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4 12:35:51于善祿

讀《聆聽時代的變奏:跨越兩個時代的臺灣人》

完讀。大谷渡著,陳凱雯譯,《聆聽時代的變奏:跨越兩個時代的臺灣人》,新北市:遠足文化,2019,共228頁。在住家附近的社區圖書館巧遇這本書,封面六位年輕女性,是日本時代的女醫護士,左手别的是紅十字標章,在二戰期間,她們有許多人前往亞洲戰場的前線醫院擔任看護助手;她們多半出生於1920年代,從小接受日語教育,長大後接受醫護專業教育,戰爭爆發時,正值年輕豆蔻。書中除了介紹這樣子的幾位醫護士之外,作者大谷渡(現為關西大學教授,專研日本近現代史)其實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在臺灣及日本訪談了超過百位以上的人士(當然,書中能夠呈現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些人士有軍職、商人、退休公務員、藥商、教員、校長、牧師等,都算是接受過中、高等教育的智識份子;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經歷過了兩個時代:日本時代(日據時期、日治時期,隨著臺灣解嚴,歷史稱呼也跟著轉型)和戰後時期,從日本人變成中華民國人,在歷史的斷層與夾縫之間,卻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拋棄。

 

從書中的描寫讀來,可以感受到這一代人對於「身為日本人」的驕傲與自信,以及對日本國的忠誠與身肩時代任務的榮譽,因為抱持著這樣的認同與相信,也就使得部分日本時代被動員投身前線戰場的臺灣軍人、軍眷、看護婦(非慰安婦),在1990年代中期,挺身而出,向日本政府提出爭取「軍事郵局儲金歸還」。換個角度,也可以看到部份戰後時期在公部門任職的受訪人士,於待遇及升遷機會方面,受到國府接收人員或「外省人」的阻礙。不可諱言地,該書有其鮮明的史觀與立場,但單看這一歷史夾層世代的精神史、教育歷程、認同結構、生活擺盪,還是不得不讓人慨嘆歷史巨輪的吞沒力量,與生存其中的人們的韌性。

 

從研究的方法學來看,主要奠基於口述訪談的基礎之上,而在訪談的前後,作者大谷渡也會爬梳比對更多相關的報紙、信件、日記、筆記、檔案、照片、物件等資料,甚至花時間實地踏查歷史現場,其實在這本書之前,臺灣已經翻譯、出版過他的另一本前作《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活在日本時代的臺灣人》(同樣是由遠足文化出版),都可以算是他這一系列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他的文字平舖直敘,表面上讀起來,資料性大過於抒情性(比如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就被部份論者評為抒情過頭了),這是符合我的閱讀口味的,我寧願「聆聽時代」,自己去想像與感受「時代的變奏」。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22-04-07 16:07:15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