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7 15:04:55逸竹(yt)野叟

【名句解析】 虎 不知獸畏己 以為 畏狐也 



【名句解析】  虎 不知獸畏己    以為 畏狐也 

漢 劉向 編纂《戰國策》(楚策)︰
               荊宣王 問群臣曰:「吾聞 北方之畏 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 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 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 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 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 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 畏狐也。
               今 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 北方之畏 奚恤也,其實 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劉向(西元前 77 年~西元前 6 年)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漢楚國彭城(今屬江蘇徐州)人。漢初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治《春秋谷梁傳》。曾任 諫大夫、宗正等。成帝時,任 光祿大夫,終 中壘校尉,故 世稱劉中壘。
              著有《別錄》、《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傳》、《五紀論》等書,並且 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

《戰國策》》簡介
         《戰國策》本名《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經漢代 劉向編纂完後 才正名為 《戰國策》。
        《戰國策》只知 編者是 漢代的劉向,原作者 直到現在 也沒有確定,大致上 認為是 非一時一地一人的作品。
        《戰國策》是 中國古代文史名著,是 從戰國到秦、漢   縱橫家遊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彙編。
                戰國時期,中國 歷史發生劇烈變化。由春秋時期的小國林立 變為 秦、楚、燕、韓、趙、魏、齊七國爭雄。於是 有人專門研究外交策略,講究 如何 揣摩 人主心理,運用 縱橫捭闔的手腕,約結盟國,孤立和打擊敵國,時人 稱為 縱橫家。縱橫家 對遊說之術 非常重視,為了 切磋 說動人君的技藝,他們 不斷地收集材料,儲以備用,有的 親自擬作,以資練習,《戰國策》中的 許多篇章 就是 這樣產生的。

注釋:
1. 狐假虎威:狐狸 假借老虎的威風 去嚇唬其他野獸。比喻 依仗別人的勢力 去欺壓別人。
2. 假:假借,憑藉。
3. 威:威風,威力  
4. 荊:西周時期,楚國 稱為 荊國,直到 春秋時期 才 改稱 楚國。
5. 荊宣王:即 楚宣王,西元前370年 即位。
6. 昭奚恤:生卒年不詳,湖北省 荊州市江陵縣 紀南城人。楚國大臣,楚宣王時 擔任令尹,事蹟 多見於《戰國策》。
7. 果誠何如:實際上 怎麼樣?
8. 江乙:另一版本。江「一」。江乙是 戰國 魏國人,出使 楚國 後留在 楚國為官,成了 楚王的寵臣。
9. 虎:一種 形似貓而體形碩大的動物,全身黃褐色,具黑色條紋。性凶猛。獨居,善游泳。於夜間狩獵,以鹿、羊、豬等為食。
10. 狐:一種 形似犬的動物,較犬而小,體瘦,面部較長。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長,毛多為赤黃色。性聰明敏感,喜食野鼠、鳥類、家禽等。 
11. 無敢:不敢。
12. 食:吃。  
13. 長百獸:為 百獸之長,即 作百獸之王。
14. 逆:違逆,違背。
15. 不信:不相信  
16. 屬:同「囑」,委託。  
17. 走:逃跑。

意譯:  
        戰國時,昭奚恤 是 楚國有名的大將,威震四方。楚宣王 便問群臣:「我聽說 北方國家都很怕 昭奚恤,是這樣嗎?」
              群臣 都無言以對,只有  江乙  說:「老虎 專門捕獵 各種動物為食,有一天 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敢吃我嗎?天帝 已命 我為 百獸之王,你 若吃我 就是 違逆天帝的命令。如果 不相信,可以 走在我後面,看看 其他動物 見到我 有什麼反應。』於是 老虎 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後面,所有動物 看到 都嚇得逃走。老虎 以為牠們 真的是 怕狐狸,而不知道 其實野獸們 怕的是牠自己。
               今天 大王 您有五千里的領地,有超過百萬的大軍,但統御軍隊的 是 昭奚恤,所以 北方諸國其實 怕的不是 昭奚恤本人,而是 您的軍隊啊!猶如 野獸們怕的是 老虎,而不是 狐狸一樣。」

解析: 
              本篇主旨 是 任何事情 都應該探求真相,不可被表面的假像 所蒙蔽 莊敬自強,才能處變不驚 提醒人 提防 狐狸的狡猾 勸諫 為政者 應該 禮遇 有德之人。  

             狡猾的狐狸 借助老虎的淫威,嚇得 山中百獸 望風而逃,竟使得 老虎 誤以為狐狸 真是 天帝「使其掌百獸」而不敢去吃它。
              這個故事,我們 可以知道,凡是 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 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故 源出自於《尹文子》,後來 有 多本文獻引及,其中 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 是《戰國策》。
         《戰國策》用來 說明 諸侯 之所以害怕楚將 昭奚恤,是 因為 他背後有楚王的強大力量。到了 後世 引申為 成語,諷刺 豪奴悍將 依仗主子勢力 欺凌百姓的惡霸行為。 

參考資料:
戰國《尹文子》〈逸文〉:
              虎求百獸食之,得狐。狐曰:「子無食我也。天帝令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言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行。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之畏己而走,以為為狐也。
 

        《尹文子》是 先秦 名家學者 尹文的哲學著作,全書一篇,分上下二卷,六千餘字,文體為 語錄體。書中主要是 以尹文的 形名理論 為主軸,最後歸於 政治之道。思想是 以名家為主,兼融了儒、道、墨、法諸家學說。在 名家學術發展上,是 繼承了 鄧析之脈,是一部 先秦 名家學派的著作,

              尹文,(約西元前360~西元前280年),齊國人,戰國時代 著名的哲學家。尹文於齊宣王時 居住在稷下,為 稷下學派 的代表人物。他與宋鈃、彭蒙、田駢同時,都是 當時有名的學者,並且 同學於公孫龍。
               公孫龍是 當時有名的 名家,能言善辯,「白馬非馬」為代表性的論點,以詭辯著稱。尹文的學說,當時 很受 公孫龍的稱讚。

幻羽 2019-08-20 00:44:21

要競選得到統治權者,務必先自問己之真心真情─是為啥?
那些浮誇虛偽之舉措,今乃科技時代何需照妖鏡─自露形!
看戲唄~~~~~~~~~~~唱得不比京劇差!扮像也挺精彩且多變!

版主回應
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曹操 用盡心機
得到的 是奸雄之罵名
和珅 富可敵國
得到的 是莫凌遲遺詔
當今 爭權奪利的政客
應深思
2019-08-20 07:17:20
吳山水 2019-08-18 10:50:26

當今選舉之亂也
有人狐假虎威 觀之百獸之見我
而有不走之乎
韓之畏首畏尾 在乎他人憚忌之

版主回應
當今選舉之亂也
政黨政治?
選民 只能 在兩個或多個爛蘋果 之間選擇其一?

黨者 尚黑也。自稱正義,多行不義,
結黨營私,狼狽為奸,任用私人,政治分贓。
2019-08-18 15:43:50
DB 2019-08-18 06:42:24

柯自比獅子,郭是虎,王是狐,
若郭王配,不就成了狐假虎威了?
不過將王比擬為狐狸,
就已提前將王排除在三者聯盟之外。

柯一直拱別人出來,
若自己出來因民調低怕落選,
又成了自己罵別人的所謂落跑市長,
不也是充滿算計。
我看他,
其實就是披著獅皮的狐狸。

版主回應
謝謝 DB 回應
分析精闢

桃園三結義
肝膽相照
以道義結交 已傳為美談

柯郭王結盟
各自盤算
以利害結合 將成為笑談
2019-08-18 08: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