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2 22:01:13逸竹(yt)野叟

【孫子解析】 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


 
【孫子解析】   知彼知己      百戰不殆
    
春秋 孫武《孫子兵法》(謀攻篇 第三):
孫子 曰: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孫武(西元前545年~西元前470年)字 長卿,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後人 尊稱為「 孫子」、「兵聖」,山東、蘇州等地 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 「兵聖廟」。
        孫武 以其超凡的文韜武略,古樸而深邃的哲理,總結了 我國古代政治經驗及兵家之精華,寫出了流芳千古名震寰宇的兵學經典《孫子兵法》,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兵學 絕世珍寶。


   《孫子兵法》共有 十三篇,不同版別的《孫子兵法》字數不同,最精簡的是 銀雀山《漢墓竹簡本》,由於不全,無法斷定是 多少字。《曹操注本》是5913字,《武經七書》版 是 6045字,《清朝》版 是6076字。
      《孫子兵法》 言簡意賅,內容 博大精深,可以說 字字珠璣。它問世2500多年來,影響 直貫古今,名揚中外。被奉為「世界 古代第一兵書」。
      《孫子兵法》 十三篇 篇名:
始計第一   作戰第二    謀攻第三    軍形第四    兵勢第五    虛實第六   軍爭第七 
九變第八   行軍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另外 有 一些佚文 如《吳王 問》。

注釋:
1 彼:敵軍情況。
2. 己:我軍情況。
3. 殆:危險,引申為 失敗。
4.《漢墓竹簡本》:西元1972年於 山東省臨沂市 銀雀山出土的《孫子兵法》竹簡,為 漢初抄本,現今 最早的版本,現藏於 山東博物館。
5.《武經七書》: 西元1935年中華學藝社 影印宋刻《武經七書》版本。武經七書是 孫子、吳子、 司馬法、 六韜 、 尉繚子、 三略、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6.《曹操注本》:曹操的《孫子略解》為《孫子兵法》最早的註釋本。 
 
意譯: 
      孫子曰:
   「既了解 敵人的長處和短處,又了解 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能 百戰百勝,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不了解 敵人的長處和短處,卻了解 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只能,勝負 各占一半。
      既不了解 敵人的長處和短處,又不了解 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每戰必敗了。」

解析:
       孫子 最早在兵法上 提出情報的重要性,他主張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為傳世名言。 這兩句大意是:
       既了解敵人的長處和短處,又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就能百戰百勝,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 聞名中外的戰爭原則。它 闡述了臨戰時 必須 了解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有把握便打,沒有把握不打,根據敵情的變化,採取最合適的方式、最恰當的時機 去攻擊敵人。因此,自然 每戰必勝。這一原則 還 超出 戰爭範圍,適用於 其他一切工作。

參考資料:
       民主政治是 民意政治。選舉是 重要的表達民意方法。民主制度是 以 數人頭(counting head)代替 打破人頭 (breaking head)。政權輪替,靠人民公平的投票,誰的票數多,誰就 取得執政權。勝敗乃兵家常事,在民主體制裡 沒有永遠的執政黨。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千百年來的 歷史大舞台,不斷的 證明著:「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為政之道,不是 「為 一己一黨之私」,而是 施行 仁政,福國利民。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任何 政黨,取得執政權 後,若「小人得道,雞犬升天」;「任用私人,排除異己」;「狂妄自大,胡作非為」;「高估自己,低估對手,錯估民意」;面對 強鄰壓境;喪權辱國;百業蕭條,天災人禍瀕傳,哀鴻遍野;自我感覺良好, 罔顧民生疾苦,必將為 人民所唾棄。
y t (逸竹) 2018-12-13 20:57:37

2018年12月7日
行政院長 賴清德表示,
政府 過去兩年多施政,
並未滿足人民最急迫的需要,
未能 深刻體會人民辛苦。

版主回應
2018年12月7日
行政院長 賴清德表示,
時間一到,他會堅定離開,
而他的去留,不是 為了個人,是 為了大局、為了台灣,
也只有 他離開,總統 才有可能大破大立,
新的局面 才有可能產生。
2018-12-13 20: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