壁扒位。平常坐香時,有巡香。巡香師每一支香,依序輪流。

 

禪堂跑香的規矩

行如風,如風之行止無跡,不得回互盼顧,穿長褂不能抄手,須徐徐行步,輕輕擺手。行香擺手左手擺三分,右手甩七分,須順圈子而走,不得穿堂直過。進堂不問訊、不合掌,不得抄手而行,須兩手垂直,不得東張西望,不得低頭或昂腦,不得掉頭顧視,不得交頭接耳,必須將頭靠衣領,端嚴整肅。行走與前人相距三塊磚,行走近人之前,而失行之威儀。

 

禪七的一天24支香

禪七真正開始,每天都在不斷地坐禪、跑香,不雜其餘行事。每天,行24支香,分為坐禪12支香,跑香也是12支,總共24支。這12支香的名稱分別為:早課香、早板香、早4枝香、早6支香、午板香、午4支香、養息香、晚課香、晚4支香、晚6支香、晚8支香、晚10支香。這些早4支香、晚6支香等名稱,並不是代表需要坐4支香或6支香,只是一個名稱而已。打禪七時,禪師們不上殿,只有敲法器的悅眾去上殿。因此,以前是早課的時間仍然坐禪,所以稱為早課香。聽鐘板,洗漱完後,歸座位盤腿坐。這時,護七師散杯子,大家喝開水。飲畢,維那便敲三下叫香,眾人放腿下單,開始跑香,最後喊……”字,開始坐早課香

 

禪七期間,禪僧不念供養咒,只有悅眾和僧值念。所以,古代禪林中常流傳著念佛一句,漱口三日的說法其實都是為了能夠讓禪僧們集中所有思維參禪,不摻雜其他念頭。禪僧們吃完早齋後,便回到禪堂跑香,二至三個圈子後,喊……”字,然後班首出位持香板講開示,最後繼續跑香。這時,可以出去上廁所。禪七期間,維那與監香都是最後上廁所,主要是為了監督是否所有人都已經回到禪堂了。最後,等所有人回來後,開始坐早板香

 “早板香後,開始行香,喊……”,眾香板頭落地,眾人原地站立,班首出位講開示。講完後,繼續跑香,然後歸位坐禪。開靜後,護七進禪堂,散杯子,眾人可以吃點心。因為坐禪不能吃太多,所以禪堂僧眾一般少食多餐。上午、下午、晚上都有點心,這樣保證禪師們的體力,以便能夠集中精力坐禪。點心以包子居多,所以禪宗經常出現有關包子的公案。坐完4支香、早6支香,便可以用午餐。

 

午餐後的坐禪稱為午板香,為了幫助消化,這時的行香時間較長,不能過快。下午坐兩支香,即午板香4支香。晚課時間的坐禪,稱為晚課香,悅眾到大殿誦經,餘人都在禪堂裏繼續坐禪。晚課香後,禪師們可以稍微休息或睡覺一下。稍後為養息香,起香時間到,禪師們開始進禪堂跑香。在養息香這一段時間內,先喝開水,坐禪後,又喝水、吃點心。其實,在禪七期間,每支香的間隔都可以上廁所。而且,在行、住、坐、臥四種姿勢中,坐姿最容易上虛火,所以多喝水有降火的作用。到了4支香則要喝茶,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行香(跑香)

行如風,如風之行止無跡,不得回互盼顧,穿長褂不能抄手,須徐徐行步,輕輕擺手。行香擺手左手擺三分,右手甩七分,須順圈子而走,不得穿堂直過。進堂不問訊、不合掌,不得抄手而行,須兩手垂直,不得東張西望,不得低頭或昂腦,不得掉頭顧視,不得交頭接耳,必須將頭靠衣領,端嚴整肅。行走與前人相距三塊磚,行走近人之前,而失行之威儀。 

住立 立如松,如松之挺直無有偏斜,不得以兩手抄後,不得叉手而立,必須雙手垂直,站立腳跟對齊,前八後二站定,端正無偏則心地公直矣。 

坐香 坐如鐘,如鐘之安穩,不稍動搖,凡坐香皆跏趺坐,單跏趺即右腳在下左腳在上;雙跏趺即先左腳放右大腿上,再右腳放在左腿上。將底下兩大服角,先包右腿,後包左腿,再包兩膝,名為兩把半。膝頭平位邊,頭靠衣領,手捧彌陀印,坐香必須端身正坐,身端則心正,心正因直,因直則果自不紆曲矣。不但坐香,即一切處,人前背後亦然。 

臥 臥如弓,佛制四大威儀,臥時皆右手枕頭,左手搭膝,兩腿相疊,不得掉舉,不得仰睡,仰睡名修羅睡;不得左手枕頭右手搭膝,此名畜生睡;不得覆睡,覆睡名餓鬼睡;不得伸兩腳睡,伸腿名死人睡,皆不吉祥臥。吉祥臥者,十方諸佛同臥,歷代祖師同臥。不依吉祥臥者,乃蠢動含靈,六道四生同臥,所以天堂、地獄,凡聖兩途,只在臥時一念。

相关图片 

古金山禪堂規約

古規失檢,怠惰成風。時弊多端。提持貴密。雖則現成公案,須要大眾共知。行解相應,則無愧於先宗。道德兼資,乃有利於末學,是在同志,共相遵守。

一 鐘板參差者,巡寮跪香。行禮不服者,出堂。

一 除老病公要事外,私自逃單者,掛牌不許複往。

一 禪堂內外,閒談話者罰。

一 靜中響動驚眾者,重罰,不服者出堂。

一 禪堂敲站催板,或抽解起香魚,參差不清者罰。

一 不顧本分,交頭接耳者罰。

一 每當上堂小參,若有問則出,不得亂道,如違者罰。

一 住不滿期,不許出堂。除充公職外,私自告假者罰。不遵者重罰。

一 偷看典章者罰,及非時私睡者罰。

一 出入不白職事者罰,止靜不到者罰。

一 行香坐香,不到者罰,失誤散香巡香者罰。

一 值日交代不清者罰,破壞什物者罰賠。

一 不顧本參。亂逞機鋒者罰。妄作拈頌,評論公案者罰。

一 堂中出入,不依次第而行者罰。及竄單亂位,穿堂直過,並無事闖寮者重罰。

一 私借堂中什物,出入者罰。

一 滋事失儀,不聽職事規諫者罰。不服者出堂。

一 行坐、課誦、受食、出坡等,除要公病外,有一不隨眾者罰。

一 檢點他人是非,攪群亂眾者罰。

一 警策昏散。三香板不下位者罰。

一 故縱昏沉者罰,爭香板者罰,不服者出堂。

一 警策後昏沉如故者,自當立參。再三警策,昏沉如故者,自當跪參。如是不服者出堂。

一 經行縱橫,談笑涕吐,或鞋物作聲者罰。

一 出堂外不穿長衣者罰。

一 有事他出,歸期失限者罰。

一 尊客參堂,須各依位坐好。如有失儀者罰。

一 擅入客堂,與人雜話者重罰。

一 開大靜後語笑者罰。

一 無事閑闖外寮,及監值寮等處者重罰。

一 私造飲食,及吃煙者重罰。

一 闖靜者罰。

一 巡香徇情,或以公報私者重罰。

一 小恙給假三日,如有重病,令出堂調養,以免礙眾。若故留者罰。 

以上條約,本分攸關,如或不遵,自失善利。同居大眾,其各奉行。慎之勉之。(依《禪宗全書·金山江天禪寺·禪堂規約》 雲門和初校)

相关图片 

                開學業禪堂緣起  *破山海明*

蓋聞佛法無主。要假人弘。得人則興。失人即廢。所以達人不可無也。是人也。非生而知之也。吾教建叢林。立規矩。意在養育賢才。陶鑄後學。繼往開來。如日月大明乎天下也。奈何海內叢林悉忘此意。予不得不犯天下所忌。敢以古今興廢。試一論之。

上古叢林。聚眾朝夕激揚。使悟本心。翼各為一方眼目。輾轉傳化。續佛慧燈。以故古時穎脫者。不知其數。此佛法得人所以興也。邇來叢林雖在。古法盡忘。招賢弘教。杳絕無聞。自愚愚人。輾轉蒙昧。致使初學有志者。無處棲泊。無人薰陶。蹉跎白首。不知佛義。此佛法失人所以廢也。

不思叢林者何所取義。如來無量劫中修行。難得無上菩提。演布三藏。欲後人講誦參討。自見本心。古人知此所以建禪堂以安學者身心。使用力於此。即知是中代出高人。如林內具諸棟木。故以叢林立號。豈知今日驅賢養愚。忘本務末。以了叢林之事。此非木之叢。實草木之叢也。況諸施中。法施為最。如來為法降生。為佛子者。不知本末先後。謂之倒置。致佛日不明者誰之咎歟。故知達人必出叢林。興廢關乎主者。唯主人權柄在手。指呼是從。蒞是位。不行是道。佛祖寧不皺眉耶。

明自參學以來。經歷多載。見今思古每自傷歎。何今古相反若是耶。古亦人也。今亦人也。古人何增。今人何減。特因昧本忘恩。不思不行而已矣。若海內叢林。一一皆能體佛心而行佛事。則天下咸成佛國。何今古之間然。況今教禪律。人各執一邊。互相矛盾。鮮窺大全。豈知無上妙道。出於口為教。運於心為禪。軌乎身為律。三法本一人行。今乃分疆自畫。去佛法遠矣。明不揣薄劣憂佛道之不行。藘人心之不古。欲於通津大郡。建一學業叢林。集有志緇流。究性相之深詮。窮離文之妙旨。破目前之堅礙。消曆劫之固執。融五教十玄於毛孔之中。會六相五宗於揚眉之處。通變自在。迥異常情。達摩不向東來。釋迦未曾出世。以斯先覺複教後覺。內外典籍。貴以貫融。罷參者休心無事。初進者勵志向前。不計歲月。以徹為期。圓性達人。必從此出。心包法界。體合真空。即一切非一切。雖度生而無生可度。佛即我。我即佛。雖成佛而無佛可成。佛法之興。安有涯量。故曰。佛法興。莫先於得人。得人莫先于整叢林。以教後學。舍此而欲佛法興者。吾莫知也。由是觀之。無賢主則不出達人。無達人則不興佛法。反復推尋。主人為最。此位任大。毋自抑小。宜去高區慢。虛心待物。視此身為天下學人之父母。視天下學人皆我一家之子弟。內則為之聚糧辦衣供油。以資其歲月朝夕之需。外則為之請出世名宿以作模範。熏之陶之。日益日損。方不失為主人之實。

雖然。明更有說焉。如來昔以佛法付矚國王大臣。誠有見於末法之獘。非主持世道者。不能弘揚吾教。願今舉世宰官達士。世道既平。亦宜傍興佛法。蓋三寶乃世間福田。下得一種。收得一斛。世諺雲。山中無老僧。朝中無宰相。安知滿朝文武。非昔修行苦行僧耶。惟冀不忘前因。各出手眼。共報佛恩。使天下叢林俱興佛法。賢者進而愚者化。佛教則煥然一新。王道亦不教而善。此二教兼化。並行而不悖也。願與同志共遵之。無負靈山之付矚也已。 

進禪堂一律穿灰色系長褂,不問訊、不合掌、不抄手、不招呼。順圈子而走,不逆行、不直過、不東張西望、不交頭接耳。行香擺手,左擺右甩,左三右七(左手擺三分,右手甩七分)。頭靠衣領,不低不昂,與前人相距三塊磚。跑香後歸位時,不得穿堂。


禪堂五家鐘板

佛教叢林及僧人的用品,除了僧服、法物以外,還有一個重要部分是唄器。佛藏律部的典籍記載: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魚、砧槌,有聲能集眾得,皆名犍椎。因此,唄器最初的名稱叫做犍椎。唄器原稱是僧團中集眾和生活的信號,後來範圍逐漸擴大,成為日常課誦和社會禮儀中不可缺少的樂器,它配合唱念和曲調,作為伎樂供養,莊嚴道場。以音聲作佛事,助發大眾的誠敬心念。可以根據部分唄器辨別禪宗的宗派。

報鐘掛在彈堂,是每天最早敲響的鐘,它將聲音傳遞給大鐘。此外,報鐘在禪堂還有其特殊性。報鐘的形狀與其他鐘不一樣,它下面往往掛有一個木板。木板的形狀隨佛教禪宗五個宗派而異:臨濟宗為橫長方形,曹洞宗為豎長方形,法眼宗為正三角形,溈仰宗為下半圓形,雲門宗為圓形。每天坐禪時則敲板和鐘,作為止靜的訊號。  

五個宗派敲板和鐘的規矩也不一樣: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每日四次,即早課後、早粥後、午齋後和晚課後。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鐘、二板一鐘、三板一鐘,共九下,四次共三十六下。溈仰宗、雲門宗每日三次,即早粥後、午齋後和晚課後。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鐘、二板二鐘、三板三鐘,共十二下,三次共三十六下。這些規矩都是不能隨意變動的。故《禪門日誦》上說:五家鐘板,總同三十六下。若多若少者,非為佛子之道也。西來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為尊;祖師清規,尊重尊重。

“禪堂坐香規矩”的图片搜索结果

“禪堂坐香規矩”的图片搜索结果

相关图片 
“禪堂坐香規矩”的图片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