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 16:18:02逸竹(yt)野叟

【詩詞賞析】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詩詞賞析】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唐  陳子昂《登 幽州臺 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西元661年~西元702年),字 伯玉,梓州 射洪(今四川省 射洪縣)人。因 曾任 右拾遺,後世 稱為 陳拾遺。
        陳子昂是 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其詩 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登 幽州臺 歌》是其 傳世名篇。
注釋:
1. 幽州臺:又名 薊北樓,遺址 在 今 北京市。
2. 薊:薊(音ㄐㄧˋ),地名,在 今河北省。
3. 古人:這裏指 古代 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
4. 來者:這裏指 未來 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
5. 念:思念,想。
6. 悠悠:這裏 指遙遠。
7. 獨:孤單寂寞。
8.愴然:悲傷淒涼的樣子。
9. 愴:愴(ㄔㄨㄤˋ),漢  班彪〈北征賦〉:「遊子悲其故鄉,心 愴悢以傷懷。」
10.涕:流淚。

意譯:
        古時 那些 能夠 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我 沒機會見到,
未來 那些 能夠 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我 也 來不及 見到。
        想到 這茫茫宇宙,天長地久,自己 生不逢時 懷才不遇,
不禁 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忍不住 流下悲傷的眼淚。

賞析:
        這首《登 幽州臺 歌》。是著名的抒情詩。陳子昂 俯仰古今,深刻地 表現了 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並 深感人生短暫,宇宙無限,不覺中 流下熱淚。這是 陳子昂 空懷報國為民之心 不得施展的吶喊。
        這首詩,陳子昂 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 常常為舊社會 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 所共有,因而 獲得廣泛的共鳴。
        這首詩,千百年來 解說紛紜,穿鑿附會, 更 不在少數。這首詩, 多數 詩評家  認為是 陳子昂仕途上 懷才不遇,未遇 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空懷 報國為民之心 不得施展的吶喊。故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表達感慨。
        這首詩,有無寄托,各自解讀。即使 把它 視為 純「抒情詩」, 抒發 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歎。今人只能是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 倏忽即逝。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都 已流水般地 相次逝去。也 並不減低 其藝術價值。

參考資料:
       這首詩,採取了 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
       上兩句 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 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細細讀來,悲壯蒼涼之氣 油然而生,而長短不齊的句法,抑揚變化的音節,更 增添了藝術感染力。語言 蒼勁奔放,富有 感染力,成為 歷來傳誦的名篇。 

   ※   這首詩,陳子昂 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 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 常常為舊社會 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 所共有,因而 獲得廣泛的共鳴。
例如
    唐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 賈淳 令予問之)節錄: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 有感於 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 無法改變 這 自然規律,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 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
因此 就更應當 珍惜 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 把握永恆。展現了 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北宋   蘇軾的《前赤壁賦》裡說: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意思是說:我們人的生命是 那麼地短暫,就 好像天地間的蜉蝣,大海中的一粒粟米 一樣,暗喻 人的一生,是 多麼地短暫啊! 更要 好好把握,盡情地 過 這短暫的一生呢? 
撰述者:江義德教授 
(前  國立陽明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悄悄話) 2019-01-04 11:33:24
y t (逸竹) 2018-10-28 15:27:50

陳子昂 懷才不遇,未遇 賢明君主
空懷 報國為民之心 不得施展
故借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表達感慨。

版主回應
政治 紛紛擾擾
社會 人心惶惶
天災人禍 層出不窮
哀哀百姓
祈 國泰民安
2018-10-28 15:28:49