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9 01:59:10于善祿

狠主流&狠劇場*埃爾西諾文化庭院《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

時間:2018年8月18日,週六14:3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

一場無重力感、輕柔唯美的劇場展演。所有的東西都輕飄飄、淡淡地、美美的、柔柔的,甚至是虛擬浮空,只感覺得到,卻捉摸不著。

從劇場入口領取3D眼鏡,到坐定座位,面對黑幕舞台上的幾點星光,聽著徐緩而飄渺的靈幻音樂,中音連綿,十足的「新世紀」(new age)感;心情慢慢沉靜,和劇場外的喧囂與悶熱漸漸分離,準備戴上3D眼鏡,進入這兩個男人(魏雋展、Kasper)記憶紀事的光年夢幻迷宮的視覺旅程。

兩個人的或憶或夢,連結著小美人魚的童話與眼淚,眼淚連結著對父親的記憶、兒時、家屋、大海,而開啟這兩人的連結的,是Derrick(魏雋展飾)腦中夢中外國男人的聲音,一方面說著童話,另方面則不斷地問著「你在哪裡」;兩人穿越了夢境與現實、時間與空間、真實與虛幻、影像與心靈、日常與童話,緩緩地彼此追尋著,在魔幻的時空記憶旅程中,飄游著、碎裂著,也遇會著。

魏雋展曾在一些作品中,演示他和父親的關係,以及對他的情感與記憶,在這裡也是,從基隆的老家開始,述及兒時父親對他的「男子漢」教育,同時憶及做飯菜的母親,最後提及自己也已身為人父(三年前在桃園廣藝廳演出階段成果呈現的當天早晨,老婆臨盆分娩,初為人父),和自己的老父差了六輪(即祖孫相差七十二歲),感念生命循環的奧妙。

雖然知道這些是藉由許多影像技術與視覺幻術,所營造出來的成果,但是並不會特别執著於要搞清楚其究竟是怎麼弄的,看的還是故事如何述說,以及情感如何流動。男人的敘述聲音為主,在敘述當中,有母親下廚烹調與哺育新生兒,還有做為故事串接關鍵的小美人魚童話,尤其是哭泣時難以辨别的眼淚,和海水和在一起,海、淚、水,難分難解。也因此,這個故事帶著一點愁緒與憂傷。(有點期待倘若這個作品出現女演員會怎樣?情緒與能量的流動及轉換,肯定會大不相同。)

流動與飄移,也是這個作品很明顯的特徵。在Derrick對於老家兒時的記憶裡,家屋和海水是連結在一起的;在浮空的3D影像中,不論在太空中、海水中、夢境中,所有的物品都是飄浮的或者是游動的,重力幾乎並不存在,兩位演員透過滑板和投影幻術,也儼然能飄浮與旋轉。這是否也象徵了現代人的普遍存在狀態,某種流動的現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